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知否从蒙童开始 > 第215章 收获的季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直到当日傍晚,日头西斜,这场盛大的拍卖会才意犹未尽地落幕,三十六件顶级钧瓷无一流拍,并且通通拍出了上千两白银的高价。

五日后,一位来自汴京的客商带着自己用一千五百两白银拍下的绝世奇珍“幽潭帆影”回到汴京,一转手就卖了三千两白银,直接翻了个倍。

消息传开,整个汴京都为之轰动,不到一个月,钧瓷“瓷器之王”的名号就响彻了整个大周。

这一次,汴京、扬州、江宁、临安、益州、泉州……,来自五湖四海的客商统统闻风而动,携带重金从各地赶到禹州,翘首以盼钧台瓷坊举办下一次的拍卖大会。

许多客商为了拔得头筹,在禹州一待就是两三个月,这些各地豪商让禹州人见识了什么叫做挥金如土,出手豪阔,为禹州的经济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用一组数据可以直观地说明。

卫辰未到禹州时,也就是五月份,禹州境内的酒楼客栈茶馆等服务行业,共缴税白银九百两左右。

当然,特殊服务业如赌档青楼,吸金能力更强,缴的税也更多,一共是白银一千八百两左右。

二者相加,也才不到三千两。

但是,从中秋之后,陈四娘在汴京一炮而红,《咏钧瓷》逐渐传唱开来,各地客商开始涌入禹州城,这两项数字便直线上升。

九月份,服务行业缴税总额五千两,十月份,八千两,十一月份一万四千两,是半年前的将近五倍。

而到了十二月,受到新一轮绝品钧瓷拍卖的刺激,禹州城内聚集的客商的人数达到了一个顶峰,消费能力更是空前高涨。

卫辰的幕僚方渊根据搜集到的数据估计,十二月份,仅仅是禹州境内的服务行业,就能上缴将近两万两的赋税,并且以后也应该会常年稳定在每月一万五千两左右。

如此耀眼的数字,彰显了禹州服务行业的飞速发展,也是禹州如今繁荣景象的真实写照。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正进行得如火如荼的钧瓷贸易。

每年十二月的月中,是朝廷规定的秋税征收截止日期,本是大周各地衙门最忙碌最难熬的时候。

可是今年的十二月,禹州州衙却是一扫往年的阴霾,上到知州卫辰,下到普通书吏,脸上都是一片振奋和喜悦之色。

原因很简单。

兜里有钱,心中不慌啊!

今年钧瓷行会仅凭一己之力就贡献了禹州一大半的赋税。有这么个纳税大户在,还愁什么秋税呢?

而且,钧瓷贸易还带动了禹州各行各业的发展,比如之前提到的服务行业。

除此之外,禹州的药材行业也沾了不少钧瓷的光。

禹州本就是大周有名的“药都”,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以及源远流长的药材炮制技术。

据传,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名医都曾在禹州行医,尤其是孙思邈,更是长期居住在禹州,并在此成就了“药王”之名。

禹州药材一向享有盛名,许多本来是奔着钧瓷来到禹州的客商,在禹州逗留期间,都会本着利益最大化的原则顺带采购一些珍贵的药材带回去贩卖。

这也就导致禹州的药材交易市场兴旺发达更胜从前,成为了禹州赋税的第二项重要来源。

瓷器行业一马当先,药材行业、服务行业紧随其后,这就是禹州赋税来源的三驾马车。

而传统的田税在禹州赋税构成中的占比则被压缩到了极限,仅有二成不到。

不过,卫辰从未因为农业贡献的赋税少就忽略了它。

在卫辰心中,农业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卫辰心里很清楚,就算禹州的工商业发展的再好,能够吸纳的劳动力也是十分有限,禹州境内大部分老百姓还是要靠地里那点儿收成过活。

正所谓,五岁之耕,必有一年之凶。

种地是一个看老天爷脸色吃饭的行当,丰年想要吃饱穿暖都是勉强,凶年就更不用说了,挨饿受冻都算是幸运的了。

因此,眼看官库里的银钱多的都快放不下,卫辰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减免了禹州百姓三成的田税,派人从湖广等地买粮补足差额,让百姓能够休养生息。

除此之外,卫辰还颁布政令,由官府出面购买农具、牲畜、种子等等,无偿出借给农户使用,并且募集丁壮,兴修水利,为明年的春耕做好准备。

一条条一项项,都是实惠得不能再实惠的德政,自然引得禹州百姓欢欣雀跃,口诵青天不止。

天佑六年冬天,禹州百姓难得过了一个好年,而卫辰尚且唯恐自己做的不够。

……

这日,一大清早。

禹州城南门外,早已是人山人海。

人群中央,卫辰带着禹州城内一众官员属吏庄严肃立。

每个人手中都拿着一根五色丝缠成的彩杖,围着一头披红挂彩的土牛。

这头土牛用泥土塑就,摆出来了一个俯首拉犁的动作,连肩胛处鼓起的肌肉都刻画了出来,凋刻得十分精致,看起来几乎与真牛一般无二。

它就是今日的主角。

大周治下数千府县,乃至皇宫大内,每到立春这一天,官吏也好,天子也好,都要走出来对着这土牛的屁股抽上三鞭。

天子还要行藉田之礼,亲自下田推犁,推上九下,以示劝农之义。

这一套仪式,就叫做鞭春。

卫辰身为禹州父母官,牧守一方,自然也免不了要参加每年的鞭春仪式,为治下百姓祈求丰年。

鼓乐声中,卫辰带头围着春牛转了一圈,又抽了三鞭,然后黄守正、陈俊等官员依次上前,做着与卫辰一样的举动,转一圈,抽三鞭,旁边还有两名小吏用最纯正的本地方言唱着劝农歌。

当最后一名官员抽过鞭子转身而回,锣鼓声便喧天而起,卫辰领着众官员向后疾退了近百步。

他们这一退,场中的气氛顿时紧绷起来,千百人蓄势待发。

人群中央,一个绣球带着红绸腾起,就像点燃了烟火的引线,顿时全场躁动起来,人流如同大坝决堤一般奔涌而上。

无数只手从破碎的春牛上一把把怀揣着泥土,甚至有人为了一块土的归属而厮打抢夺起来。

【鉴于大环境如此,本站可能随时关闭,请大家尽快移步至永久运营的换源app,huanyuanapp 】

只是眨眼的功夫,与真牛大小一般的春牛便被哄抢一空,再不见半点踪影。

卫辰看得暗自心惊,若不是刚才及时退走,说不准就会被疯狂的人群推倒踩死。

同时又不由地感慨,一块土,承载着百姓对于丰收的渴望,也难怪他们如此疯狂。

春牛抢尽,鞭春仪式也到了终点,锣止鼓歇,人群纷纷散去,只留下一片狼藉。

看着那些抢到土块后,跑来向自己磕头谢恩的老百姓,卫辰不由暗暗叹了口气。

这群老百姓,真是天底下最容易满足的一群人了,自己既然坐在了父母官的位置上,又有什么理由不为他们尽一份绵薄之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