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咸鱼夫妻在逃荒 > 第二百二十一章 秋社大典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大半年时间,说长不长。

从善堂进入女子烹饪学院的这一百名学生,却如焕新生。

学生们每日一人至少两颗鸡蛋(大夏现在的禽蛋很便宜,一个铜钱买两个),荤素搭配得当,营养一跟上,个个都长了一截。

生活教导夫子教会了她们,如何高效的打理宿舍环境和个人卫生。

合体的衣裳,红润的气色。

她们再也不是别人打量一下,就会红脸低头驼背的姑娘了。

腹有诗书气自华,哪怕仅仅是三百千这样的入门级学习,自信心已经被重塑,她们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

女孩子学厨的天赋大多都还是很不错的,对她们而言这学的是以后可以安身立命的本领,没人不珍惜。

每晚下课都宿舍里都是,叮叮咚咚练习切菜刀工的声音。

她们还不是最卷的,最卷的当属勋贵们家选出来学手艺的丫头们。

虽然大多丫头的爹娘,都算得上府里有头有脸的管事。

可她们自己年岁不算大,在府里顶多就是个三等丫头,几年不用伺候人只日日有夫子教导厨艺。

以往谁不是掐尖的性子?

到了学院后,私下的的比拼更是厉害,人人都想结业后回去当一等大丫头!

想要讨主子们的欢心,就要抓住主子们的胃口。

良性竞争,是翠花作为山长希望看到的,烹饪学院的校规还是很严格的。

课堂上: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有事课前请假;上课过程中,不做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事。

寝室、食堂:保持寝室整洁、美观,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俭节约、爱惜粮食。

学院活动:举止言行得当、严禁学生相互打骂。

平日她们要是犯了错,就会被扣分,一年扣分超过十分的,就会被退学的。

这可不是义务教育的年代,不遵守学院的规矩,有可能随时被遣送回原地的。

不管是善堂来的还是勋贵家丫头们,都不敢造次。

学院的课程分为三类:一类是文化课和算筹;二类是基本功的练习;三类是专业课。

专业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选1-4个菜系深度学习。

每日早晨起床,还有助教领着她们打拳,锻炼身体,做厨子的,揉面和颠勺可都是力气活儿。

一年制和三年制课程选的人不多,学生们大多选的是五年制。

这么纯粹学习的地方,谁都想学得更久。

学院的专业课程由以下系别组成:

四大地方特色菜系:蜀菜、鲁菜、粤菜、淮扬菜;

秋嬷嬷教授的:药膳、宫廷御膳系;

范璟菁教授的:素食与小食系;

翠花自己的课程是:月子餐、创意菜系;

姚氏领导的:面点系。

每个系设置了一名系主任,系主任对山长翠花汇报工作,还设置了一个学监(高皇后的代言人)。

生活教导主任一名,生活教导夫子十位(皇宫出来的大龄宫女)。

学院的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她们也属于摸着石头过河。

山长月束修五十两银,系主任月束修二十五两银,夫子的月束修每人二十两银。

衣食宿免费,每月师生休息四日,过年有七日假期。

学院一切账目由学监统筹,以教养教。

今年算是头年,不算学院的宅子成本的话,收支还有盈余。

每位夫子从第二年开始,手里有一个免费推荐入学的学生名额,课程任选。

这些福利,比起很多男子科举学院的待遇还好,进来的当夫子的没有任何异议。

现在不过才两百学生,夫子们每人分得的课程,每日不过才两节课,大把的闲暇时间。

闲暇后她们或是相互指教,提升自己的厨艺,或是利用周休日熟悉京城。

大部分人都考虑着要把老家都搬来这里,再没有了生活的后顾之忧。

已经轻松下来的姚氏,最近又开始紧张了。

无他,大姚的第七场乡试就要开考了。

还记得她当年来京城复试的时候,大姚信誓旦旦的给她做保证:

