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相较于对方如此庞大的兵力规模,自己这一方除了占据些许地利之便外,可以说几乎没有任何优势可言。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军,蒯越甚至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如果刘焉的进攻势头过于猛烈,无法抵挡的话。
他便只能忍痛舍弃阆中、垫江、江州以及安汉一带,率领部下退守至宕渠一线保存力量。
凭借那里独特的地形地势,继续顽强地抵御刘焉大军的侵袭,同时默默等待着魏延的那支奇兵能建功。
然而,就在双方剑拔弩张,眼看着一场围绕着涪江和巴郡的大战即将爆发之际。
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对面的刘焉竟然毫无征兆地选择了撤军。
并且在涪江沿岸摆出一副要与他长期对峙下去的架势。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蒯越如坠云雾之中,百思不得其解。
他想不明明白,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了差错?
为什么刘焉会在这么关键时刻做出这样的决策呢?
无数个疑问在他脑海中盘旋交织,令他一时之间摸不着头脑。
但他还是决定,以不变应万变。
随即说道:“传令给吴巨、霍笃、庞翎、霍峻,让他仔细防守,继续操练兵马,有任何情况及时回报!”
“诺!”
张申起身应了一声,随后就下去传令去了。
蒯越的话也惊醒了沉思的刘巴。
刘巴当即问道:“太尉大人,如今刘焉呈守势,那我们呢?”
蒯越自然明白,刘巴的话是什么意思。
他无奈的摇头道:“刘焉大军已经撤回了成都,再让魏延去奇袭成都已经没这个必要了。
我现在先静观其变吧!”
刘巴一想,也是。
刘焉这一退,江阳势必也会派人驻守。
在派魏延去确实没这个必要了。
洛阳!
这天中午。
离杨升收到刘焉身亡的消息已经过去三天了。
他端坐在太和殿,看着手里的几封电报,下面站着贾诩。
他还在等着出使武都和武威的使者和袁涣去劝降张鲁的消息,一但确认使者返回之后,他就准备先对凉州下手。
照他估计,最多一个月他就能平定凉州。
但谁知,这两个地方没有消息传令,反而是从益州的成都发来了一封电报。
电报的内容很简单,刘璋在泠苞、董和等人的安排下即位成功,然后就是秘密的安葬了刘焉,但这些事情却没有人声张。
但后面的话就让人有些看不懂了。
有人用暗号找上了成都的英雄楼。
杨升一看上面的名字法正字孝直,官职是雍州从事,他当即就猜测到,应该是陈宫派去的人。
而且在这封电报里面还说了,法正已经拉拢了张松、孟达等人为内应,只等杨升大军一到他们就帮助杨升拿下益州。
他不由得沉思起来了。
法正、张松、孟达这三个在历史上就是刘备的内应,现在还是凑到了一起。
过了一会,他对着贾诩问道:“文和!此事你怎么看?”
贾诩急忙躬身躬身道:“陛下!我想这里面应该有什么误会...!”
哼!
杨升当即有些不高兴了。
自己麾下居然派人去了别人的地盘,先不说这个人是不是叛变了。
单单陈宫一个知情不报,这事的后果就已经很严重了。
一但法正真的叛变了,他苦心经营十年的情报网立即就会被人察觉。
这里面要死多少人?
想要在建设一个和如今比肩的情报组织,又要投入多少人力和财力。
贾诩听出了杨升这个‘哼’字,表示他很不满意。
于是只能无奈的说道:“陛下!一切事情都因陈刺史而起,陛下不妨招他进京,如果他不...。”
杨升抬手打断了他的话,说道:“益州的事就先到此为止!
你下去后直接回电给成都那边。
第一法正只能单线和他们联系。
第二让张松和孟达的嘴严一点。
第三让他们先蛰伏下来,什么都不要做等待时机。
对了!
武都和武威有什么消息了吗?”
这?
贾诩感觉自己的思维有些跟不上杨升了。
但还是回道:“根据徐荣将军的来电,我们派去的使者最晚明天一早就会回转到汉阳。”
“其他诸侯有什么意动吗?”
杨升继续问道。
贾诩思索了一下,前些日子杨升忙着称帝的事,对于情报的要求也没像以前那么严格,但他还是一如既往的执行着一个特务头子的职责。
现在听杨升问起,他思索一下,准备从头说起。
他随即说道:“首先就是徐州之战,以刘备败亡,袁绍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徐州而结束。
兖州的曹操在刘备没有败亡之前,对于袁绍称帝之后的封赏态度也是模棱两可。
但在刘备败亡之后,曹操就果断接受了袁绍的册封。
袁绍在攻取徐州之后,先是让许攸安葬了刘备,还追封刘备为汉王!
接着以心腹大将淳于琼为徐州刺史,外甥高干为徐州大将,陈震为长史,陈珪为别驾,曹豹为司马,陈登依旧是广陵太守。
刘备麾下的除了臧霸和管亥两员大将被袁绍安排在了颜良和文丑麾下。
至于刘备的其他旧部,纷纷被带到了平舆做了闲官!
哦对了,谋士张昭任了一个太仆的九卿之位!”
嗯!
杨升点了点头,看来曹操之前是不想接受袁绍的册封的,但刘备如此戏剧性的败亡估计有些吓到他了。
让他周围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团结了力量了。
就剩下一个青州公孙瓒,但公孙瓒之前也就差摆明身份投到他杨升麾下来了。
所以曹操才会如此屈辱的接受了袁绍的册封。
这也很符合曹操这个枭雄能屈能伸的特点。
随后问道:“对了!荀衍先生现在还在荀攸家中吗?
还有就是之前求援青州的孙乾和谢景两人呢?”
贾诩回道:“在!荀休若之前刚到洛阳就找上了荀大人,想通过荀大人劝说陛下出兵豫州,救刘备。
但还没等到荀大人上书,刘备就败亡了。
荀衍先生难过了几天,随后就在荀大人的府上住下了。
孙乾和谢景两人在刘备败亡后就留在了青州。
孙乾则是闭门不出,但之后随公孙瓒来了洛阳在书院里面担任一个先生。
至于谢景,被沮刺史留在了帐下任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