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降临,天空中突然出现了罕见的九星连珠奇观。
尽管朱棣和朱高炽并未现身于朱吾能与朱瞻基跟前,但实际上,他们正躲在暗处,默默地注视着一切。
此时,姚广孝领着两人朝着朱瞻基的寝宫走去。
而另一边,朱棣则带着朱高炽悄然回到了乾清宫。
进入宫殿后,朱棣一脸凝重地看向朱高炽,开口问道:“老大啊,你说说看,这九星连珠之后,阿狸那个神奇的穿越功能是否还会存在呢?会不会真像少师所说的那样,转移到朱吾能的身上去?”
朱高炽听后,下意识地挠了挠自己的脑袋,脸上露出一丝犹豫之色。他思索片刻后,才不太确定地回答道:“爹,关于此事,儿臣实在难以断言呐!要知道,这穿越之事本就玄之又玄,令人匪夷所思。
倘若这功能能够得以延续,自然是再好不过;可若是就此消失不见,咱们也无需过于执着。毕竟贤弟已经给予了我们诸多宝贵之物,让我们知晓了许多未来可能发生之事,如此一来,我们便可未雨绸缪,提前加以防范。”
父子俩正聊着的时候,殿外传来一阵脚步声,紧接着阮安便领着姚广孝快步走了进来。
还未等姚广孝来得及行礼,心急如焚的朱棣已然迫不及待地开口问道:“少师啊!阿狸的那道穿越门如今是否还存在呢?可有转移到朱吾能的身上?”
姚广孝大概一路匆忙赶来,再加上内心的兴奋之情难以抑制,一向稳重的他,此刻竟是微微有些喘息。
他深吸一口气后赶忙回答道:“回陛下,皇孙的穿越门依然尚在,目前他已经前往朱吾能所在之处了。并且令人惊奇的是,朱吾能竟然也拥有了穿越之能。
只是……自从他穿越过去之后,便再也未曾归来。此前微臣也曾向他提出建议,让他来到咱们大明朝受封侯爷,但却遭到了他的断然拒绝。”
听到这里,朱棣不禁眉头紧紧皱起,心中暗自思忖着应对之策。
他一边在屋内来回踱步,一边喃喃自语道:“这可如何是好?倘若他不肯再相助于朕,那朕接下来的计划是否还能继续?”
朱高炽往前迈了一小步,神情诚恳地开口道:“父皇啊,请您听儿臣一言。贤弟绝不是像您所想象的那样不堪之人。况且,即便如今情况有所变化,阿狸依旧能够前往他那里,这足以说明他们之间的情谊并未受到影响。
诚然,贤弟或许在某些方面稍显贪婪,对于金银财宝之类的黄白之物有着特别的喜好,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为人正直坦荡。
而且,他对阿狸那可是发自内心的喜爱,同时对父皇您更是充满了敬仰与崇拜之情。但凡有利于我们大明发展和进步之事,他都会不遗余力地给予支持。
所以,儿臣认为我们应当一如既往地以真诚之心待人,只要我们真心实意地对待贤弟,相信他必然也会报之以同样的真心。
毕竟这么长时间以来,他可着实给了我们许多实打实、看得见摸得着的帮助啊!因此,父皇您实在无需对他心存戒备之意。”
就在此时,站在一旁一直沉默不语的姚广孝也微微颔首,表示赞同,并紧接着说道:“陛下,依老臣之见,太子殿下所言甚是有理。要知道,那朱吾能本就是来自600年后的人,对于咱们大明,自然会缺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心生抵触情绪,不愿前来也是人之常情。
不过,陛下您完全可以考虑赐予他一座宅邸作为奖赏。至于他是否选择入住,则全凭其个人意愿即可。如此一来,想必他心中定会舒坦不少。总之,切不可将他视大明子民那般对待呀。”
朱棣微微眯起双眸,深邃的目光仿佛能够穿透眼前的一切迷雾,直直地望向远方。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周围一片寂静,许久之后,朱棣缓缓转过头,将视线落在了朱高炽身上。
他紧紧地盯着自己这个身材肥胖但心思细腻的儿子,似乎想要从他的表情和眼神中探寻到更多内心深处的想法。
终于,朱棣打破了沉默,开口问道:“太子,你的意思是什么?”
声音低沉而富有威严,让人不禁心生敬畏。
朱高炽深吸一口气,向前迈了一小步,恭敬地回答道:“儿臣认为少师所言甚是有道理。贤弟他着实帮了咱们不少大忙!母后病重,是贤弟多方奔走,才联系到医术高明的医院,才让母后得以康复;
还有那军事方面,贤弟提供的诸多策略和实物,大大增强了我军的实力;至于农业、教育以及基建等领域,贤弟也是尽心尽力,给予了我们许多宝贵的建议和实际的支持。
此次壑儿遇险,若不是贤弟挺身而出,恐怕后果不堪设想……可以说,贤弟对我们的恩情真是比山高、比海深呐!”
说到这里,朱高炽稍稍停顿了一下,观察着朱棣脸上的神情变化。
见朱棣依旧面沉似水,看不出丝毫端倪,他继续说道:“父皇您一向待贤弟如亲侄,以往如何对待他,今后自然也应一如既往。毕竟,贤弟可是咱大明的大恩人哪!儿臣恳请父皇切莫因一时疑虑而伤了与贤弟之间的深厚情谊呀!”
说完,朱高炽再次向朱棣躬身行礼,表示自己的恳切之意。
朱棣一脸凝重地坐在龙椅之上,静静地聆听着朱高炽的话语。
整个宫殿里一片寂静,唯有朱高炽那沉稳而又略带紧张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
时间仿佛凝固了一般,每一秒都显得格外漫长。
朱棣微微眯起双眸,缓缓地闭上了眼睛,那张威严的脸庞此刻被阴影所笼罩,让人难以窥视其内心的真实想法。
他似乎正在脑海中仔细斟酌、权衡着朱高炽所说的一切。
也不知过了多久,或许只是短短几分钟,朱棣慢慢地睁开了双眼,轻启双唇,沉声道:“罢了,太子所言不无道理。朕身为一国之君,自然不会轻易斩断这一份情义。”
听到这句话,朱高炽心中悬着的那块大石头总算落了地。
他深知自己这位父皇的性格,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难免会生性多疑。
而自己这个太子做得更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生怕引起朱棣的猜忌和不满。
毕竟,在这深不可测的宫廷之中,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