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与朱棣争天下 > 第170章 古有破釜沉舟,今有千里焚粮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70章 古有破釜沉舟,今有千里焚粮

这次的风依然是对着南军狂吹,南军被吹的眼睛都睁不开,弓箭火器无法发射,盛庸和当天的李景隆一样,跺脚直呼,天不助我。

在妖风的助阵下,南军根本抵挡不住。

盛庸见势不妙,拔脚就逃,退往德州,燕军紧追不舍,南军各部四散而逃,丢盔弃甲,死伤数万,再次惨败。

盛庸惨败时,平安和吴杰的兵也还在路上。

平安用兵很小心,昨天上午发现朱高煦拔营而起后,立马决定追赶,但又怕吴杰营被袭(吴杰大部都是步兵,骑兵俱在平安手上)。

于是将部下两万骑兵一分为二,由马溥领一万骑,护卫吴杰,他自己亲率一万骑追赶朱高煦。

但他比朱高煦晚出发几个时辰,而且晚上不敢行军,怕被突袭,路上小心翼翼,也怕被突袭,所以一路上来速度比朱高煦慢多了。

等平安部连破李远两条妙计后,好不容易来到夹河几十里外,却收到盛庸军被击破的消息。

平安当即掉头,和吴杰合兵一处,退回真定,夹河之战结束。

夹河之战重新确立了燕军的优势,不但重创南军,又新招了数万降军,此消彼长下,燕军东昌惨败的元气缓缓恢复。

三月初四,建文帝因夹河之败,罢免齐泰、黄子澄,谪出京城,暗中却令其募兵。

而击败盛庸后,朱棣决定乘胜追击,进军真定,再打垮吴杰和平安。

但真定他打过一次,上次的兵马比这次还盛,依然没有办法,所以燕王决定诱敌出战。

于是燕王又来了个套路,下令军中四出取粮,另用细作向吴杰等透露此事,吴杰和平安等见状,决定袭击燕军,平安更是打算用骑兵断燕军粮道,燕王则叫朱高煦反抄南军退路,双方各用计谋。

三月初九,双方先于藳城单家桥交战,平安率军奋击,大败燕兵,并抓到了薛六,这薛六也是狡猾,平安抓到他后当场要砍他,薛六直接脱口叫道,俺愿降,俺愿降,俺儿子在高阳王军中,可为内应。

平安信以为真,让人先捆住薛六,没有杀他,不料薛六奋力挣脱绳索,抢刀杀了守卫,又骑马回到燕军阵中。此战大量燕军被南军的火枪和弓弩所伤,朱棣的帅旗被射得像刺猬一样。但是,由于朱允炆的禁杀之旨,朱棣本人反而没事。

第二天双方接着又战于滹沱河,这次平安在阵中架起木楼,集合强弩和弓箭使用,交战时他总要登楼眺望,指挥军中以强弩射击燕军,那部燕军冲的最猛,就射那部,所杀颇多。

眼看着南军又有优势,诡异的事情又来了。

现场忽然刮起大风,掀屋拔树,风声如雷,燕王各部趁势猛攻,平安、吴杰只得败退真定。

但退到半路,又被等待机会的朱高煦率骑兵一顿冲杀突袭,损失惨重,等吴杰和平安等逃回真定,发现十万大军损失一半以上,燕军仅斩首就有六万余。

战后,朱棣将射成刺猬的军旗送回北平,令世子朱高炽妥善保存,以警示后人。

从白沟河、夹河到藳城,燕军三次得大风相助而胜,朱棣认为这是天命所在,非人力所能为,靖难的信心前所末有的坚定。

夹河、藳城之战再次使南军损失惨重,南军各部坚守城池不出,双方战事稍缓,而燕军击败平安后,立刻南下,先后经过顺德、广平、大名,并驻扎于大名。诸郡县望风而降。

朱棣听说齐泰和黄子澄被贬,上书和谈,表示“奸臣窜逐而其计实行,不敢撤兵”。朱允炆与方孝孺讨论,方孝孺表示可以借此机会遣使回报,拖延时间,并懈怠其军心;同时令辽东等军队攻其后方,以备夹攻。

于是(四月)建文帝令大理寺少卿薛嵓去见朱棣,传诏并秘密在军中散布相关消息。薛嵓见朱棣,说“朝廷言殿下旦释甲,暮即旋师。”朱棣表示这连三尺小儿也骗不过。薛嵓无言以对。

五月,知道燕军出兵大名,平安和吴杰、盛庸分兵切断燕军粮饷道路,朱棣颇为担忧,派指挥武胜上书朝廷,请求停战,撤换平安等人,以此作为缓兵之计,建文帝大怒,将武胜关入诏狱,和谈破裂。

