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周边各国纷纷扰扰,楚国这边,却是独修内政,没有理会外界的风雨。

开春以后,冬日的风雪迅速消退,那可怕的白色天灾仿佛成了个记忆一般,很快被迎向新春的人们忘之脑后。

新的一年到来了,在家里猫了一年冬的人们,也要在这个新年,开始自己的忙碌。

农人们开始播种育苗,城里的居民们也开始在各个工坊或者店铺寻工,往来的商旅们带着货物,开始游走于各个城市之间。

楚国朝堂上下,也开始为去年制定的战略努力工作。

最先开始的自然是黔中郡的诸多矿场。

百业钱为首,不管是做什么,首先最重要的,自然是有钱。

因此年节过后,朝堂各部恢复上值之后,陆渊便召集了诸多大臣,与他们商议之后,特派出钦差大臣,领人前往黔中郡,开始专办此郡诸多开矿事务。

至于开矿所需的诸多人力和物资,特令黔中郡地方官府、以及暂由禁军管辖的诸多夷人战俘提供。

有的这些支持和安排,再加上领差前去办理此事的钦差大臣,也是个能干事的,想来要不了多久,黔中郡那边就能传来好消息。

钱袋子的事情,差不多就这样解决了。

不过钱粮、钱粮,钱与粮,向来是并行,被人拿到一起称呼的。

所以解决了钱的问题后,另一个粮的问题,朝堂这边也很快处理起来。

楚国现如今有两大产粮地,分别是襄阳郡所在的江汉平原,洞庭郡所在的洞庭平原。

这两处平原,皆处于江湖灌既之所,土地肥沃,那是一等一的产粮地。

现在这两处地方,都已开发完毕,剩下一些还未开发的,也都是颇为耗费人力的土地。

不仅开发艰难,最后开发出来之后,产粮也远不及先前的上好土地。

因此对于这些不好开发的地方,如今人力紧缺的楚国,自然没多大兴致。

以后人口多了,土地缺乏,或许可以去开发那些下等土地。

但现在楚国地广人稀,到处都有上好的田地等着开发,自然没必要把宝贵的人力,浪费在这种地方。

因此对楚国来说,现阶段的洞庭、襄阳二郡,开发已经到了极限,无力、也没必要继续更深层次的开发了。

所以想要提升粮食产量,把粮袋子扩大,在这两郡使办法,是没多大用处的,得去另外地方才行。

而这个地方,自然是西川郡了。

西川郡所拥有的西川平原,潜力丝毫不亚于江汉平原与洞庭平原,若是能开发出来,不,那边早就已经开发好了,不用多费力气开荒,应该说是利用起来。

只要能将现有的西川平原利用起来,那么不用两年,这又是一处产粮数千万石的赋税重地。

巅峰时的西川郡,足有五百余万人口,能养活这么多人,靠的就是西川平原的供养。

楚国如今,自是没这么多人,来开发整个西川郡。

但只要初步开发,将西川平原上的诸多良田稍稍耕种起来,产出的粮食也足以养活两三百万人了。

不仅足以养活西川郡现有人口,每年能结余出大量粮食来,供给楚国大军,或者向外贸易。

近些年来,九州各国都兵锋不断。

常年的战争,不仅带来了死亡,也带来了饥荒。

大量的青壮劳力被征召到了战场上,那么自然而然的少了这些人后,各国地方上的粮食生产,也会急剧的降低减少起来。

就如楚国旁边的苏国。

这个参加了当初合纵联盟的合纵国,在发动了征伐西南夷的战争之后,虽然初步解决了财政赤字的问题,但国内也因为战争,出现了极其严重的缺粮现象。

时至如今,哪怕苏国早在去年底,就结束了战争。

可直到现在,几月过去了,苏国国内依旧没能解决缺粮问题。

苏国地方上,如今粮价已经飙升到四十文一斤米的程度,大量百姓买不起粮米,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变卖家产田产,甚至卖儿鬻女,只为换一口米吃。

更多的人则是在活不下去后,纷纷逃往深山,或者干脆逃往临近它国。

就在寒冬这段时间,苏国这边又接收了数万苏国逃民。

这些苏国民众,为了逃离那个心中的地狱,甚至不惜冒着去年冬天那可怕的风雪,也要千里跋涉而来,跑到楚国的地界。

根据陆渊得到的汇报。

去年冬天时,苏国境内爆发了一波大规模的逃亡潮。

参与逃亡的苏国民众,数量多达十余万。

逃亡的方向,则包括了楚国、南海国、宋国,甚至大理、昆海等国,也在其中。

楚国不过是其中选择之一罢了。

而这逃亡的十多万百姓,途中最少有四五万人,死在的路上。

去年冬天的那一场风雪,可不是那么好熬的。尤其是在风雪中赶路,更是要命的事情。

倒是苏王苏玄歌,据闻在得知了地方百姓逃亡的消息后,在宫内大发雷霆,一年处置了好几个官员。

随后更是大发军队,派往各地府县收捕逃民。

一经发现,就当场惩戒,甚至直接处死,尸体悬挂各处要道,用以震慑人心。

但这般作为,不仅没遏止住这股逃亡潮,反倒使得各地人心更加惶恐,因为害怕而逃亡的人更多了。

甚至一些被派去搜捕逃民的军队,也有许多跟着一起逃亡。

那些逃走的民众中,可是有很多都是苏国军队的亲人卷属。

如今自己家人都想跑了,那些苏国军队难道还能下狠手,来个大义灭亲不成?

