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347章 狗奴才,让本王脚踏两只船?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47章 狗奴才,让本王脚踏两只船?

<\/b>

二月初的北平极为寒冷,但朱高燧的心却是更冷。

最近北平城兵马调动频繁,大量北平的兵马被集合起来,开往湖广。

朝廷在准备湖广决战,朱棣下令将赵王朱高燧的三护卫全部调走。

这些天北平城兵有进有出,赵王三护卫被调了出去,另有城外的兵马调了进来。

朱高燧看在眼里,心里有点不舒服。

当初二哥朱高煦起兵时,他是很不看好的,没想到朱高煦突然暴发,连占数省,很快与朝廷形成分庭抗礼之势。

这时他的心就活络起来,二哥能起兵,俺能不能起兵啊?

但他还是有点数的,稍微想想就能明白,不是什么阿猫阿狗都能起兵。

朱棣当年能起兵,朱高煦现在能起兵,因为他们本身就算武将,在战场上和其他武将们同生共死过,不但会打仗,还会拉拢人心,还有自己的地盘和钱粮,有一大批心腹。

他赵王朱高燧现在起兵,谁会跟着他干?

谁会相信他?

朱高燧是聪明人,想明白这点,就知道自己是不可能起兵的,唯一能想的,就是在朱高煦的反叛中,得到好处。

朱高煦刚起兵的时候,朱高燧立刻向父亲表态,支持朝廷,还在朱棣的授意下,发檄文怒斥朱高煦。

但是谁也没想到,短短大半年时间,天下形势突然逆转,朱高煦连连胜利,朝廷陷入困境。

现在连北平的兵马也被调走,朱高燧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

“吱”就在他胡思乱想时,殿外大门打开,一阵寒风吹了进来,朱高燧全身一颤,表情不好。

下一刻,宦官黄俨走了进来。

“把门关上,真是冷。”朱高燧赶紧道。

黄俨连忙把门关上,小心翼翼的走到他身前。

“外面情况如何了?”朱高燧问。

“大王的三护卫被调走后,北平七卫又被调走五卫。”黄俨无奈道“好像都要支援湖广。”

朱高燧脸色有点不好看,现在他想啥念头也没有用,兵马都没了。

“今天刚进来一股兵马,奴婢打听了下,是淮安的。”

“啊?”朱高燧一脸不可思议“淮安兵马到这?”

“不止正军,好像连家属也有过来。”黄俨道“朝廷大量把北平的官军往湖广调,然后调了外地的兵马过来接管北平,连家属都带了过来。”

“依奴婢看,会不会陛下要迁都啊?”黄俨说罢,抬头小心看了眼朱高燧。

朱高燧脸色变的更难看,就算不迁都,父皇朱棣看来也是对守住京师没信心。

朱棣对守京师没信心,不是因为京师城墙不高大,兵马不多,而对京师的文官不信任。

只有北平,是他的根基,他回来才有安全感。

朱高燧更觉的老爹可能干不过二哥,因为都打算往北平退了。

就在他和黄俨说什么的时候,外面有人来传话,北平布政使、行部尚书郭资求见赵王。

永乐元年,朱棣把北平改北京(咱们里还是叫北平先),置北京行部,设尚书二人,位同布政使。

郭资为北平布政使兼行部尚书,统六部事。

之后朱棣下令在北平兴建皇城,也全归郭资负责。

所以朱高燧对郭资比较尊重,因为他知道郭资是父皇的心腹重臣。

“让他进来。”朱高燧赶紧道。

不一会,郭资也进入大殿,随同前来的,居然有个熟人。

“淇国公?”朱高燧没想到丘福会来。

淇国公哈哈大笑,上前拜见赵王。

丘福说,今天他和房胜(富昌伯)、郭亮(成安侯),房宽(思恩侯)徐理(武康伯),孙岩(应城伯)、陈珪(泰宁侯)等一起来到北平,以后他们几人,配合赵王,负责北平和北方的城防事务,俺过两天就走,走的时候,会带走北平七卫中的精锐,后面会有淮安的三卫兵马过来参与北平防守。

朱高燧更加感觉到朱棣做了两手准备,抽取精兵参与湖广决战,淮安的新卫来参与北平防守,若大胜自然好,若是败了,极可能放弃京师,退守北平,再次重演靖难的一幕。

丘福接着又道“陛下让俺来打声招呼,朝廷现在缺钱,今年亲王府的俸禄,暂缓一缓。”

“。。”朱高燧愣了几息,但马上做出一副关心父亲的表情“儿臣什么都是父皇给的,当然全力支持父皇。”

“汉王要是能像赵王这么想就好了。哎。”丘福摇头道。

众人皆是无言。

等两人走后,黄俨看着朱高燧笑道“这么多大将来到北平,又见靖难时的精彩啊。”

