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常侍张让等人听闻何进召天下兵马进洛阳,知道大事不妙,假托太后之诏,请何进入宫,伏兵杀之。袁绍、曹操等人闻讯,率军杀入宫中,尽斩宦官。张让等人见势不妙,劫持了皇帝及陈留王,冒烟突火,连夜奔走至北邙山。
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大举,人马赶至。当前一人乃是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大呼:“逆贼休走!”张让等人见事急,遂投河而死。皇帝与陈留王未知虚实,不敢高声,伏于河边乱草之内。军马四散去赶,不知皇帝之所在。
皇帝与陈留王伏至四更,露水打湿衣衫,腹中又觉饥馁,二人相拥而哭,又怕贼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陈留王道:“此地不可久留,须别寻活路。”于是二人以衣带相结,爬上岸边。但见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
正无奈何,忽见一彪军马撞来,当先一将大叫:“皇帝何在?”皇帝胆颤不能出声,陈留王上前回道:“皇帝在此!汝欲保驾耶?欲劫驾耶?”来将道:“我乃平原县令刘备手下典吏张清,特来护驾。皇帝便请上马!”命人牵来两匹马,扶皇帝和陈留王骑上,缓缓而行。刘备、关羽、张飞随即赶来,共同保皇帝回宫。
张清向皇帝问道:“我主平原县令刘备,乃中山靖王之后、孝景帝玄孙,论辈份是陛下的叔叔。陛下可称之为皇叔。”皇帝和陈留王瞠目结舌,默然不语。张清“当啷”一声拔出长剑,在手上舞了一个剑花。
陈留王拉了拉皇帝的衣袖,皇帝连忙对刘备说道:“见过皇叔!”刘备立即下马叩首:“臣身为皇族一脉,定当誓死保卫我大汉的江山社稷。”陈留王回道:“有皇叔在,相信其他宵小应该不敢冒犯皇帝了。”刘备瞪了张清一眼,道:“备定当竭力护卫皇室威严。”
张清只装作听不懂,接着说道:“刘皇叔此番率军勤王,功劳不小。皇帝当迁其官职。”皇帝不敢作声,陈留王勉强说道:“刘县令勤王有功,当迁太守。”张清又道:“南阳物产丰茂,可为帝都屏障。”陈留王看了看胆小的皇帝,无奈地说道:“皇帝谕旨,迁平原县令刘备为南阳太守。”
刘备再次磕头道:“属下无状,冲突陛下,尚请恕罪。备岂敢以微末之功遽求升迁?”
张清持剑说道:“周成王与弟弟叔虞一起玩耍,随手将一片梧桐树叶送给了叔虞,并许诺说,今后以这片树叶为信物给他封赏。叔虞十分高兴,把这件事告诉了周公。周公向成王求证。周成王说这只是一句玩笑,并没打算履行。周公说‘天子无戏言’,周成王便将唐国赐封给叔虞。陛下若有意封我主为南阳太守,宜赐予信物。”
皇帝见张清目光炯炯,咽了一口唾沫,将身上的玉佩解下来递给刘备,道:“天子无戏言,朕便以此封皇叔为南阳太守。”刘备再拜谢过,上马保皇帝前行。
不到三里,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一行人众,数百人马,接着车驾。君臣相见,皆抱头痛哭。另换好马与皇帝及陈留王骑坐,簇拥皇帝还京。
车驾行不到数里,忽见旌旗蔽日,尘土遮天,一枝人马到来。百官失色,皇帝亦大惊。张清骤马出问:“来者何人?”对面绣旗影里,一将飞出,厉声问:“天子何在?”
