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一八六、负心多是读书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一八六、负心多是读书人

打秋风?

罗振yu听了严复的调侃,也是一脸无奈“没错,这个肯定也是全国第一”

“怎么打秋风?都是谁啊?”孙元起急忙追问道。txt电子书下载**

罗振yu答道“建校之初,学校不就欢迎外来学生的旁听、借读么?而且按照规定,自习室、教室、实验室、图书馆都是对外开放的。刚开始,学校僻处深山,寂寂无闻,自然没有什么人来。如今学校声名鹊起,而且外人也逐渐知道了金吾不禁的规矩,每天校园里都跟集市似的,往来如织啊”

“人很多?”

“很多”罗振yu非常肯定地回答道,“现在是过年,自然看不出来。要在平时,这个时候至少有大几百号人在校园里晃悠”

孙元起很是欣慰“这么多人来借读、旁听,充分说明我们学校名气大、教学质量高。如此一来,既可以提高学校知名度,也可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顺带着尽到大学的社会责任,好事儿啊”

“哪儿啊”罗振yu苦笑着说,“要都是来借读、旁听的,我们自然欢迎之至。关键是外来者鱼龙hun杂、良莠不齐,着实让人挠头”

“哦?”

“外来的人虽然为数众多,但从大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三类。”罗振yu解释道“这第一类,就是几道先生所说的‘打秋风’,最是可恨要说也怪百熙你,选的地方实在不错,再加上后来建设也漂亮,chun天繁huā似锦,夏日清幽凉爽,秋季红叶满山,冬月温暖宜人,整个学校就像个大公园。加上来去自由,京城里的八旗子弟、泼皮无赖可算寻觅到一个消遣休闲的好去处天热了,他们来这里避暑;天冷了,他们进教室销寒。每逢chun秋佳日,他们就呼朋引伴,携酒卖rou,一帮人浩浩dàngdàng地杀进学校,找好地方,也不管他人观感,便摆开阵势,吃喝玩乐。如果只是吃吃喝喝,我们也就忍了,关键他们还攀折huā草、喧哗打闹、luàn扔垃圾、随处便溺……简直无恶不作”

一向好脾气的罗振yu说到这里也有些咬牙切齿,还怕孙元起不信,举例说道“就说今年chun天发生的事儿吧。前年学校多招收几名日本留学生,日本公使和东京帝国大学为了表示感谢,不是特意赠送了一百五十株樱huā么?”

这事儿孙元起倒是记得非常清楚,因为那一百五十棵樱huā树送来之后,便移栽在佟文楼后的小路两侧。日本公使听闻佟文楼的来历后,心血来cháo,又另外送了一座鸟居立在小路上,鸟居的匾额上写着两个大字樱道。孙元起这个南方人见了这两个字,怎么念怎么觉得别扭。是日本人恶趣味?还是自己心理太扭曲?最后还是请杨守敬题写“樱huā小路”替下那个匾额,才算去了心中的憋屈。

正因为这件事,孙元起对那些樱huā印象特别深刻。罗振yu一提及,便早已记了起来。

见孙元头,罗振yu继续说道“那些樱huā经过一年的生长,今年终于全部开huā。盛开时节,满树烂漫,如云似霞,chun风一吹,落英缤纷,端是yàn丽。结果那群破落户就寻了来,不仅带了酒菜,还特地去八大胡同请粉头来侑酒,扮什么诗酒风流。更有甚者,酒酣耳热,爬到树上,将枝头樱huā全部捋下,互相抛洒,以为笑乐。当时惺老正好也在赏huā,见了这群恶少年,挥舞着拐杖就冲上去想教训教训他们。要不是保安看见,还不知会出多大的事儿呢”

孙元起也是大为光火无论哪里,都少不了这些搅屎棍。东京有,北京有,连离京城几十里远的学校里面也有,真是yin魂不散当下沉声问道“这类人多么?”

“幸好不多,估计也就百十来人。如果再多些,校园就永无安宁之日喽”罗振yu顿了顿,又说道,“不过今年秋天以来,这群人倒是很少来了。即便来,也比以前安稳许多。”

“为什么呢?”孙元起奇道。

“深秋时节,学校后山有几处红叶很是可观。那群青皮不知怎么知道了,也过来附庸风雅,当然,也做了不少大煞风景的事儿。结果被你那几个弟弟看见,便找来几个有背景的同学,再加上学校保安,在学校外面拦住他们,狠狠教训了一回。自此以后,他们就长了点儿记xing”罗振yu笑道,“说起来,学校还得感谢他们呢”

想起昨天孙多男、孙多益、孙多士、孙多煃几个看到自己畏畏缩缩的样子,孙元起不禁哑然失笑,看来这群嘎小子,真还有些可爱之处接着又问道“那还有两类人呢?”