“夫人,你放心去京城,等你走后,我和儿子们吃住都在学院里,万事不用夫人操心。咱们家今年一定会在京城相聚,你先给我们家在京城租个院子,静待为夫的好消息。”

姚氏虽然嘴上答应得好好的,可心里一点谱都没有。

不是不相信大姚的文字功底,而是被他那倒霉催的考前花样毛病,给带来的阴影实在太深。

不仅大姚劝她,三个儿子也打着包票,他们都是能照顾好自己的大孩子了。

如果母亲能成功应聘成为烹饪学院的女夫子,他们都能沾光啦。

七个月时间,姚氏已经存下了一百六十三两银。

衣食住都在学院,真花不到多少银钱。

作为面点系系主任的她,这大半年的时光可能是她嫁人这些年,过得最轻松的日子了。

三餐营养又健康,作息时间正常,工作量不大,姚氏的面色都红润了不少。

顺心后笑容也多了起来,比之前看着年轻了七八岁,终于是她该有的年纪匹配的模样。

被她惦记的大姚,这次真的是考前没有迈出过家门一步。

直到乡试开考的头一晚,被自家大儿和二儿护送至了考场......

与姚氏的忧心忡忡不同,米氏儿女都在京城,她心无旁骛的做着夫子。

做菜的水平,比以往精进了不少。

儿子米书田在学院学得如饥似渴,很是快活。

一月一休都在学院废寝忘食,以往都是米氏带着妹妹来看他。

在宁江府的时候,被同窗叫做“赛诸葛”的他,到了京城才发现聪明又勤奋的人比比皆是。

头三个月的月考他都得了中等成绩,再不敢耍小聪明,埋头苦读了起来。

好不容易在半年考的这场比试中,他在学院考出了同级第五名的好成绩,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这个周休,米氏带着丫丫同儿子米书田一起逛起了京城。

丫丫高兴得一蹦三跳,总算是全家在学院外团聚了。

“哥哥,哥哥,你不知道咱们烹饪学院有多好,早食吃鸡蛋、馍馍、二米粥、还有泡菜,我们学院的泡菜可好吃好吃了.....”

在丫丫心中,有好多好多话要同哥哥说道,可话一出口,说得最多的就是学院的饭食了。

米书田乐得逗妹妹:“难怪哦,丫丫啊,你这几个月都胖成小猪了!”

“哼,胖点才有福气!哥哥,你要吃多一点,不然长不高!”

米书田:“哥哥现在都比你高两个脑袋,再长就是比你高半截了,丫丫,你可别光顾着横着长呀!”

“臭哥哥,丫丫再不同你好了!”

米氏看着兄妹俩斗嘴,心情飞扬。

她现在还是系主任呢,出入谁不恭敬的唤她一句:米主任,上午\/下午好!

每堂课,学生们敬佩的、儒慕的眼神,这是一种除食客认同以外的满足成就感,让她很是着迷。

儿女都越来越活泼,这趟京城,她们来对了!

范璟菁住进京城后,如鱼得水,与小姑子家走动得更频繁了。

小莲和小荷也被她带着经常出入姑姑家,偶尔还愿意住上一晚。

渐渐的,同两位堂姐也熟悉起来,还喜欢让哥哥小川猜猜她们谁是谁。

胡一牛和胡二牛,今年翻修的工程本就在城里,回家更是方便。

他同范璟菁的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看着都年轻了几岁。

“相公,咱们把爹娘接进城里住几日呀,好些日子没见着娘了!”范璟菁还挺愿意听张氏唠叨大梨村的乡村趣事的,几月不见还想得慌。

胡二牛乐呵呵:“娘估计能来住几日,爹估计舍不得他的鱼塘呢,他现在还等着年底卖大鱼呢!”

“咱爹真厉害,吃地龙的鱼是不是长得也快?”