张清识得是董卓,喝道:“天子在此,董卓无礼,欲劫驾乎?”董卓认出张清,大吃一惊,慌忙下马,拜于道左。是日还宫,皇帝见了何太后,俱各痛哭。检点宫中,不见了传国玉玺。
来日论功行赏,各有升迁,刘备被封为左将军、南阳太守,关羽、张飞、张清皆为偏将。
刘备立刻便要拔营出发,张清劝道:“眼下朝廷动乱方起,正宜在此混水摸鱼。何妨再等一等,或有其他好处也说不定。”刘备听信其言,按兵不动,每日只是结交朝廷大臣,建立人脉。
张清则趁夜换上黑衣服,用黑布蒙上脸面,施展凌波微步,潜入宫内。站在宫殿顶上四处张望。自从吞噬风月宝鉴之后,他的视力获得质的飞跃,不仅能望远,而且能望气。
遥见殿南有五色毫光起于井中,张清拿出准备好的抓钩,从井里抓起一个朱红小匣,打开匣上的金锁,仔细察看,乃一玉玺: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傍缺一角,以黄金镶之;上有篆文八字云:“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张清大喜,知道这就是传国玉玺。此玉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的,他在荆山之下见凤凰栖息于石上,想起“凤凰不栖无宝之地”,于是将石头献给楚文王,剖开后得到宝玉。
秦二十六年,秦始皇命令工匠将宝玉雕琢为玉玺,李斯篆此八字于其上。秦二十八年,秦始皇巡狩至洞庭湖。风浪大作,舟将覆,急投玉玺于湖而止。秦三十六年,秦始皇巡狩至华阴,有人持玉玺挡路,对从者说:“持此还祖龙。”言讫不见,此玺复归于秦。
秦三十七年,秦始皇死后,汉高祖刘邦攻入咸阳,秦王子婴将玉玺献出。后来汉朝王莽篡位,孝元皇太后用玺打王寻、苏献,崩其一角,以金镶之。汉光武帝灭掉王莽,在宜阳找到此宝,传位至今。前日十常侍作乱,劫持皇帝逃往北邙,回宫后丢失此宝。
传国玉玺聚集了秦朝和汉朝的气运,非同小可。张清吞噬通灵宝玉后,获得许多好处,现在见了玉玺岂能放过?只是他的吞噬能力被古一的时间枷锁给锁住了,只得暂时将玉玺贴身收好。
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董卓出入宫庭,毫无忌惮。后军校尉鲍信,来见袁绍和王允,言董卓必有异心,可速除之。袁绍和王允胆子小,不敢出头。鲍信怕被董卓所害,自引本部军兵,欲投泰山去。
张清听闻,立即向刘备建议:“鲍信军乃朝廷军马,操练熟稔,装备良好,若能用之,诚为一大臂助。”刘备听了,立即起身,同张清来追鲍信。
鲍信出了城门,遇到刘备兄弟率军拦路,鲍信厉声叫道:“刘将军是替董卓来杀我吗?”刘备诚恳地说道:“不敢。刘备特来邀请将军共谋大事。我兄弟亦曾在战场上救过董卓性命,却被其轻视,故而弃之。今见董卓不敬朝廷,颇欲除之,奈何他部下众多。若能与将军合兵一处,大事可定。”
鲍信疑惑地问道:“刘将军莫不是诓我?”刘备当即下马,解去盔甲、佩剑,只身走到鲍信马前,道:“鲍将军若是疑我,现在就可杀我。”鲍信感其诚,于是下马请降。二军合为一处,驻扎在城外。
董卓听闻刘备招揽鲍信,心下恐慌,采纳李儒的计策,招诱何进兄弟部下之兵,尽归掌握,军势大增,遂不以刘、鲍为意。
他私下对李儒说道:“我欲废皇帝立陈留王,以成不世之功,何如?”李儒道:“今朝廷无主,不就此时行事,迟则有变矣。来日于温明园中,召集百官,谕以废立;有不从者斩之,则威权之行,正在今日。”
董卓大喜,次日大摆筵席,遍请公卿。公卿皆惧董卓,谁敢不到。董卓待百官到了,然后徐徐到园门下马,带剑入席。酒行数巡,董卓教停酒止乐,厉声道:“我有一言,众官静听。”众皆侧耳。董卓傲然道:“天子为万民之主,无威仪不可以奉宗庙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陈留王聪明好学,可承大位。我欲废皇帝,立陈留王,诸大臣以为何如?”诸官听罢,不敢出声。
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于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发大语?天子乃先帝嫡子,初无过失,何得妄议废立!汝欲为篡逆耶?”董卓视之,乃并州刺史丁原也。
董卓怒叱道:“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剑欲斩丁原。吕布手执方天画戟上前挡住,怒目而视董卓,叫道:“休得无礼!欲伤我义父,且问过我手中画戟!”董卓见吕布生得器宇轩昂、威风凛凛,心生怯意。李儒急忙上前打圆场,道:“今日饮宴之处,不可谈国政;来日到都堂公论未迟。”众人皆劝丁原上马而去。
董卓见丁原去了,胆气又盛,再次问百官道:“我适才所言,合公道否?”卢植怒喝道:“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董卓大怒,又拔出剑来,向前欲杀卢植。
侍中蔡邕、议郎彭伯劝阻道:“卢尚书海内人望甚高,今先害之,恐天下震动。”董卓见有拉架的,顺势停手。司徒王允道:“废立之事,不可酒后相商,另日再议。”于是百官皆散。
董卓按剑立于园门,正生闷气,忽见一人跃马持戟,于园门外往来驰骤。董卓问李儒:“此何人也?”李儒道:“此丁原义子,姓吕,名布,字奉先。主公且须避之。”董卓再次胆怯,于是逃入园中潜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