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老板可不知道自己煞费苦心想要抬的咖,在保洁阿姨口中已经掉到地心。
他只是安排人手在几个公共卫生间门口,给进去工作的保洁都发了小红包,务必请他们尽心尽力,且耐心些。
若有人蹲着不出,千万别催。
哎呀!整层楼所有厕所都被占上了,保洁的工作量翻了3倍,怪不好意思的。
好在这笔支出不大,每人100块钱,就足够所有人开开心心的了。常老板还有自己的体贴——
要是拉肚子不舒服,还能再喝一碗银耳蛋花汤。
银耳是老宋家的,鸡蛋也是老宋家的,主打一个滋润。
这么一套组合拳下来,别说怨气了,大伙儿坐回坐位上都眉开眼笑的。
可惜了,因为都顾着忙忙碌碌上厕所,品茶的时间已经过去了。现如今大家捧着空空的保温杯,喝着每人一小盅的银耳汤,只能又重新期待着晚饭了。
别说!
张老板小声跟朋友嘀咕:“我本来还真吃撑又喝撑了,这蹲了两回厕所,轻松!晚上照常能干两大碗饭。”
朋友还没说话,身侧那熟悉的中年女人却瞬间警惕的看着他:“你饭量挺好啊”
张老板得意:“那是!你看我这体格儿,随便一顿饭吃3碗都没问题的。”
怎么样震撼吧
咱就是这么能吃,有福气!
他挺起胸膛。
然而不知怎么的,明明是该受到夸赞的中年人难有的好胃口,此刻,同一桌上的两人互相看了看,竟默默起身重新找到别的位置去了。
张老板:……
他恨恨的耷拉下肩膀,而后跟朋友嚼舌根:“我就一年没在山城发展,现如今做生意的怎么都没情商啊喜怒无常的。”
一边又忍不住迁怒常老板:“办的什么酒会,不伦不类的。”
哪有人的白酒品鉴会,先是自助餐一样让随便吃水果,又喝茶,现在又转了地方,摆了大圆桌,看样子晚上要吃中餐了……
主打一个大杂烩,档次都要没了。
最可恨的是,现在还没上菜,他居然又馋起人家的银耳汤了。
朋友慢条斯理小口喝着银耳汤,那架势掐的跟大家闺秀似的,稍微大口一点简直就犯罪。
如今听了这话,又慢悠悠问道:“老张啊,你今年现金流还好吗这边儿办卡,我怎么琢磨着总得要个三五百万起步呢”
老张瞬间闭嘴了。
在厕所里听大家聊天,三五百万可能当真只是个起步,千八百万才是常态。
他摊子铺的大,分公司开的多。可现如今生意难做,手头上现金流有,可若是是拿来办卡……
此刻,他也开始痛苦了。
……
与此同时,陆川的读者们聚在一起,也开始讨论了——
他们这几年看书消费不少,也多少知道作者通过写书发家致富了。但万万没想到,如今还有对方反哺的时候!
就这个平平无奇的白酒品鉴会,他们拿到邀请函的时候纯粹是为了给面子凑热闹,但满场才转悠了一圈,一直想要拉关系接近的客户都看到好几个了!
前头还有两个重量级客户,只不过相遇的地方是在厕所,没好意思多做寒暄。
如今几个人再一联络,不约而同做下办卡的决定。
别的不说,跟客户保持同一步调,那可是顶顶重要的!
而且他们也没想到,这品鉴会虽然怪模怪样的,但东西吃起来确实真的好!
“这茶是不是之前抽奖给我们的”
“是啊!这个味儿喝一回一辈子都忘不了。怎么,你们没喝吗”
被问到的人苦笑一声——他们家里不缺这个。只是抽奖得来的赠品,凑个热闹罢了,早不知塞到哪个犄角旮旯去了……
如今再想起来,且不说已经成了陈茶,在不在还两码事呢!
相比之下,乔乔家的粉丝就没这么浮夸了。
他们有按消费排名的,也有抽奖来的,但甭管哪一个,日常都少有接触这样高端的场所,因此唯五百年马首是瞻。
五百年倒也不怯场,此刻推心置腹:“你们实话说,来这里兜里头还有钱吗”
这话问得一名女粉丝有些拘谨:“难不成来了真得要消费呀我没什么钱。”
她是运气好抽奖来的,只是普通的打工人,确实没几个钱。
桃花花坐在一旁替五百年解释:“咱榜一哥的意思是,这回这个机会难得。别看好像只是为了刺激大家消费的,但按这个食物质量,未来会员卡肯定是要升值的。”
“不管是转卖出去,还是经营自己的人脉,趁这个机会办个最低额度的卡都不会吃亏。”
大伙儿听得似信非信——东西确实好没错,毕竟是乔乔家的。但有钱人吃的大概就都是这样子吧也不至于以后还能升值……
更何况,听大家讨论什么三五百万,千八百万的,好像钱瞬间变成不值钱的外国货币了。
可他们——
别的不说,就他们这些抽奖来的几个人,全部身价凑在一起,有没有十万还两码事呢!
这倒是个问题。
五百年皱紧眉头,心想这大好的机会,但经济实力实在够不上,也不能打肿脸充胖子啊!
但他在乔乔家住了大半年,如今从身到心都被养的格外惬意,因此也是想乔乔的口碑越来越好的。
这群人空有机会没有资本,也是挺可惜的。
于是想了想:“这样吧,待会儿你们量力而行,先看看最低档次的卡是怎么安排的。”
“临走时,每人会送一个礼盒,那个礼盒应该当场就能卖出去——你们先打听着行价,甭管人家出多少,我加1000收。”
“信得过我的话,都可以卖给我。”
桃花花“哎呀”一声,懊恼:“你怎么加价加这么多啊!”
她也想买的,但没有财大气粗到这种地步,此刻只能望洋兴叹。
几个抽奖来的粉丝们诧异:“加1000收这个礼盒儿这么紧俏吗那能值多少钱”
值多少
五百年就回答:“你就想想乔乔家的东西平时卖什么价,翻两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