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茶楼,沐泽就看见楼里面也已经有不少人了,一共两层的茶楼,上下都是人,每桌都坐满了,还有不少人站着听。
看见沐泽和刘柏彤龙三进来,就有个声音想起来,“公子,这边。”
沐泽看过去,是璧月,正在那喝着茶吃着点心。
沐泽带着刘柏彤两人走了过去,发现地方还不错,一张八仙桌,四个座位。
“快坐,快坐,郭先生都已经开始了。”璧月说道,让三人坐下,璧月的座位很好,侧对着说书的台子。
沐泽从旁边坐下,正对着台子,刘柏彤和龙三坐在一边。沐泽面前当然不会坐人,一来挡着沐泽,二来没有背对着听书的。
“你什么时候来的?”沐泽看着璧月说道。
“府里没活我就出来了。”璧月说道,“公子你尝尝这个桂花糕,还有这个桃花酥,都是这茶楼最好的东西。”
“你倒是知道的清楚,没少来吧?”沐泽说道。
“恩,嘿嘿,谁让郭先生说得好那。”璧月笑道。
“每天你来这花几两银子?”沐泽问道。
“都是月结,大概一天二百文吧。”璧月说道。
“你倒是会花,月钱都用这拉吧?平时胭脂水粉怎么办?”沐泽笑道。
“没事,倚月姐姐会给我的,她换的最快,用她剩的就够了。”璧月说道。
“你倒是不挑。”沐泽说道。
这时候沐泽才把注意力看向说书人。
只见这个说书人,中等身材,身材略胖,面带笑容,肤色略黑,讲的正是济公传。
济公,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后人尊称为“活,佛济公”。是一位学问渊博、行善积德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杨岐派第六祖,撰有《镌峰语录》10卷,还有很多诗作,主要收录在《净慈寺志》、《台山梵响》中。
要说单是得道高僧还不算什么,关键是这位济公,道济和尚他平时的行为举止不俗,所以宋元时期就有关于他的话本,戏曲和民间传说了,
济公这人最大特点就是不修边幅,诙谐,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疯癫,初在国清寺出家,后到杭州灵隐寺居住,随后住净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举止似痴若狂,平时那能见到这样的和尚?
再加上济公懂中医医术,为百姓治愈了不少疑难杂症。他好打不平,息人之诤,救人之命。
这样一来二去,在民间传说中济公就是一位有道行,有修为的得道高僧了。
现在虽然没有成书,但是说书人确实已经总结了一些济公的小故事了,郭先生讲的就是这样的,虽然没成书估计也差不多了。
沐泽听着这位姓郭的说书人说书,还真是尤其独特的特点,尤其是这位先生讲的济公,除了破衣烂衫,邋里邋遢之外,嘴还不利索,有点大舌头,还有点结巴,而且嘴上最不留情,一点也不像别的高僧那样端着架子,反而特有市井气。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