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民殷人盛、兵粮优足。
州牧韩馥端坐在府邸的议事厅内,手中紧握着讨董檄文,眉头紧锁,神色凝重。
厅内,部属们分列两旁,气氛压抑而紧张。
韩馥缓缓开口,声音中带着犹豫:
“如今局势,我们究竟应当助袁氏呢,还是助董氏呢?”
治中从事刘子惠向前一步,神色严肃,朗声道:
“兴兵乃为国家,怎能说是为了袁氏或者董氏!”
韩馥脸色微微一变,脸上泛起一丝愧色。
他低下头,片刻后才抬起头,道:
“刘从事所言极是,是老夫失言了。”
刘子惠神色稍缓,又接着道:
“兵者,乃凶事也,不可轻易为首。如今乱世,我们更应谨慎行事。”
韩馥深以为然,点头称是:
“刘从事所言,正合我意。”
“讨董之事,关乎天下大义,老夫绝不会置身事外!”
众人正商议间,一名信使匆匆而入,高声禀报:
“启禀使君,公孙瓒已参加联盟,想率铁骑进入冀州境界!”
此言一出,厅内顿时一片哗然。
韩馥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不禁陷入了沉思,心中犹豫不决。
让公孙瓒的铁骑入境,无疑是引狼入室。
可若是拒绝,又怕得罪公孙瓒,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麴义站了出来,面色冷峻,语气坚决:
“公孙瓒狼子野心,不可让他率军入境!”
“此人一旦进入冀州,必然会对我们不利。”
麴义曾生活在凉州,为人桀骜不驯,精通羌人的战法。
他所部私兵皆是精锐,在冀州军中颇具威望。
刘子惠却不赞同,他摇了摇头,道:
“公孙瓒起义兵,是为汉室天下,我们不应阻拦。”
“如今讨董联盟已成,我们应当齐心协力,共诛国贼。
“怎能因一己之私,而坏了大义?”
韩馥听了两人的话,心中更加纠结。
他看了看麴义,又看了看刘子惠,一时难以抉择。
最终,他还是赞成了刘子惠的观点,道:
“刘从事所言有理,我们应当以大局为重。”
“公孙瓒既然是为讨董而来,我们不应阻拦。”
“阻拦则失大义,失大义则起兵戈!”
麴义心中不满,冷哼一声道:
“明公,您如此轻信公孙瓒,必为其所祸!”
韩馥瞪着麴义,斥责道:
“麴将军,你怎可如此放肆!我意已决,此事无需再议!”
麴义不再争辩,只是狠狠地甩了甩袖子,负气离开。
他心中暗自思忖,韩馥如此昏庸,冀州怕是迟早要落入他人之手。
三天后,属下再次来报,公孙瓒的使者进入邺城。
韩馥无奈,只得接见。
公孙越一脸苦相,向韩馥诉苦道:
“我幽州军长途跋涉,为讨董匡扶汉室,奈何兵粮匮乏,无法抵达京师。”
“还望使君供给粮草,以解我军燃眉之急。”
韩馥心中不悦。皱着眉头,冷冷地问道:
“老夫凭什么供给公孙瓒的粮草?”
公孙越见韩馥不肯答应,连忙哀求道:
“使君,我军皆是为了国家大义,您就发发慈悲吧。”
韩馥铁石心肠,不为所动:
“冀州粮草不足,足下另求高明吧!”
公孙越见状,心中一急,大声道:
“既然使君不为国家考虑,总该为冀州的百姓考虑吧?”
“我军若因缺粮而无法前行,将士们必然会迁怒于冀州百姓!”
韩馥听了这话,心中大惊。
公孙瓒为人桀骜,其麾下皆是狂恶霸道之徒。
刘虞威望如此之高,公孙瓒都敢纵兵劫掠,韩馥又怎能压制得住?
一旦压制不住,冀州百姓必将遭殃!
想到这里,韩馥的脸色变得十分难看。
他心里暗自后悔,当初不该轻易答应让公孙瓒入境 。
公孙越一脸恳切,道:
“使君,我军粮草实在匮乏,还望您能救救我们。”
韩馥心中虽有千万个不情愿,但在边军威胁下,还是勉为其难地答应:
“罢了罢了,给你三万石军粮。”
公孙越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上前一步道:
“使君,这点军粮,实在是杯水车薪,远远不够啊!”
其眼神像是饿狼盯着猎物,贪婪又凶狠。
韩馥咬咬牙,心中一阵肉痛,最终加到五万石。
公孙越满脸堆笑,连连称谢。
韩馥只觉得浑身的力量都被抽空,被狠狠榨取了一番。
沮授得知此事后,匆匆赶来,满脸怒容,劈头盖脸地痛骂:
“冀州之地,虽称不上幅员辽阔,然而麾下披坚执锐的士卒,却逾百万之众。”
“粮草储备更是丰足,足以支撑长达十年的军需。”
“反观公孙瓒,不过是个寄人篱下的外乡人。”
“他的军队困顿窘迫,缺衣少食,全靠咱们的接济才能勉强维持。”
“公孙瓒就如同襁褓中的婴孩,全然在我们的掌控之中。”
“咱们要是断了他的粮草供给,就好比大人不给婴儿喂奶,他便只能坐以待毙。”
“在这样有利的情形下,您又怎么能把珍贵的粮食拱手送给他呢?”