“是啊,是啊,大梨村好多人跑去看,鸡鸭现在便宜了,鱼就贵起来了,咱爹今年要发笔小财哟!”

“嗯嗯,那咱们先接娘来住几日,我给爹娘新做的衣裳也都做好了,等她来试试合身不合身。”

“菁菁,你陪嫁的面料可别都给我们做衣裳了呀,你自己做了穿就行,爹娘那里咱们买布就是了!”

“你是不是傻?自家有还要重新买,再说,这布放着就旧了,现在做才是新衣裳啊,用完再置办就是了!”

范璟菁真没把这些放在眼里。

她嫁妆底子厚,现在做夫子每月还有月俸拿,夫君的工钱也每月如数交予她。

家里人又不多,开支不算大,做些衣裳有什么舍不得的?

“菁菁......”胡二牛眼圈微红,他媳妇儿对爹娘可比他上心多了,而且对他这个夫君和闺女们也没得说。

回家随时都有热饭热菜,他的衣裳鞋袜被浆洗得干净又整洁,每日穿衣都是娘子亲自挑的。

俩闺女养得可爱又机灵,带出去,谁能想到这是后娘养的?

而且,菁菁还说,现在两个闺女还小,等他们满三周岁后,她再生娃。

明明是那么喜欢孩子的人,年纪也不算小了,可眼前这一切,都还是为他考虑得多。

他还要再努力做事,让妻儿父母更无后顾之忧才好!

秋收前,涂司农带着十几穗高粱进了宫。

“陛下,不毛之地的高粱已经成熟了,粒大且饱满,臣估摸能亩产三石左右,高粱杆选了些甜杆出来,还能做糖呢!”

涂司农觉得这个产量很可以了,那可是不毛之地的废物利用啊。

“很好,很好,高粱也是粮嘛!”夏洪棣不断的点头。

这个涂司农是干实事的,不管是双季稻还是高粱地,皇命的执行都很到位。

“就京城附近五府,臣统计出来的不毛之地,如果深挖堆砌旱地的话,大约能有近三万亩,臣请旨将这些都改造成高粱地!”

“朕,准了!”终于长舒了一口气。

今年,他的百姓们终于把蝗虫给消灭了,大夏的鸡鸭当记一大功!

发明人工孵化技术的张孺人,真是好样的!

崖州府和岭南早已经收割了第一季稻谷,二季稻如今都插秧了,没了蝗虫的祸害今年比往年的产量只多不少。

大梨村,也是丰收年。

忠勤伯府一年一度的秋收假,正在进行。

小山和小川成了秋收领头羊,带着六个穿着一模一样短打的娃娃,拎着小篮子,捡麦穗!

“小山哥哥,好热啊!”丁豆豆最先扛不住。

他小脸晒得通红,戴的小草帽也不管用,他是最小的弟弟,哥哥们平日里都比较让着他。

小山只得拿着荷叶,边捡边给他扇风,还得给他鼓劲儿。

“啊,我的指头流血了!呜呜,大伯娘,我痛!”麦穗的麦芒给三头的小指头扎了一个小血点,把这娃痛得哇哇大叫。

翠花连忙跑过来查看,还给他用凉水冲了冲指头,“那小三先休息一会吧,等不痛了再捡。”

三头眼里含着眼泪,半落不落的,要多可怜有多可怜。

他都流血了,为啥子还要干活,还不能回家呀?!

“三哥,三哥,咱们比比晌午的时候,谁捡的最多!”

六头也很累,但是,这可都是他们家的粮食啊。

捡一篮子是一篮子,可不能留这地里,让别人给捡去了!

