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422间 相比打仗,朕更会赚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422间 相比打仗,朕更会赚钱

<\/b>

于是吕震心想,还好可以虚报价格?

不料朱高煦马上道“以后外蕃贡品价格都要明码标注,提呈礼部查验后,再给朕看。”

“朕会着内承运库再查验,若有贡品价格虚高,严惩礼部相关官员。”

“。。”吕震一脸黑线。

“吕部堂?”皇帝这时看向他。

“臣谨遵陛下旨意。”吕震反应过来,赶紧起身表态。

他坐回原位后,看了眼兵部尚书刘俊,两人不约而同心里在说了句,皇帝太抠了,大明天朝上邦的面子不要了?

倒是夏原吉听的满心欢喜,皇帝就该这样干,真是越看皇帝越喜欢。

这时朱高煦一本正经的道“咱们大明,东方文明古国,天朝上邦,世界文化的中心,这些外蕃能过来沾沾咱们的国气,就是几世修来的福份,还想在贡贸上赚咱们钱?你们脑子怎么想的?”

吕震和刘俊又是一脸黑线,夏原吉想笑不敢笑,憋的难受。

朱高煦板着脸道“以后京师大门还要收钱,除使者外,凡外番夷人进京,想看我大明繁华京师,都要给入门费,至于想参观皇城的,也可以,收费更高。”

“。。”众大臣无语。

要说此时的话题已经有点偏离夏原吉的问题。

但皇帝的意思,就是市船舶司的功能将大大的转变,简单来说,以后就是以收税为主,兼职卖船。

为什么由市船舶司卖船?因为朱高煦要给所有大明的船上编号。

由市船舶司登记后,可以进行海贸,每年按号来征税。

这样做的原因,是怕你买了船后,送到国外去。

此时大明造船技术最好,还开始售卖两千料以上大船,很多王国都造不了两千料以上的大船。

这种船你买回去,每年都要交税,如果不跑海贸,肯定是血亏,如果不征税,有人会把船转卖高丽或东本,改为战船都可能。

“市船舶司以后主要负责征税,税分几种。”朱高煦沉声道。

夏原吉顿时竖起耳朵听着。

吕震和刘俊也都认真听着。

以前朱高煦在福建弄的旗税将取消,首先改为上岸税。

即只要船只在大明沿海重要港口登陆上岸,即收税。

什么叫重要港口,当然是指一些通商发达的港。

大明以前只有月港一个港口能通商,也只有那边能收税。

“原福州港(因为那边有长乐大船厂,现在专门造船卖船)、月港已经取消,如今全国开了八大商港。“

从北到南,有登州、太仓、宁波、泉州、广州、海防、西贡、旧港八大港口是收上岸税的,基本从大明北方一直到南方再到后世马来西亚,沿途平均每千里左右一个港口,且都是商贸重要之地。

北方还有天津和旅顺,大明都是用来军用,支援供应辽东的港口,暂时不收上岸税,毕竟现在去那边的商船比较少。

上岸税见船就收,分大小,四百料以下二十两,一千料以下五十两,两千料以下一百两,最高就是收一百两。

听起来一点都不多,四百料船随便载些货物都能赚回几百两。

但是上岸就走,假设你从北方一路跑到南方,每个港口停靠下,就要交八次,那这笔税还是挺重的。

此时到大明来跑商,有几个港口是必上的。

太仓那边要买江南的丝绸类和糖、茶叶,宁波也可买丝绸类和糖、茶叶,泉州买陶瓷、铁锅、茶叶、白糖,广州以下都有大量白糖。

这会除了登州港差点,其他地方都有重要特产,但跑商的商船,除了进货还需要卖货,登州就是一个很好卖货的地方。

因为他距离北方最近的开海港,你带了一船货过来,江南等地可能都有,但登州这边比较少,所以也是必须要去的。

另外还有上下船税。

什么叫上下船税?

比如你从东本带了一船银制品,准备卖到太仓,无论你在太仓卖多少,太仓港先收取全船百分之一为下船税。

然后你在太仓进货一百斤生丝,再交百分之一上船税。

当然,如果你到了太仓,只会补充淡水和食品,即不卖货也不进货,那上下船税就不用交了。

这个税针对跑商密集,两地倒卖走短途的比较重,因为很多商人不愿意出远海,就相邻几个省倒买高卖,倒腾赚点小钱。

有些时侯,盐和粮也能几个省之间,倒卖赚钱。

但这种收税也有弊端,如果港口来往船只太多,上下船货的也比较多,特别是船上有多少货,相关官员来不及点验。

你上船多少货,反正要经过码头,可以顺手点验下。

所以朱高煦的政策是,各船上岸后,自己上报清单,比如你船上有多少货,准备上岸进多少货,然后以此交税。

市船舶司官员每天随机抽查部份船只,不会个个点验。

一旦查到所报是虚,全部查抄,沿收船只,且家族三代不准再跑海,这个处罚是非常严重的。

听到这里,夏原吉问“若相关官员以权谋私,拿了好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岂不是还要损失朝廷的税。”