六月,为了报复南军,朱棣也决定断南军粮饷,使德州南军陷入困境。

他让都指挥李远率兵六千,换穿南军甲胄,南下。

因为朱高煦多次在他面前夸赞李远用兵,燕王这次终于让李远独领一军。

但李远接到命令后,还是有点不高兴。

因为当时盛庸大军驻德州,南军的粮草都是从徐、沛附近的昭阳湖上船,经水道往德州运。

而徐、沛在江苏(直隶)境内,穿越整个山东,当时的山东,可是全在南军控制之下。

李远接到命令后,先来拜谢了朱高煦,因为是朱高煦多次举荐,燕王才认可他的能力。

但言语之间,对深入敌后还是不爽,因为如果对面有同级别的良将,很容易把他包围在山东或江苏境内。

这种重要的事,燕王个心腹都没派,派李远来,明显做了两手打算。

干好了就是好事,失败了,损失的也不是心腹。

燕王这点小九九,朱高煦和李远都看在眼里。

临行前,李远道:“末将这次若能活着回来,想跟着高阳郡王。”

朱高煦没有犹豫,重重点头:“将军一定能旗开得胜,我等你回来喝酒。”

李远哈哈大笑,和朱高煦告辞之后,

他带了六千骑兵,并换成南军衣甲,假装是为南军运输袍铠的。

李远又让每人在背上插柳一枝,从河北进入山东,穿越整个山东省,再经过济宁、沙河一直到沛县,南军都没有察觉到。

到了沛县之后,李远派人焚毁了南军在昭阳湖、南阳湖、独山湖的粮舟上千艘,粮食百万石,通天大火数日不绝,史书称:河水都变热了,鱼鳖都死后浮上水面。

附近的南军将领袁宇收到消息,立马率领三万骑前来追杀。

但李远以六千伏兵设伏,打的袁宇大败后,这才满意的带兵离去。

李远这时一战成名,千里奔袭,又以六千破三万,瞬息震惊了燕军诸将。

回来后燕王赞不绝口,这才重视起李远。

但此时李远的心思,已经不在燕王身上。

当晚李远与朱高煦私下聊天,朱高煦沉声道:“说句不夸张的话,仅李将军这个行军过程和结果,足以载入史册,流传千古。”

“不敢不敢。”李远连连说不敢,整张脸涨的通红,高阳王真是太会鼓动人心了。

“古有楚霸王破釜沉舟,韩信背水一战,因战而名动天下,并流传下千古的成语。”

“依本王看,李将军这个,将来也能弄个成语干干。”

“恩,千里焚粮,叫这个不错。”

“好。”王忠在边上听的大声叫好。

李远的脸更红了,表情兴奋的看着朱高煦,如同遇到了知己。

靖难之初,朝廷是想以雷霆之势一举荡平燕王的反叛,随着屡次战败,损失折将,现在算是正式进入相恃阶段。

朝廷是想拖延,为继续从全国调动兵马和粮草争取时间,而燕王兵少人口少,也不无法短时间消化占领的更多地盘,很多地方攻占后,只能夺取财物后又还给南军,根本没有太多的兵马和精力去驻守。

这段时间双方各出奇谋,盛庸还派平安和山海关的兵马一起攻击永平和北平,又诏大同守将房昭攻击保定。

朱棣四处救火,被盛庸的打法弄的不厌其烦。

八月份,燕王决定北还。

至此,燕王靖难之役打了已有两年多,虽然胜多负少,但因兵力不足,无法巩固并扩张胜利,往往放弃新取之地,仅能据有北平、保定、永平三个府。

朱高煦部下因为全是骑兵,九月初就已经第一批回到北平。

经过夹河和藳城和真定三场战役,朱高煦本部兵马又招降扩充了一千,现在已经达到五千。

回到北平后,他马不停蹄进行了分营,重整。

燕王朱棣麾下几十万大军是按五军都督府分前后中左右五营。

朱高煦为了不僭越燕王,换成简单的一二三四五营。

他自己领一营,盛坚,宋猛、贺如虎、杨平赞等将都在这边,且朱高煦营中比较精锐的,能骑射的老兵也有大部分在这边,哨骑营也在这里,李贤原本有八百多藩骑,战后又补充到一千,也跟在这边。

因为南军中也有藩骑,且大部分都是以前燕王旧部,战败后就直接降了燕王。

当初燕王就派人去京师联络藩骑统领千户童观,结果被抓,后来这童观就帮南军做战,现在还在南军平安麾下。

这样朱高煦自己的一营,有两千多人,其中藩骑一千多,汉军一千多,算是最精锐的。

二营是徐祥,王友、杨云、徐安等将,一千多人。徐祥儿子徐安在跟了朱高煦打了几仗后,被提升为副千户,与徐祥同营,父子以后可以在一起战斗。因为朱高煦发现大明很多父子都是在一个营的。

三营陈文,周虎、张杰、方延平、赵青等将,一千多人,其中周虎部下比较精锐,经常用来冲阵。

四营是韦达,洪铮、严强、孙胜等将,一千多人。

五营王斌、郑兴、姚盖、薛勋等将,一千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