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父隋炀帝 > 四八五章 造桥大匠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宇文恺的死,对杨铭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将来渡辽河的时候,谁去修浮桥呢?

历史上,宇文恺掉链子之后,是太府寺丞何稠给补上了,两天时间,就将大军渡河的浮桥给修好了。

何稠不是汉人,是粟特人,昭武九姓之一,昭武城就是眼下的张掖郡昭武县,汉朝时候,这里被匈奴击破,于是粟特人开始背井离乡,四处迁徙。

昭武九姓,就是康、安、曹、石、米、史、何、穆,安禄山与史思明,就是粟特人。

北魏时期,是一个民族大融合时代,何稠他们家就是从那个时候进入中原,在梁朝做官经商,算是伺候萧家的。

这个民族有东方犹太人之称,善于经商,长期把控丝绸之路,河西走廊的转贩贸易,大头都是他们在做。

眼下的何稠,被杨铭封为检校太府寺卿,去河北的襄国郡烧瓷器去了,这个人是绝对有本事的,历史上杨广死后,分别给宇文化及和窦建德做过工部尚书,入唐后为将作少匠。

宇文恺一死,这个人有极大可能负责去造浮桥。

因为何稠负责了杨坚夫妇泰陵的建造以及二位的葬礼筹备,而杨坚在生命的最后那段时光,曾经将何稠托付给了杨广,意思是这个人,有本事,你要好好用。

古代能给皇帝修陵的,那都不是一般人,也会被特殊照顾,毕竟你把人家的身后事安排妥当,这是大功劳。

杨铭需要给何稠写一封信,让对方做好心理准备,如果受召入军,将来造浮桥的时候,千万别出岔子。

除此之外,杨铭还想举荐一个人。

一个在历史上,名气比何稠不知道大了多少倍,被誉为一代造桥大匠的李春同志,他建造了中国第一座石拱桥,赵州桥。

眼下的赵州桥,就架在赵郡首府平棘县西边的洨河,不过现在不叫赵州桥,叫赵郡石桥。

修运河的时候,为了运输方便,当地官府打算在洨河上造一座桥,方便山西的物资人力能顺利进入河北。

本来官府的意思,你造个能过人和骡马的桥就可以了,结果李春给造出了这么一座鬼斧神工、巧夺天工的人间艺术品,花了很少的钱,造出来一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人眼下不好找啊,应该是官位太小,又或者,没官。

没官的可能性不大,毕竟人家姓李,桥在赵郡,想想也知道他是哪家的。

于是杨铭叫来吏部侍郎崔君肃询问。

崔君肃对李春也没有印象,于是杨铭直接跟他去了吏部调阅档桉。

将整个赵郡的官员备档翻了个遍,找到了,赵郡房子县人士,现任房子县衙士曹。

士曹,掌土功、公廨、津梁(渡口桥梁)、舟车、工艺事。

这么牛逼一个专家,只是一个不入品的吏。

怪不得唐朝张嘉贞记载:赵州洨河石桥,隋匠李春之迹也,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为。

还真就不知其所为,没名气啊。

这不是巧了吗?何稠眼下就在在襄国郡的内丘县与赵郡的房子县之间的瓷器窑,两大工匠眼下就在一个地方。

那么何稠肯定是见识过赵郡石桥了,只要他见过,他就肯定能知道这座桥有多牛逼,也就会认可李春的造桥水平,杨铭再给何稠推荐,也就很方便了。

“你听说过赵郡那座石桥没有?”杨铭问道。

崔君肃点头道:“当然听过,据闻此桥工艺独特,乃单孔石拱桥,桥体坚固无匹,洪水不能垮。”

当然不能垮,人家要能被洪水冲垮,我在后世的书本上能看到?

杨铭是没有见过赵州桥真容的,但是图片上看到,也是让人非常震惊。

“赵郡太守是鱼俱罗吧?这座桥也是他主持修建的,这么好的工匠,怎么隔了这么久,还是一个士曹?”杨铭皱眉道。

崔君肃一愣:“殿下觉得,该进将作寺?”

杨铭点头道:“当然应该,你现在就发批文给鱼俱罗,这个人将作寺要了,但无需来京任职,让他去何稠身边。”

“臣明白了,臣立即就办,”崔君肃赶忙叫来吏部官员,草拟公文。

.......