先不说苏玄歌有没有这么大的人格魅力,但就是苏国给那些军队的待遇,也不值这个价啊。

四十文一斤的米,对于苏国军队来说,那也是不可承受之重。

很多苏国军人家中,都因为粮价飞涨,快要揭不开锅了。

在此情形下,自不能指望他们对苏国,有多高的忠心。

而在这一波又一波的逃亡潮下,苏国的江山社稷,也显得风雨飘摇,亡国之象愈发浓厚。

不过苏国要亡,那是苏玄歌该去头痛的事情。

对于楚国,对于陆渊来说,对方如今这副亡国之下,反倒是个大赚一笔的好机会。

前几年,苏国攻打西南夷,虽然最终领土方面的收获不多,才开拓了一郡四府,还不到半郡之地。

可在钱财方面,苏国收获却是极大的。

因为针对新开拓的通海郡,还有苏国之前率兵攻打,曾经涉及过的大理银生地区。

苏玄歌所采取的政略方针,可是类似于此前李雄在西川郡那般,完全不顾未来,纯粹竭泽而渔似的掠夺手段的。

具体来说,就是不论贵贱,不论地区,不论死活,凡是苏国大军所过之处,地方百姓的一切财产钱粮,通通被掠夺一空。

这种酷烈手段,除了激起了大量夷人反抗之外,也帮助苏国获得了大量的钱财物资。

与苏国那贫瘠穷困的国力,能在西南夷地区,维持十万以上的大军数年之久,靠的就是这种掠夺式的压榨手段。

如今虽然打了数年,当初掠夺的钱财被消耗了许多。

但在苏国手中的银钱,应该还是剩下不少的。

当初李雄就能在西川郡,掠夺价值数亿两银子的财物。

西南诸夷虽然贫瘠不少,苏国掠夺的地方也只有半郡之地,但按照估算,苏玄歌靠这场战争,最少也获得了上亿两价值的财物。

这诸多钱财,就算因为战争耗去了不少,但如今苏国多少还是能剩下几千万两银子的,这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如今楚国到处都要用钱,虽然按照户部那边的统计,等到六年之后,楚国便可实现财政盈余,每年可结余一千二百万两银子。

但那也只是六年后。

现在的楚国,依旧是处在财政赤字的现状,每年都要从国库中补贴开支一千万两银子,缺口可谓巨大。

虽然如今的国库,足以支撑到六年后,财政盈余的时候,楚国的财政问题,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状况。

