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丑颜谋世:医女风华倾天下 > 第92章 大宁困局:税赋、边患与民生之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2章 大宁困局:税赋、边患与民生之重

接下来的几天,朱权和王妃都忙碌在救灾的一线。朱权亲自带领士兵和百姓修缮水利设施,调配水资源;王妃则带领丫鬟和嬷嬷们发放救济物资,照顾受灾的百姓。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努力下,大宁地区的旱灾情况终于开始出现了转机。原本干裂的农田渐渐有了湿润的迹象,百姓们的脸上也重新浮现出了希望的神情。

然而,就在朱权和王妃以为局势逐渐稳定的时候,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这天,王府典簿苏致和匆匆走进朱权的书房,神色凝重地说道:“王爷,刚刚收到消息,朝廷推行的新的税收政策在大宁地区引起了一些争议。部分商户和百姓对新增的商业税和田赋调整表示不满,甚至有传言说有人要联名上书抵制。”

朱权闻言,眉头紧锁。他深知税收政策关乎国家财政和地方稳定,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引发民怨,影响大宁的安定。他沉思片刻后,对苏致和说道:“立刻召集大宁知府赵康、王府长史周怀瑾以及几位熟悉税收政策的谋士,我们一同商议应对之策。另外,派人去详细了解商户和百姓的具体诉求,务必将情况摸清楚。”

苏致和领命而去。朱权靠在椅背上,心中暗自思忖。他明白,朝廷推行新税收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治理,但在地方实施过程中,可能因为各地情况不同而出现问题。大宁作为边境地区,商业往来和农业生产都有其特殊性,如何在遵循朝廷政策的前提下,妥善解决百姓的担忧,是他面临的一个严峻考验。

不多时,赵康、周怀瑾等人陆续来到书房。朱权将税收争议的情况向众人说明后,赵康忧心忡忡地说道:“王爷,这新税收政策对于大宁的商户和百姓来说,负担确实有所加重。尤其是一些小商户,本来生意就艰难,这新增的商业税让他们苦不堪言。如果不能妥善处理,恐怕会影响到大宁的商业繁荣和社会稳定。”

周怀瑾也点头道:“王爷,卑职认为我们需要向朝廷如实反映大宁的实际情况,请求朝廷考虑大宁的特殊地位,对税收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同时,我们也要做好百姓的安抚工作,避免事态进一步恶化。”

一位谋士接着说道:“王爷,我们不妨在大宁地区推行一些鼓励商业发展的措施,以减轻新税收政策对商户的影响。比如,设立商业扶持基金,为那些受税收影响较大的商户提供低息贷款;简化商业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降低商户的运营成本。这样既能安抚商户的情绪,又能促进大宁的经济发展。”

朱权听着众人的建议,不时微微点头。经过一番深入的讨论,他心中渐渐有了主意。他对众人说道:“诸位所言都有道理。这样,赵大人,你负责带领地方官员深入商户和百姓之中,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和诉求,做好解释安抚工作。告诉他们,我们一定会将他们的情况如实上报朝廷,争取合理的解决方案。周长史,你立刻起草奏章,详细阐述大宁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新税收政策带来的影响,请求朝廷重新考量大宁的税收标准。同时,提及我们准备推行的商业扶持措施,以表明我们积极解决问题的态度。至于商业扶持基金和简化审批流程等事宜,由我和几位谋士进一步商讨具体的实施方案。”

众人领命而去,朱权则陷入了更深的思考。他知道,解决税收争议只是第一步,如何在朝廷的政策框架下,实现大宁地区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才是他真正需要面对的挑战。

与此同时,王妃张氏也在为王府的事务忙碌着。她得知旱灾缓解后,百姓们的生活逐渐恢复正常,但一些受灾严重的家庭仍然面临着生活困难。于是,她决定在王府内设立一个临时救济点,为这些家庭提供生活物资和医疗救助。

王妃将这个想法告诉了贴身丫鬟桃夭和心腹嬷嬷殷念,两人都表示赞同。殷念说道:“王妃此举真是菩萨心肠,那些受灾的百姓一定会感激您的。只是这救济点的物资筹备和人员安排,还需要好好谋划一下。”

王妃点头道:“嬷嬷所言极是。桃夭,你去把王府总管常晏和府医林鹤龄叫来,我们一起商议此事。”

不多时,常晏和林鹤龄来到王妃的房间。王妃将设立救济点的计划告知他们后,常晏说道:“王妃放心,物资筹备的事情交给我。我会立刻清点库房中的物资,根据受灾家庭的数量和需求,合理调配。同时,安排人手去采购一些短缺的物资,确保救济点能够正常运转。”