十月份的时候,杨铭收到了一封信,是他的“好友”冯玉致写给她的,信中说,当你收到这封信的时候,说明借兵的事情,她的阿爷已经同意了,而她应该也差不多快到洛阳了。

冯玉致会去洛阳朝见皇帝皇后,然后就会来京师,她让杨铭做好接待她的准备。

与冯玉致一起北上的,还有他的父亲冯盎,不过冯盎先要去东来郡一趟,帮着来护儿整顿岭南军,那三万排矟手自打归了来护儿之后,就不好管。

来护儿治军很严,杀了不少人来约束军纪,冯盎收到消息后,赶忙过去给来护儿帮忙。

岭南人,只听他的,之后,冯盎会去往东都,跟随杨广一起出征辽东,因为他已经被杨广封为右武卫大将军。

而原先的大将军郭衍,赴任江都,担任江都太守。

对于即将到来的冯玉致,杨铭是欢迎的,人家帮了自己这么大忙,理应好好招待。

于是他先一步让自己的千牛备身李孝恭去洛阳,等上人家,把人家接来京师。

.......

洛阳,杨广夫妇也是要接待冯玉致的,没办法,这是政治因素,她们家帮大隋治理岭南,忠心耿耿,皇帝也是需要维护好这层关系的。

“明达(冯盎字)这一次,为朕分忧,朕心甚悦,就如你刚才所说,流求若是拿下,便交给冯暄去管理,”杨广不在乎流求那地方,眼下又用得着冯家,所以很痛快的答应了。

而冯暄,是冯盎的长兄,就是他带着五千岭南军,乘着六艘大海船去往建安郡与周仲牟汇合,商讨攻打流求国。

人家冯盎也是个老狐狸,无利不起早,让我出兵打流求,可以,打下来,你交给我管。

杨广肯定答应啊,你出兵出力,为大隋开疆拓土,这是好事,等以后打下来了,咱们再说,你想一个人把便宜都占了,没门!

“多谢陛下,阿爷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冯玉致笑嘻嘻道。

萧皇后发现冯玉致的发髻没有变化,好奇道:“玉致还未许嫁吗?”

“没有,”冯玉致笑道:“自从见过太子之后,就看不上其他男儿了。”

“哈哈哈哈.......”杨广放声大笑。

这句话,堪称顶级马屁,让杨广夫妇大为开心,因为你等于是在说,太子是天底下最好的男儿。

而太子是杨广夫妻生的,人家能不高兴吗?

萧皇后借机道:“若玉致有意,太子后宫将虚位以待。”

冯玉致撇了撇嘴:“我还没想好呢,太子的女人太多了,我不习惯。”

“明达的妾室也不少啊?”杨广微笑调侃。

冯盎也是风流种,三十个儿子俩闺女,分别出自两任妻子十三个小妾,其中冯玉致,是第二任妻子生的,属于嫡出。

冯盎这辈子最骄傲的就是儿子多,像他这样的土皇帝,儿子多了是有好处的,只要一成年,就能帮着他分管地方,但是坏处也很大,就是会争夺继承权。

唐朝针对他们家,可是费了不少功夫,分封冯盎诸子,分化立间,最后被武则天一网打尽。

要不然冯盎的曾孙高力士也不会做了太监。

冯玉致今年二十一岁,属于老姑娘了,但是冯盎也没强迫她嫁人,毕竟他知道闺女的牙梳,送给了太子。

按照岭南风俗,代表闺女是相中太子了。

面对皇帝的调侃,冯玉致嬉皮笑脸的转移了话题,继续与皇帝皇后聊天。

大隋能有这待遇的人,可不多见,冯玉致现在还不明白,以为皇帝皇后是真心喜欢她。

不过也不是不可能,她真要嫁给杨铭,成了人家夫妇的儿媳,那虚情假意自然就变成真心欢喜了。

在洛阳逗留了三天,冯玉致在李孝恭的护送下前往京师。

而杨铭会提前一步在长安驿等待,礼遇极高。

其实像冯家这样的,已经是非常危险了,被人捧的越高,将来就摔的越重。

你以为人家杨广不想收拾冯盎?只不过是因为现在还轮不到他而已,历史上没收拾,那是因为隋朝没了,所以才由唐朝收拾。

哪个皇帝,都不会允许自己治理的天下,有土皇帝的存在。

冯盎是个聪明人,知道这次皇帝召他入京,他必须来,如果不来,收拾完高句丽,就会收拾他了。

当今皇帝的眼里是揉不得沙子的,冯盎也清楚家族眼下看似强盛,实则危机四伏,所以他借着太子跟他借兵的事情,撺掇女儿入京,就是想要促成这门亲事。

因为这门亲事要是成了,他们家至少在未来几十年内,应该还能延续荣光。

十月十七,冯玉致抵达京师,在长安驿外,见到了阔别两年多的杨铭。

见到杨铭的第一时间,冯玉致便伸出手掌,朝杨铭笑道:

“该是物归原主了。”

杨铭笑了笑,取出那把牙梳,放在对方掌心:

“我可没弄丢。”

“算你有良心,”冯玉致俏皮一笑,将牙梳插入发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