夏原吉说的几乎是大明历史上必然会发生的事情。

假设某船都是珍贵的生丝,按船货数量上百分之一税,需要一百两。

有些船主会给官员私下送五十两,官员直接不查,必竟是抽查,可以不用抽,而船主报船上东西都是粮食不值钱,百分之一交税十两,这样大伙都得到了好处,朝廷损失了税赋。

“夏部堂这个问题,朕当然知道,你放心,朕自有办法。”朱高煦并没说如何处理,但吕震和刘俊两人对视一眼,心中俱是一颤。

朱高煦阴险狡诈,在讨逆战中就看出来了,谁都知道他有多阴毒。

总之按朱高煦现在收税量来看,相比郑芝龙那会,是降低了很多。

但胜在他开放了很多港口,民间将来会有越来越的海船出现,他有信心,将来的税收,会远远超过郑芝龙。

这时夏原吉又问“沿海还有很多港口,陛下是继续封禁?”

当然不是,朱高煦道,沿海还有一些良港,有些会用来建船厂,专门售卖海船。

有些可以供别人补给淡水和食物还有休息,会在港口边上,兴建商铺。

因为现在大明的海岸线已经长达万里,海商们在八大港口要交税,有些人可能不想交税,只需补给淡水和食物,或休息下。

那朱高煦打算将来就在其他港口建商铺,然后租卖给当地百姓,百姓们可以开小吃店也好,旅馆酒店也好,反正肯定能赚钱。

这就是房地产的雏形了。

这里面比较重要的,包括松江、杭州、温州、福州,都是停靠比较多的地方。

这些港口附近,朱高煦都要规划商业区,然后盖房,出售出租。

但这些事,不是现在有时间干的,也只是他的想法。

夏原吉三人和朱高煦谈了一个多时辰,中午午饭都是在东暖阁吃的,让三位大臣受宠若惊。

夏原吉是越听越兴奋,正如皇帝所说,相比打仗,朕更会赚钱。

下午时,夏原吉和吕震先后走了,留下兵部尚书刘俊。

朱高煦看了看刘俊,刘俊这会才四十出头,已经很多白头发,看来永乐期间,还是比较焦虑。

刘俊自己也肯定想不到,要不是朱高煦起兵造反,他在永乐初就挂在安南了,朱高起兵,完全是救了他一命。

“走,等朕换下衣服,陪朕出去走走。”朱高煦带着钟显,叫上刘俊,又叫了锦衣卫指挥使毛信,然后换了身衣服出门。

刘俊莫奇妙,但还是跟上。

出了东暖阁,外面早有人准备了马匹。

“刘部堂会骑马吗?”朱高煦问。

“回陛下,臣会的。”刘俊道。

刘俊这人也是能文能武,历史上和沐晟在安南参赞军务,还带兵作战,后被围,才自杀上吊而死,相当有骨气。

“好,上马。”朱高煦一挥手,几人纷纷上马。

刘俊是目瞪口呆,但只好跟着。

皇帝带头在皇城骑马,几人飞奔出皇城。

以前建文为皇帝时,估计从来没有出过皇城,朱棣也只有北伐时才会出来,整天呆皇城里。

朱高煦现在是三天两头出来,经常上午上完朝,下午就出城,众大臣有一肚子意见,也不敢提。

皇城中跟着他们出来的还有一队京营,指挥使周虎在午门等着,然后和他们一起走,大概也就五十多人。

人数相当少,这要换成朱棣,估计是不敢这么出来的。

但朱高煦不怕啊,他是朱标的儿子,建文系的人首先不会和他作对,朱棣的人脉都在北平,所以他在南京是很放心的。

况且他这波人都是精锐中的精锐,个个武装到牙齿,普通贼兵就算有三四百人拿他们也没办法。

而京师里面,是不可能有三四百贼兵聚集到一起的。

朱高煦出来很低调,没穿龙袍,没有任何夸张的旗帜和仪仗,带着五十多精锐,更没有如果不是认识他的人,肯定不知道他是大明皇帝。

出了皇城后,他们小心的在街上慢跑,尽量不要骚扰到百姓,遇到人多的时候,还会下马牵行。

刘俊看在心里,还是非常赞赏,皇帝如此亲民,这是大明立国以来没有过的。

他们从午门出来,绕一个大圈,沿太平街,来到神策门附近。

接着从神策门出去。

神策门和金川门紧靠,这边是京营驻地,原有大量京营,出城后,往北是石灰山,石灰山下全是农田,这里就是京营府前卫的屯田处。

刘俊到现场一看,发现田边已经站着好多人,等走近的,大伙纷纷拜见陛下,刘俊才看出来全是五军都督府的高级武将们。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