可以上这些,是建立在楚国现有条件环境,一直不变的情况下,才能勉强维持如今的窟窿。

这期间稍有变故,那么以楚国现如今的国库储备,便就有支撑不住的风险了。

因此能趁此机会,多赚一些钱,对楚国来说,那自然是大好之事。

而赚钱的目标,自然是缺粮的苏国了。

苏国缺粮有钱,楚国有粮没钱,两边正好形成互补。

如今苏国主要的粮食供应商,是南海国那边的粮商。

那些贪婪的家伙,为了赚钱,硬生生的把苏国的粮价,抬升到了如今三十文一斤米的程度。

可谓抽骨吸髓,毫无仁慈之心。

对此情况,苏国,乃至此前被坑过的楚国、宋国,都是恨的牙痒痒。

也就是如今,南海国情况特殊,关乎楚、苏等国与宁国的博弈,陆渊和苏玄歌他们不好教训南海国,这才让对方得意如今。

可现在,楚宋等国已经结束了对西南夷的战争,没有庞大大军消耗粮草,楚国的粮食压力大为缓解。

国内的大量粮食,自然也可节省下来,或进行储备,或对外出售了。

而对于如今每年都能收获大量盈余粮食,并且很快就能开发出西川平原的楚国来说,每年只要不遇到大规模绝收的灾情,那么当年出产的粮食,就足够自己消耗了。

所谓囤粮之事,在如今缺钱的情况下,并不是必须要做的事情。

所以拿多余的粮食去换钱,对于楚国来说,还更划算些。

关于此事,在与大臣们商议之后,陆渊已经派出使者,去往苏国进行前期的沟通了。

楚国愿意把多余的粮食,以低于如今“市场价”的价格,出售给苏国。

嗯,价格减低之后,大概是十文一斤米,相当于南海国所卖粮价的三分之一。

这个价格虽然比国际市场价低,但对于楚国来说,依旧是大赚。

如今停止战争之后,楚国国内原先飞涨的米价,也迅速回落到正常价格,从原本的五文一斤米,跌回了如今的三文一斤米。

所以哪怕楚国卖给苏国的粮食,只是十文一斤米,但那也是高达百分之两百以上的纯利润,已经称得上暴利了。

而楚国为此所付出的,也不过是从国内收集调拨一批米,然后将它送到苏国边界罢了,费不了多少功夫。

相反,楚国低价粮食的出售,还能狠狠打击一下南海国那些嚣张的粮商,把他们肆无忌惮的气焰给压下去,直接断了他们发财的路子。

想来苏国那边,在得到楚国的善意之后,应该也会很乐于见到此事吧。

毕竟,相比于花费三十文一斤的高价,去从那些把自己当做肥羊吸血的南海奸商手中购买粮食。

还不如仅用三分之一的价格,跟从自己一直有着盟约的楚国手中购买粮食。

这笔交易,不管是经济层面,还是情感层面,苏玄歌都没有拒绝的理由。

“如今苏国应该还有一百五十万以上的人口,这些人按照平均每人一个月一石粮,一年消耗十二石粮来计算。

一个人一年的粮食消费,便差不多有十三两银子。

一百五十万人,那就是两千万两银子以上的市场。

就算这些市场,楚国不可能完全吃下,而且苏国随着地方安稳,生产恢复,也会慢慢实现粮食的自给自足。

但在安稳前的几年,楚国每年从苏国挣个一千万两银子,应该也是不在话下的。”

陆渊心中计算了一下,不由大为愉悦。

每年能多出一千万两银子的收获,并且这个收入能持续好几年,怎么看都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情。

“而且不止苏国,周国那边,其实也可以试着去做一做粮食生意。”

现在周国西面有蕃人,北面有魏人,东面有梁人,南面有楚人。

这四个方向,除了楚国如今与周国议和,保持了和平状态外。

其它剩下三个方向,可都是周国的敌国。

如今周国三面用兵,除去留守关内郡和汉中郡的十万兵马外,其余三个方向的战场,动用的兵马足有九十万。

若是算上转运粮草的民夫,被征召而来的民团乡勇,那么周国的大军总数,更是直逼两百万以上。

这么大规模的军队,几乎已经相当于周国总人口的十分之一了。

也就是说,周国十个人里面,就有一个人被征召到了前线战场,而且还是青壮劳力。

少了这么多青壮劳力,周国国内的生产,自然不可避免的会出现问题。

根据皇城司的探报,如今周国国内的粮价,已经普遍上涨到五文一斤米,个别地区,甚至涨到了十文一斤。

由缺粮引起的粮荒,已经开始在周国内部显现。

并且这种饥荒,粮价的飞涨,还将随着周国战争的持续,逐年增长上升。

若是不能及时控制,如今的苏国,就是周国的下一个榜样。

对于这么一个正在新生的庞大市场,陆渊自然极为感兴趣。

不过虽然感兴趣,但他却没有立刻行动。

一来是楚周之间,刚刚结束战争,双方信任度不够,即便想做生意,也暂时没那个基础。

二来则是,周国如今虽有粮荒,但这种饥荒并不严重,以周国的底蕴,完全支撑得起。

此时找对方卖粮,也赚不了多少,顶多赚个辛苦钱。

三来便是楚国现在,手头粮食也不算多,满足一个苏国就已经是极限了,暂时也拿不出更多的粮食卖给周国。

所以考虑到这几方面,陆渊选择还是等等,等那边饥荒严重了,自己这边经过几轮收获,粮食变多了,再考虑去找周国做生意。

而为了苏国和周国这两个国际市场,甚至未来其它更多可能的市场,楚国提升自己的粮食产量,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

这其中,开发出西川平原,便是重中之重。

不过想要开发西川,自然缺少不了人力,以西川现有的人口,远不足以开发整个西川平原。

好在去年冬天一场雪灾,虽然使得楚国各地百姓损失严重,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死伤。

但同样的,那些受灾严重的百姓,大多都是属于较为穷困,没有多少资产之人。

而这些人,恰恰便是朝廷这边选定的最佳移民人口。

于是一场雪灾之后,损失了大量财产的底层贫民百姓,在接受了官府的救济邀请之后,干脆一咬牙一跺脚,就选择了参与征募,移民西川。

根据户部那边汇报上来的数据,如今楚国各地,已经有着大约五万户、二十余万人的受灾百姓,接受了移民,此时正在各地官府的调配下,陆续发往西川郡。

并且这个数目,还只是开始。

后续随着工作展开,将会有更多人选择移民。

今年内,朝廷这边,最少也能向西川郡移民十万户,五十万人以上。

年前那场未来数年的战略会议上,所制定的未来六年内,向西川郡的移民目标,极为有望在今明两年内完成。

一场雪灾,看来倒也并不完全是坏事,还是有一些积极影响的。

不管怎么样,等着五十万人到了西川,那么整个西川平原,差不多也能初步开发了。

最多到明年,西川郡将又成为楚国一个产粮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