“如果说第一种人最可恨,那么第二种人无疑就是最可爱的了。这些主要是外地的青少年学子,因为错过学期、或是家境贫寒、或没有考上我们学校,前来旁听借读;此外还有部分是京师大学堂、北洋大学堂等学校的学生,因为兴趣爱好,来学校问问题、做实验。这一类人尊师重教,学习非常刻苦,平时住在校外,除了吃饭时在食堂和本校学生抢饭外,对学校再无其他负面影响。”罗振yu对这些好学上进的晚辈也是很看重,“至于第三类人,主要是京中大小官吏,趁着休息日来学校或访友、或赏景、或借书。虽然只有几十人,但他们身份特殊,偶尔会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让我们进退两难。”

“比如?”孙元起蹙眉问道。

“比如?”罗振yu转过头看了看王国维,“这个问题,静安应该最有切肤之痛吧?你来说说?”

王国维点点头“好,那我来说说。”

看得来他确实有不少郁闷需要倾诉“我们学校图书馆从建立到现在,虽然只有数年时间,但数量之多、种类之全、版本之富、质量之高,却都堪称全国之最。尤其是众所周知的殷商甲骨和敦煌遗书两大特sè馆藏,更是独一无二”

孙元起明白王国维话里“众所周知”的含义,因为图书馆中还有一些不为人所知的特sè馆藏,比如《永乐大典》残本、《四库全书》底本,放在全国来说,也是蝎子拉屎——独一份

“出于欣赏、治学、猎奇等目的,京中大小官员经常在休沐之日,到图书馆借阅。如果单纯是借阅,我们自然无话可说,毕竟这是先人遗留的瑰宝,不能成为si家之秘。可他们一看甲骨有十多万片、敦煌写本有四五万卷,就会si心大动,或明或暗向我们示意,想索取一点作为纪念。在他们看来,反正你们甲骨、写本那么多,少一点能有多大干系?”王国维边说边摇头。

孙元起也是愤愤然人心真是难测啊。

王国维继续说道“普通小官也就罢了,关键还有些大员,比如端陶庵,就派自己管家拿着书信来学校,按照仲容先生《契文举例》中的拓片,按图索骥,要求借阅相关甲骨。你想想,书中选取的那些甲骨,都是jing挑细选出来的,是十多万片甲骨中最jing华的部分,人家一张嘴,就想全部借走谁不知道他这一借,肯定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他是两江总督,如果你真要去讨还,估计连他大mén都进不了

“再比如山西提法使李木斋,软磨硬泡,非要进存放敦煌遗书的藏经馆。等进了馆,他很洒脱地朝我一挥手,‘你不用陪我,我自己看就好’。谁不知道当年《永乐大典》就是被人藏在包袱里,一本本地偷出来的?他真要在身上藏上几卷经书,难道我们还能直接搜身不成?”

孙元起也有些犹豫是不是图书馆对公众开放的规定有些草率?

王国维叹了一口气“为了保护好这些国宝,我可是得罪了无数人。像对端陶庵的管家,只能托辞出外买书,在海王村躲了将近一个月;至于李木斋,我和副馆长叶直山厚着脸皮,寸步不离,愣是在藏经馆里面陪了他一整天”

“甲骨和敦煌遗书,毕竟有甲天下、藏经馆两个专mén的存放地方,看守严密,严禁外借,倒还好些。至于那些刻本、图书,数量太大,图书馆工作人员很难监管到位,保护难度可就大了许多”王国维满脸苦恼,“尽管大家都很努力,可是雅贼们实在太多,光今年一年,就至少丢失一百三十册以上图书”

看来偷书的读书人,远不止孔乙己一个人

“如果偷书还能防,那么撕书就防不胜防了”

“撕书?”孙元起脸sè开始发青。

“是啊,有些借书人比较懒或比较贪,看到书中某一页对自己比较重要,就把它撕下来。书还回来的时候,我们如果不一页一页翻看,根本不会发现。正因为如此,到现在我们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少种书被损毁”

张元济在一旁叹息道“现在我才知道魏默深的可恨”

没错,魏默深就是历史书上编写《海国图志》的那个魏源。这位清代启méng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在藏书史上也是位鼎鼎有名的恶人。

首先,他喜欢偷书。据龚自珍《跋泰山刻石残字》一文记载,他旧藏的《琅琊刻石》和《yu版十三行》拓本都被魏源偷走,以至龚自珍特地写下这段话,最后说道“万勿令此一类朋友入斋中。”魏源南下的时候,他南方的一个朋友直接说道“贼来了”(默深行将南来,季氏有言曰“盗不远矣。”)

其次,他经常撕书。这是清末另一位着名藏书家叶德辉——即现在经世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号直山——在《藏书十约》中记载的,说魏源借朋友的藏书,见到应抄的部分就裁割下来,以原书见还。所以叶德辉认为他“太伤雅道”,而且“心术不正”。

“那学校图书馆采取什么措施没有?”孙元起赶紧问道。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