干活小能手五头和小石头干得最欢,这比在府上读书写字有趣多了,他们乐意在村里干活儿。

庄子里大梨都熟透了,山上还有板栗树,娘(姑姑)做的糖炒板栗又香又好吃。

红果村的红果虽然酸不拉几的,但是娘(姑姑)做出来的冰糖葫芦可好吃了。

磨坊最近磨了不少新麦面,新磨的麦面,有一股子清香。

做麦饼,五头一个人都能吃上十张。

燥热的天气,翠花食欲不佳,想了想,为小孩子们做了一餐豪华手擀冷面。

把新面粉和成面团,在盆里反复用力揉,直到将面团揉得光而筋道。

再将其擀成薄薄的大饼形状,层层折叠数次后,切成细面条。

面条用开水煮熟后捞出,放在盘子上,加熟豆油和麻油各一匙拌匀,放凉。

黄瓜丝、过水豆芽、胡萝卜丝做配菜。

鸡胸肉煮熟后撕成丝、酱肉丝、炒鸡蛋、新鲜虾仁、卤蛋等做荤菜。

调味有:醋、酱油、蒜汁、辣椒油、芝麻酱等。

翠花可以根据他们的要求和口味,现场调味。

清爽解腻,口味多多。

让这群小子都嚷着要吃上三大碗,再也不嫌弃捡麦穗辛苦了。

而且干完活儿再吃饭,可真香啊!

连续干了几日,袁府这群娃娃都快晒蔫儿了。

大梨村的村民们都忍不住同情他们,还有人好心的劝说:

“我说张孺人呐,您家可真舍得哟,孙子与外孙们年年不落回村干活,还一干就是五天,可别给晒脱皮了,娃娃的皮肤就是嫩。”

“这有啥舍不得的,男娃子嘛,皮实得很,你们哪家娃儿不干活哟?”

“我们家那皮猴子,哪能和府上的少爷们比呐!”

“都一样,都一样,谁不是吃五谷长大的,这也是让他们干干活,懂得珍惜粮食!”

村民们忍不住敬佩忠勤伯府,富贵不忘本,就该他们府飞黄腾达。

各地秋收的情况,都快速汇总到了京城。

今年算得上夏洪棣登基后,难得的一次丰收年。

向来不爱过节的皇帝陛下,今年打算响应礼部的频繁上书,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秋社大典。

立秋后的第五个戌日,大夏朝各地的秋收都已经结束了。

之所以要选择“戊日”为“社日”,是因为“戊”居于十干中的第五位,居“中央”,五行对应“土”,寓意茂盛。

也就是说,这一天,是祭祀土地神的“黄道吉日”。

这一次的秋社大典由礼部尚书主持。

选了当日的卯时三刻,夏洪棣携太子、文武百官,在社稷坛上敷五色土,奏乐起舞。

经迎神、上香、奠玉帛、三献、祝告、饮福受胙(饮福酒并接受胙肉)、三跪九拜、送神、望燎等过程之后,才算是成礼。

整整一个时辰,厚重的礼服让太子的后背全是汗水,再也没有参加此盛会一开始的欣喜。

祭祀活动完成后,比太子穿得更庄重的夏洪棣也累得不轻。

他口谕礼部尚书将祭肉,分给今日前来的文武大臣,此举寓意着与百官共同享有风调雨顺的好福气。

除了参会的大臣,像忠勤伯府这样的人家,也都是能收到祭肉的。

翠花接了赏:十斤的牛肉,十斤的羊肉、十斤的猪肉。

今日皇宫用的就是此三牲,他们家分到的这份量,得傲视群雄了。

上行下效,地方官员也纷纷举行祭祀活动。

牟先生又得了假期,喜滋滋拿着过节费约了几个好友,喝酒玩乐去了。

入乡随俗,秋社的盛典一开,嫁出去的闺女这日可是要带着娃儿回娘家的。

翠花干脆带了府上的孩子们回大梨村,在大梨村的袁府和娘家人一起:吃社肉,做社糕、社饭,喝社酒。

宫里赏赐的社肉,都是煮了个大半熟的。

在食用的时候还需要再次加工,一般的习俗最好是在两日内吃完。

忠勤伯府收到的牛肉,看着就是牛腱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