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家父隋炀帝 > 三六九章 河北巨鹿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杨铭的失眠症,慢慢也好了,塞外那边也有来自杨广夫妇的关怀信件,大意是不论如何,不能伤了身体。

杨广说的更直白,朝会直接搬到秦王府举行好了,不用专门往皇宫里跑。

拢共就俩儿子了,杨广夫妇肯定不希望杨铭再出状况,那样的话,就不是储位不明,而是后继无人。

只有一件事,能让杨广真的害怕,那就是他没有儿子了。

杨雄他们也同样收到了皇帝的旨意,所以不用等杨铭开口,他们直接率领百官去了秦王府。

“吏部这边有齐王呈报,要求论罪武安太守陈君宾失城之责,”吏部考功郎崔桧说道。

吏部有两个考功郎,一个是房彦谦,房玄龄的爹,杨铭安排的,一个是崔桧,两人眼下都在京。

当年杨铭任荆州总管的时候,就是这个人在柳述的吩咐下,去荆州抓江陵太守慕容三藏。

因为有杨铭护着,所以没抓成。

杨雄听了,直接冷笑道:“河北之乱还未结束,齐王就这么着急问罪了?似乎时机不妥吧?”

崔桧是个从五品,就是个汇报工作的,今天的会议还轮不到他发言,于是道:

“具体情形,下臣也不尽知晓,要不,给洛阳的吏部官员再发文询问一下?”

杨铭摆了摆手:“没什么好询问的,张开高奖皆为盗匪,陈君宾哪来的失城之责?告诉齐王,不要着急,该问罪的,陛下将来会问罪的。”

陈君宾是陈淑仪的堂兄,关于武安郡的民乱,早有一份详细奏报呈给了杨铭,民乱的事情怪不到人家头上,于公于私,杨铭都不会动他。

崔桧刚要退回去,杨铭又把他给叫住了,

“涉县县令陈项国尔忘家,舍身取义,妻儿死于贼手,怎么论功呢?”

崔桧嘴角一抽:“这个,这个还没有开始议呢。”

“自古功在过前,没想好论功先想好问罪了?”杨铭道:“你要是干不了,本王就换个人干。”

崔桧一头冷汗,赶忙道:“臣知道该怎么做了,殿下息怒。”

接下来,杨铭与众人议完军情之后,去找裴淑英。

老爹杨广有旨意,着裴淑英带着荥阳王杨瑾,前往晋阳宫候驾,要让裴矩提前见见自己的亲外孙。

这是隆宠,也特么是挑拨。

杨铭算是看出来了,老爹制衡朝堂,把他的家卷给牵连进去了。

裴淑英不在,据说是去了新昌坊,送杨瑾读书去了,说是读书,其实没什么好读的。

杨瑾才多大?话都不会说,你让他读书?裴淑英不过是希望儿子早早适应那种学堂氛围罢了,去了也是捣乱,而且还没人敢管。

那个叫王通的,想必非常头疼。

于是杨铭又去了高玥那里,高玥最近挺正常的,也许女人真的容易哄骗,她现在相信自己的随从,确实是被安排去了陇西和弘农。

虽然她想给他们写信,询问近况,但是杨茵绛以事关重大为由,拒绝了。

“最近是不是很不习惯?”杨铭进屋坐下,高玥主动过来给他脱掉靴子。

“还算适应吧,王妃安排的这些侍女,都很乖巧懂事,比我原先的要强上很多,”高玥道。

杨铭点了点头:“不是不让你联系他们,是眼下不行,兵部那边已经查清楚了,河北那个叫高应年的反贼,确实是旧齐遗民,这么大的事情,我不安排妥当,不仅会连累你,也会连累我。”

高玥道:“关于这些,王妃已经跟我讲清楚了,妾身知晓利害,殿下放心好了,我不会乱来。”

“那就好,”说着,杨铭好奇道:“那个高应年,是什么高阳康穆王高湜的曾孙,你们俩应该怎么论辈分?”

高玥想了想,道:“高湜是高祖皇帝(高欢)十一子,妾身祖父世祖皇帝,是高祖第九子,那么论起来,他应该叫我做姑母,但是高湜这一支,子嗣凋零,我没听过高应年这个人,要么是化名,要么就是庶出,要么就是冒名顶替。”

杨铭点了点头:“你认为,哪个可能性更大一些?”

“应该是庶出吧,如果是冒名顶替,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响应,”高玥分析的还是有道理的。

姓高的那么多,但渤海高的族谱可是记载的明明白白,想冒名顶替也没有那么容易。

时值盛夏,酷暑难当,高玥端来一碗凉粥,伺候杨铭喝下,然后在一旁帮杨铭扇着扇子。

屋门是打开着的,好让外面的凉风吹进来,两人就这么坐在门廊边上聊天。

“我还没有去过山东,以后有机会了,带上你,好让你重游故乡,”杨铭笑道。

高玥笑道:“物是人非,其实妾身已经对故乡没有什么留恋了,就算去了,也是徒增伤感罢了。”

渤海高氏这个家族,非常有意思,一直在往上面追朔祖宗,目前为止,追朔到了汉太傅高裒,但后面好几代都是空缺的,补不上去。

到了中唐时期更狠,直接追朔到了姜子牙的六代孙高傒。

真真假假,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是事实,那就是眼下的渤海高氏,主流房支就是高欢的后代。

史学家认为高欢高颎是强行往渤海高上面靠,但事实是,是人家这两家把渤海高给壮大了。

后世一提起渤海高氏,高欢、高颎属于是代表人物。

北周时期,但凡有继承资格的高氏子弟,被杀了个精光,但并不是将渤海高杀绝了。

像这种大家族,在地方盘根错节,是不能乱杀的,牵连太广。

“淑仪这丫头总是不见人,她最近一直往哪里跑?”杨铭问道。

高玥笑道:“听说一直在太夫人那里,如今太夫人最宠她了。”

