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此时心中已有议和的想法。
但这种事情,不能在临阵之际表露出来,会严重影响军心。
“云长此来辛苦,下去好生歇息;此战大获全胜,好好犒赏一下三军,传令全军休整三日。”
众人随着曹操的挥手,应声告退。
“嗯——仲德,子廉,还有孔明暂且留步。”
曹洪在曹操获得典韦、许褚之前,一直是曹操的近卫,也是当下守在身边最值得信赖的手下。
程昱曾在曹操最艰难的时期,不惜背负骂名,以米肉(尸肉)制作军粮,支应前线作战,可谓是忠心耿耿,也是最值得信赖的之一。
于于刘昊,完全就是想对他进行试探,才把他留下。
等到众人走后,曹操特地走到大帐门口看了一眼,命侍卫净空周边,不得任何人入内。
这才回到帐中,请三人落座。
“我意欲与绍言和,诸位意下如何?有何想法,尽管说来。”
程昱:“依臣愚见,当前首要之敌在于安乐国,而非袁绍,若主公与袁绍相持下去,必然两败俱伤,哪怕获胜,也是惨胜,如若此时安乐国发兵相攻,主公如何应对?”
曹洪一听有道理,附和道:“仲德之言甚是在理,末将也觉当趁此大胜之际,与绍议和。”
曹操:“若绍不肯,当如何是好?”
程昱:“天子在许都,安乐王却打着假天子禅让之名,谋夺皇位,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主公可派一能言善辩之士前往,晓以其中利害,如若不和,再战不迟。”
曹操深以为然的点点头,转而看向刘昊。
“孔明如何去看?”
这曹贼是想联合袁绍,一起攻打安乐国啊,这哪能行,被他搞成,不就白忙一通了吗。
“兹以为,派遣使臣可以,但此事多半不能成。”
“哦?为何不能成?愿闻其详。”
“丞相议和,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便是臣服于袁绍,此外别无他法。”
“为何?”
刘昊:
“丞相与袁绍乃是同乡发小,直到征服吕布之前,一直是为联明,”
“袁绍之所以对丞相用兵,只因丞相已经成了袁绍发展的阻碍,”
“袁绍如今坐拥幽州大半,以及冀并二州,”
“他若想发展,要么往东夺取青州,要么南下夺取兖豫二州,”
“这么多年来,一直攻打青州,一直无法夺取,”
“他想继续发展壮大,唯有南下这一条路可走,”
“而丞相还可以继续朝徐扬荆三州方向发展,”
“正因如此,袁绍之于丞相,乃是助力,”
“而丞相之于袁绍,乃是阻碍,你袁绍的矛盾,乃是不可调和的,”
“要么臣服,要么你死我活,此外不会有第三条路可走。”
曹操笑道:“难道袁绍就不怕被安乐王坐收渔利否?”
“怕,若我是袁绍,则更怕处在丞相与安乐王之间的夹缝之中,被逐渐消耗殆尽,大争之世,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袁绍如何能坐视丞相与安乐王不断发展壮大,而自己却止步不前?”
“若我与袁绍共同出兵讨伐安乐国,他攻青州,我攻徐州,也未尝不可。”
“师出何名?”
“安乐王意图谋夺皇位,人人得而诛之。”
“倘若天子当真在安乐国,又当何解?”
“天子分明就在许都,倘若我将天子移驾河北,安乐王当以何策破解?”
刘昊亲自把刘协救走的,还能怕这个?他若拿出天子,也必然是假的。
你最好这样做,让袁绍对你恨之入骨。
“我非安乐王,不知会以何策破解,想来,应是无计可施吧。”
曹操只是突然有此一想,手里握有三个假天子。
但问题是,皇上可找替身,皇后找不着啊,根本说服不了伏完,把一个假的女子,当成亲闺女。
安乐王当真想要破解的话,亮出伏皇后就能破解,这样对自己还极度不利,到头来反受其噬。
这个铁面将,坏的很,明明看问题的眼光非常毒辣,往往能看透更深层次的东西,却假装不知道。
“孔明以为,若我与袁绍联合,先下青徐二州,再攻辽东,能胜否?”
“胜不了。”
在场三人不免同时斜眼看向他,你这也太直接了吧?你哪来那么大的自信?
“为何?”
“先不说,如果袁绍能攻取青州的话,早就攻下来了,不会跳过青州向南发展,哪怕他能攻取,如若安乐王把青州让给袁绍,再兵发徐州,命袁绍取兖州,丞相当如何应对?”
曹操敏锐的捕捉到“命袁绍”这三个字。
反问道:“袁绍安肯屈居安乐王之下?”
“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况且,袁绍再大,还能大过王爵?”
“王再大,还能大过天子不成?”
刘昊肯定不会谈论天子事,就会暴露自己。
“所以袁绍发兵攻打丞相,而非攻打安乐王。”
“也许是他还未看清其中利害。”
刘昊朗然道:
“河北谋士何其多也,又岂会无一人看清其中道理?”
“袁绍可是一直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帜,一直对汉室宗亲恭敬有加,”
“他若攻打安乐王,便是谋逆,便是反叛,必然招致众叛亲离,”
“而他攻打丞相,无论胜与不胜,都是在替朝廷清君侧,乃是正义之举,”
“将来天下统一之后,都是大功一件!而如今的丞相,”
“僭越天子在先,凶杀董妃在后,以经被天下人冠以国贼之名,”
“你与你帐下这些文臣武将,要想活命,除去改朝换代,再无第二条路可走,”
“也就是说,现如今,哪怕你向袁绍俯首称臣,”
“将来也必然治你欺君之罪,将你三族夷平,”
“哪怕将来称雄天下的人是袁绍,也必不容你这等不尊礼法之人!”
曹操第一次被人当众骂作国贼,还没办法生气。
他说的没错啊,打从许田围猎起,就已经走上不归路了,除了改朝换代,已经无路可走。
曹操深知,袁绍是个十分注重礼法之人,很看重出身。
刘昊见他低头沉思,继续补刀:
“袁绍联曹抗刘,则背负骂名,还要替你挡在安乐国之前,”
“消耗自身,无法发展壮大;而他选择独自发展,”
“却始终打着扶保汉室的大旗,将来成则改朝称帝,”
“哪怕不敌安乐国,也能以忠臣的名节,”
“退而保住一家人的富贵,也能保全其忠臣的美名,”
“丞相如若不趁此良机,一鼓作气,吞并北方三州,壮大自己,”
“待到安乐王回过神来,全力援助袁绍,攻取兖、豫二州,届时,丞相又该如何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