“特娘的。”朱高燧心里骂道那也不用削老子的俸禄。

不过父皇的安排挺有意思。

丘福对北平七卫比较熟,靖难前就是北军千户,在北军中素有威望,应该是过来抽取精锐的,把北平的精锐,悄悄投放到湖广战场。

房胜和郭亮,在靖难中一个守通州,一个守永平,整个靖难打了数年,力保不失。

特别郭亮,守城非常有水平,部下只有几千人,面对山海关和辽东的数万官军,纹丝不动,像钉子似的扎在原地。

孙岩在靖难中也是一直驻守通州,和房胜搭挡。

但是这次被调回北平,有用人质的意思。

因为他女儿嫁给了朱高煦。

朱高煦起兵后,孙岩当时在开平,他立马表态和朱高煦划清界线,但朱棣还是把他招回京师,以软禁。

这次带到了北平,也是有控制的意思。

因为他的儿子,朱高煦的大舅子孙亨还在河南。

孙亨在靖难后,晋升为河南都指挥使。

朱高煦起兵,同样表态和朱高煦划清界线,但朱棣立马往河南又派了个新的都指挥使让河南和北平当年一样,出现双都指挥使的局面,军中主要大小事务,全由另一个都指挥使负责。

孙亨相当于被闲置,而且孙岩被控制在京师。

陈珪(泰宁侯)在靖难后,与世子留守北平,永乐四年(去年)负责配合郭资,改建北平城和修皇城。

但这件事刚开始干,朱高煦反了,所以他就一直留守北平。

房宽是当年大宁行都司都指挥使,朱棣第一次成五军时,曾为一军主将,部下甚众,这次把他带到北平,显然是防止房宽带头投降朱高煦,因为房宽一投,很多原北军房宽部下可能会跟风。

徐理在靖难后,就一直随郭资驻守北平,为北平都指挥使,也算朱棣信的过的大将之一。

朱高燧发现朱棣这么一布置,不但北平牢固如山,四周诸府也会加强防备。

果然没几天,附近昌平、保定、蓟州等重要州县,重要的卫所,全部换了大将,且有兵马更换入驻。

朱高燧还在默默想着父亲朱棣在北平的布局,边上的黄俨这时小声道“事态越来越严重,大王也应早做准备。”

“啥?”朱高燧抬头,瞪着黄俨。

黄俨不动声色,小心的道“汉王起兵时,大王表态支持朝廷,将来万一要是汉王胜了,必然要来追究大王。”

朱高燧先是一愣,接着强笑道“二哥最疼我了,知道我也是逼不得已,不是存心反对他。”

黄俨则马上道“就怕汉王杀红了眼,不讲理呐,外面都在传,汉王对宗室,可是很不友好。”

朱高燧听到黄俨这话,脑子里仔细回忆起朱高煦的往事。

朱高煦当年和他比较亲,和世子似乎合不来。

也多次当面和他说,咱们才是亲兄弟呐。

不过朱高燧也不是傻子,嘴上说说的好话,他也会说。

当年他就觉得朱高煦自从京师回来后,就好像变了个人,比以前难琢磨,简单来说,好像比以前聪明了。

黄俨说的好像有道理,万一这家伙杀红了眼,也可能借这机会,铲除我?

朱高燧现在不是想着自己能不能起兵的问题,而是想着,朱高煦赢了,如何保住富贵的问题。

他不由看了眼黄俨,叹道“本王能怎么办?北平全是父亲的人,三护卫也被抽调。”

黄俨则道“咱们当然还得在明面上支持陛下,但也要小心万一出现的意外。(汉王胜了)”

“依你看,我二哥胜的机会有多少?”朱高燧直接问。

黄俨苦笑“奴婢一个太监,又不懂军国大事,哪能看的出来,要奴婢看么,陛下雄才伟略,手握朝廷百万大军,肯定是陛下胜啊。”

“但打仗也不是看人多,靖难时,朝廷几十万几十万的兵马过来,最后还是陛下胜了呀。”

“你这狗奴才,说了等于没说。”朱高燧笑骂。

但他知道黄俨说的没错,不怕万一,就怕一万,表面看父亲强,但也要防着二哥胜。

所以,如何准备?

“你有什么主意?”朱高燧问“二哥当年很疼本王,本王其实也想关心下二哥的。”

黄俨沉默了会,他脑子里还有朱高煦当年的话。

朱高燧这人是很聪明的,千万不要在他面前耍小聪明。

“北平城正在改建城防。”黄俨沉声道“咱们悄悄收集北平城防改建的地方和兵力配置图,捏在手里,到时看情况,要是陛下大胜,立马销毁,就当没有此事发生。”

“要是汉王胜了,将来或许有用?”

“伱这狗奴才,让本王脚踏两只船。”朱高燧骂道,然后又笑了“不过你说的好,就这么干。”

强烈推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