太夫人,就是长城国太夫人柳敬言,陈叔宝的妈,如今也七十八了,身体却非常好,可知人还是活一个心态。

如今儿孙们都可以进入大兴,柳敬言那里每天都很热闹,虽然她只有陈叔宝一个亲生儿子,但人家以前是皇后,所以陈叔宝几十个兄弟姐妹,都得管人家叫妈。

这是嫡母。

闲聊一阵后,杨铭便离开了,他想去新昌坊瞧一瞧,儿子每天都在干什么。

不出预料。

杨瑾什么都没干,一帮人围着他,在人家王通本就不大的院子里玩闹。

王通家里的前堂,因为授学的缘故,被特意改造过,除了几根柱子之外,里面但凡能坐人的地方,都坐了人。

裴淑英也没有管儿子,而是与王通的夫人闲聊。

她们俩能聊一块去吗?

当然能,因为王通的夫人,与裴淑英同庚,王通本身,也不过才二十六岁,而且王通的生母,出自河东裴。

二十六岁,已经是河东第一儒士,这都要归功于他爹王隆,王隆在开皇年间,做过国子监博士,后来去地方当了县令,没过几年就死了。

做为长子的王通,完全继承了父亲的学说,也继承了他父亲的门生,年纪轻轻已经名气大噪,有青出于蓝之势。

所以说,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是有限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爷爷爸爸,是否给你打好了基础,如果你自己不行,千万不要指望子女有多大出息,因为他们的上限,是你决定的。

王通这个人是想做官的,可惜不被重用,这就叫做时运不济,因为他的学术主张是王道,但是大隋眼下处在一个霸道转王道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一下子就能走完的。

再过两三代,这个人的学说必然会被发扬光大,他的门生也会因此受益。

杨铭来了之后,王通赶忙带着几十名弟子往前院拜见。

“你们继续,我只是来看看杨瑾,不要因我打扰而中断授业,”杨铭微笑摆了摆手。

王通哪肯放过这个机会,赶忙道:“殿下若是不嫌弃,可于前堂旁听。”

怎么?想给我洗脑?你的那一套或许我儿子孙子用得上,但我真的用不着。

不过杨铭没有拒绝,而是被引入大堂,坐在王通身侧位置。

王通的弟子当中,老头子都有,而且还不少。

这就是儒家那套: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大概意思是,只要你懂的比我多,你就能当我老师,年龄不是问题。

王通坐下之后,桌子上空空如也,也没有什么稿子,环顾众弟子后,继续道:

“天下之治,圣人斯在上矣,天下之乱,圣人斯在下矣,周亡,因圣人非君,实藏于乡野之中的高祖皇帝,隋兴,皆因圣人在朝,由此可见,天下得治,在圣人而非君王。”

杨铭没来之前,他可不是在讲这个,杨铭来了,他故意往他那套王道学说上扯,就是说给杨铭听的。

王通是在拍杨坚的马屁,这种话可不敢让杨广听到,薛道衡就是例子,他就是因为太能夸杨坚,才被杨广看不顺眼。

接着,王通继续道:

“圣人也,才德全尽,知行完备,乃至善之人,而迁、固之下,述作何其驳杂,帝王之道因而不明,侍帝王者,为臣,子曰:君子之事上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将顺其美,匡救其德,故上下能相亲也,因此,君主也需明臣辅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方可为圣人也........”

他这番话,杨铭也听明白了,大概就说皇帝要采纳大臣的建议,好的听,不好的不要听,搞清楚帝王应该做什么,就可以被称为圣人。

他这套杨广能接受才真是见了鬼了。

至于杨铭,就不用他说教了,他早就明白这个道理,在杨铭这里,任何学术主张,不过工具罢了。

“先生大才,杨铭受教了,”杨铭笑道,他已经懒得再听了,话语明显很敷衍。

突然,一个比王通年纪还大的年轻人起身道:

“受教在心,不在口,希望秦王是真的听进去了。”

好家伙,刺头啊?

大隋对于读书人,还是宽宏的,因为对学术管控太严,社会就不能进步,换成官员,可不敢这么阴阳怪气的跟杨铭说话。

而杨铭也不会跟读书人计较,闻言笑道:

“刚才先生言,迁(司马迁)、固(班固)之下,帝王之道不明,不明在哪?”

杨铭也是话术高手,你说的问题我不答,我反问你。

这下好了,堂内的人全懵逼了。

王通也是冷汗直冒,他的本意思是迁、固之后,没人能把帝王之道讲清楚,没有说明白,都是一些混乱的杂说,但是杨铭这么故意歪曲本意的一问,就复杂了。

就好像王通是在说,当今陛下君道不明,这尼玛杨广听到了,他得死。

王通连忙解释道:“我刚才的意思是.......”

“不用解释,”杨铭笑道:“既然史书驳杂纷乱,不能阐明,先生不妨深入探究,集百家之长,以昌明王道。”

原来你明白我的意思啊,吓我一跳,王通心跳逐渐平复下来,笑道:

“毕生所求。”

“杨瑾,就交给先生了,”杨铭缓缓起身,眼神望向刚才那个挑刺的年轻人,皱眉道:

“听你口音,是河北人?”

那人赶忙揖手:“河北巨鹿人,魏征。”

巨鹿是秦时古称,也就是眼下的河北恒山郡。

杨铭双眉一凝,直视对方,好家伙,原来是你?怪不得这么刺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