韩馥满心懊悔,恨不得时光倒流,拒绝公孙越的请求。
可事情还没完,第二天,公孙瓒的使者又到了。
韩馥满心厌烦,根本不想见。
门役回来回复:“使者此番来,不是为钱粮。”
韩馥一听,生怕公孙瓒又生出什么祸事,无奈之下,只得勉强接见。
公孙越一进门,便行礼道:“参见使君。”
韩馥没好气地问:“足下所为何事?”
公孙越一脸郑重,道:“我兄长,想要举荐一位英雄,担任渤海太守。”
韩馥好奇起来:“谁?”
公孙越提高声音:“破黄巾的刘备,刘玄德是也。”
韩馥一脸茫然:“没听说过!”
公孙越连忙解释:“刘备乃中山靖王之后,帝胄宗亲!”
韩馥摇摇头:“原来是汉室宗派,可惜,老夫还是没听说过。”
公孙越又详细介绍:“刘备担任过安喜县尉、下密县丞、高唐尉、高唐令等职。”
韩馥仔细回忆,脑海里却一片空白:“一点印象都没有。”
公孙越急了,上前一步:
“此乃我兄自幼同舍兄弟,至爱亲朋!”
“我兄欲提携他为渤海太守,使君到底准不准!”
韩馥被其咄咄逼人的态度。气得够呛:“你你你——”
公孙越紧追不舍:“使君给句准话!”
韩馥想了想,讨价还价道:
“平原国相空缺,老夫举荐刘备为平原相如何?”
公孙越一听,立刻反驳:
“平原闹过黄巾,是个穷敝之地,怎么比得上渤海郡?”
韩馥终于忍不住大怒:“不要给脸不要脸!”
公孙越怒发冲冠,毫不退缩:
“使君要置我大兄于不仁不义之地吗?我大兄已经答应刘备,保举他为渤海太守。”
“使君答应也好,不答应也罢,刘备都是渤海太守。”
韩馥气得直冒烟,公孙越简直是蹬鼻子上脸。
可自己又拿他没办法,心中暗自叫苦。
公孙越言辞恳切,继续道:
“刘备成为渤海太守,也能招募兵马,讨伐董贼。”
“汉室大义在前,使君怎么处处掣肘?冀州百姓知道了,怕是要大失所望!”
韩馥眉头紧皱,心中暗自思量,良久开口:
“老夫可以答应,不过有一个条件。”
公孙越连忙追问:“什么条件?”
韩馥神色一凛,道:“公孙瓒必须调遣兵马,去往汜水关会盟,讨伐董贼!”
公孙越略作思索,权衡利弊后,最终答应下来。
韩馥依约,举荐刘备为渤海太守。
消息传来,刘备又惊又喜,自己终于又当上官了。
张飞满脸兴奋,拱手恭贺:
“大哥,恭喜恭喜,如今做了渤海太守,定能大展宏图!”
刘备笑着摆摆手:“多亏伯圭提携,若无他,我哪有这等机遇。”
关羽淡淡一笑,点头附和:“大哥是有福气之人,才能得到贵人相助。”
刘备听后,不禁大笑起来。
不久后,公孙瓒响应号召,举义兵奔赴汜水关。
刘备带着关羽、张飞等人,跟随公孙瓒一同前往。
一路上,军旗烈烈,马蹄声疾,将士们士气高昂。
刘备骑在马上,望着前方的道路,心中感慨万千。
此去汜水关,不仅是为了讨伐董卓,更是自己实现抱负的一次契机。
张飞看向刘备,忍不住道:
“大哥,此番去汜水关,俺们定要立下大功,让天下人都知道大哥的本事!”
关羽轻抚长须,沉声道:
“三弟所言极是,我等定当全力辅佐大哥,匡扶汉室。”
刘备听着两位兄弟的话,心中充满了温暖,不禁坚定地点点头:
“有你二人相助,何愁大事不成!”
“此次会盟,定要让董贼知道,我等忠义之士的决心!”
公孙瓒已然完成了对冀州的初步渗透,可他心中清楚。
若想彻底将冀州纳入囊中,光靠眼下的布局远远不够,还需巨大的名望加持。
讨伐董卓,无疑是获取威望的绝佳途径。
董卓倒行逆施,祸乱朝纲,引得天下人共愤。
谁能扛起讨董大旗,谁就能在道义上占据制高点,收获民心与赞誉。
公孙瓒望着大汉的山川,心中暗暗发誓。
待成功讨伐董卓,定要让冀州大地,彻底成为自己的天下。
到那时,万民敬仰,霸业可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