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狠宋 > 第809章 李曾伯找米下炊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形势严峻,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哪怕面临重重困难,李曾伯全力以赴!

他不断地调动军队,检阅军队,与军官们谈话讨论,通过与他们的交流,试图找出可用之材,矮子里拨高佬,找到沧海遗珠。

李曾伯是个老手,他知道将是兵中胆,只有军官敢战,能战,军队才能打。

我诺大的大宋朝,物阜民丰,人才济济,军队里的军人终究是经过挑选的,他们比民间人士更具优势,李曾伯有信心,当中必有人才。

还有啊,一部分的刺头,乃恃才放旷,应有真本事的人存在。

以及那些被人轻视的军官,李曾伯大胆断言:“必有人才!”

有人才,就让他们脱颖而出,方法很简单,大家比试比试!

他把一支支部队的军官们叫来,让他们当着他的面去开弓射箭、策马飞奔、操练兵器,还有举个石锁看看。

这样做在以前是不可能的,军中自有规矩,能在李曾伯这样大官面前露脸的军官,必是经过层层挑选,得上级军官青眼有加,打点到位才行。

现如今,李曾伯打破惯例,直接挑选人才。

嘿,还真的被他找到了,且不少顶用的。

他找到的第一位是殿前司副都头罗得勇,此人是不到二十五岁的后生,长得五大三粗,肚子挺大,脑袋又大又圆,双臂强壮,体形似猩猩,力大无穷。

罗得勇世代居京城,乃良家子出身,有人脉,他为人豪爽讲义气,好勇斗狠,经常与人打架,是军官眼中的刺头,不敢让他高升。

他在李相公面前使一根熟铜棍,乃七十斤重的军器,棍势一起,杀气腾腾,举重若轻,等闲二三十人都近不得他的身。

不仅如此,由于其打架多了,技术精湛,也不是一味死战,而是进退有序,懂得觑准对方弱点去进攻。

李曾伯高兴地道:“见到罗得勇,似见罗士信当年!”

于是,罗得勇就有了个“小罗士信”的称号。

罗士信乃隋末唐初时期猛将,原为隋朝齐郡通守张须陀部将(张须陀乃猛人也),随其征讨农民起义军,后归降瓦岗军,被授以总管之职,在与王世充交战时重伤被俘。后因不耻王世充,率部降唐,被拜为陕州道行军总管,枪刺王玄应,智取千金堡,随李世民平定洛阳,进封绛州总管、剡国公,后战败被刘黑闼杀害,谥号勇。

此人乃隋唐四猛第一猛,外号“今世孟贲”,猛得一匹。

罗得勇得李曾伯赏识,一个先锋的位置跑不掉了。

又有怀才不遇的中年军官桑元绍,此人由于家贫,没钱送礼,近四十岁了还是一个副指挥使,靠边站的角色,郁郁不得志。

然而李曾伯与他交谈过,又见过他指挥的兵,惊奇地发现他精于练兵,长于军略,竟有川军之风!

一问,哦,原来他有个妹妹远嫁四川,妹夫就是川军的军官,把川军的练兵、用兵资料打包送给了桑元绍。

孟之祥掌军为人极为大气,从不敝帚自珍,军用资料随便送的,各路同行都得分润,当然核心资料不给的,毕竟得留一手,既防自己人也防鞑子的刺探。

桑元绍得到资料后,闲得无事,钻研起来,居然颇有心得,只能说他与川军之脉相契了。

除了军略,桑元绍对于川军的破锋八刀、十二道散手、二十四式疾雷枪法也研究透彻。

李曾伯有这些资料,曾经细看过,因此与桑元绍谈起来,即时知道他已得川军内涵,至少在练兵方面作出了成绩,他练的兵,令行禁止,相对于其它的部队要好一些。

此人上阵肉搏或不行,但指挥得头头是道,练兵是好手。

李曾伯大悦,报到朝廷那里,以军队急需用人,桑元绍竟得赏了一个刺史的头衔,成为他的荣耀,让他专职练兵。

刺史是从五品的“贵品“,为“贵品“中最低一等,但“贵品“就是“贵品“,如此让他得以节制军队。

(pS:宋代高级武官拥有的节度使、观察使、节度观察留后、防御使、团练使、刺史等高级武官的头衔后,待遇非常高,被称为“贵品”,但不轻授,靠的是鲜血去染红顶子)

否则军队讲资历地位,桑元绍没有本钱,根本管不动部下那些大爷。

又有步军司的”老好人“骆驼,其为指挥使,人高马大,长得比谁别人高了一截,还大了一圈,但站在那里,一点都不吓人,甚至有点腼腆。

当时介绍时,步帅胡定军在李曾伯跟前玩笑,让他知道了“骆驼”这个外号的来历:本来叫骆侂(侂念tuo),因为其能处、听上级话,对同僚好讲话,不争功劳,后来武将们就常叫他为骆驼。

骆驼长得比马都高大,但跑不快也不凶猛,用在骆侂身上正好……因为这家伙就像骆驼似的,长得比谁都高大,有一副庞大的身材,就是没啥用。

打仗做事完全没谋略,被敌兵揍了或者叫他去进攻,急了才发愤。为人也本分,不和谁争什么,内斗就想逃避忍让。或许,难得糊涂也是一种智慧。

但,真要是轻视他那就会遇麻烦,李曾伯看骆侂使一口宝刀,那是虎虎生风,弓箭也颇有能耐,三石大弓,有半成射雕手的功力。

李曾伯想到了如何用他,那就是用他去救火,如果救不了火,就提头来见,从而迫出他的能力来。

……

宋军有人才!

经过李曾伯一轮挑选,居然让他发现了十数位能派上用场的军官,李曾伯知人善用,将他们都放在了合适的位置上。

他不仅在军中挑选人才,还到了民间找寻人才,他通知了各武馆的总教头们,让他们推荐人才,经他挑选后,立即给予军中实缺,绝不含糊。

就算那些人不能管军,但用来打仗,也是有用的。

在宋代,军事性结社的风气极盛。每当边境或地方不安定,民间便纷纷结社自保,乡社武装装遍布全国,农村普遍如此,城市也不例外。至南宋,民间更是出现了大量的抗鞑军事之社,并且重点练习实战性较强的技击武术,而放弃花里胡哨、只重招式的表演武艺。

京师武风炽热,有拳社、弓箭社、角斗社、相扑社等等,当中藏龙卧虎,人才星罗棋布,李曾伯一发声,即时大群好汉拥来,愿为相公效犬马之劳。

李曾伯惊喜地在他们当中发现了数十位善战之士,又或者弓箭盖于鞑人,这可是开到了宝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