林鹤龄也说道:“王妃,医疗救助这一块我会负责。我会挑选一些经验丰富的医官和药童,随时为受灾百姓提供医疗服务。另外,我会根据旱灾之后可能出现的疫病情况,准备充足的药材和预防药品。”

王妃满意地说道:“有你们帮忙,我就放心了。此事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我们一定要用心去做,不能有丝毫马虎。常总管,物资调配过程中,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每一笔物资的发放都要记录清楚,以备日后查验。林医官,医疗救助要及时有效,对于那些重病患者,要给予特别关注。”

常晏和林鹤龄领命而去。王妃又对桃夭和殷念说道:“我们还要组织一些王府的丫鬟和嬷嬷,去受灾百姓家中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及时给予帮助。让百姓们感受到王府的关怀和温暖。”

桃夭和殷念齐声应道:“是,王妃,奴婢们这就去安排。”

在王妃的精心安排下,王府的临时救济点很快就设立起来了。受灾百姓们纷纷前来领取生活物资和接受医疗救助,他们对王妃的善举感激不已。一位老人拉着王妃的手,激动地说道:“王妃娘娘真是我们的大恩人啊!要不是您的帮助,我们这些人真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了。”

王妃微笑着说道:“老人家,您别这么说。大家都是大宁的百姓,相互帮助是应该的。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度过这个难关。”

看着百姓们脸上的笑容,王妃心中感到无比欣慰。她知道,自己所做的这一切,不仅是为了帮助百姓解决生活困难,更是为了维护大宁的社会稳定,为朱权分忧解难。

朱权在书房中与谋士们商讨了一整天,终于制定出了一套详细的商业扶持方案。方案包括设立商业扶持基金、简化商业审批流程、举办商业交流活动等内容,旨在减轻新税收政策对商户的影响,促进大宁地区的商业繁荣。

朱权对方案进行了仔细的审核和修改后,将其交给周怀瑾,让他连同奏章一起上报朝廷。他对周怀瑾说道:“周长史,此次奏章关系重大,务必确保内容详实、条理清晰。同时,要注意言辞恳切,让朝廷能够充分了解大宁的实际情况和我们的诚意。”

周怀瑾接过奏章和方案,郑重地说道:“王爷放心,卑职一定会尽快将奏章送往朝廷,并密切关注朝廷的回复。”

处理完税收争议和商业扶持方案的事情后,朱权感到身心俱疲。他揉了揉太阳穴,起身来到庭院中散步。此时,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一轮明月挂在天空,洒下清冷的光辉。

朱权在庭院中漫步,思绪却依然停留在大宁的局势上。他深知,大宁作为边境要地,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存。如何在复杂的政治环境和军事威胁下,实现大宁的繁荣稳定,是他始终需要思考的问题。

正当朱权陷入沉思的时候,一阵稚嫩的笑声打断了他的思绪。他抬头望去,只见小世子朱盘烒在乳母的陪伴下,正朝着他跑来。朱盘烒看到父亲,兴奋地挥舞着小手,嘴里叫着:“爹,爹……”

朱权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温柔的笑容,他快步上前,一把将朱盘烒抱了起来。“我的小世子,今天玩得开心吗?”朱权轻声问道。

朱盘烒咯咯地笑着,说道:“开心,爹,我看到了一只好大的蝴蝶。”

朱权摸了摸朱盘烒的头,说道:“是吗?那等以后有时间,爹带你一起去抓蝴蝶好不好?”

朱盘烒高兴地拍着手,说道:“好啊好啊,爹,你要说话算话哦。”

朱权微笑着点了点头,说道:“爹一定会说话算话的。盘烒啊,你要快快长大,将来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守护好大宁,守护好我们的家。”

朱盘烒似懂非懂地看着父亲,说道:“爹,我会快快长大的,我要像爹一样,保护大家。”

朱权听了,心中感到无比欣慰。他抱着朱盘烒在庭院中走了一会儿,感受着这片刻的温馨和宁静。他知道,无论外面的世界多么复杂和艰难,为了家人和百姓,他都必须坚强地走下去。

第二天清晨,朱权早早地来到书房,开始处理新一天的政务。他刚坐下不久,王府护卫指挥楚毅匆匆走进来,神色紧张地说道:“王爷,刚刚接到边境守军的报告,有一股小股的北元势力在大宁边境附近活动,似乎有骚扰边境的迹象。”

朱权闻言,脸色一沉。他立刻站起身来,说道:“立刻召集陈亨、刘真、卜万三位将军前来商议。同时,命令边境守军加强戒备,密切关注北元势力的动向,未经允许,不得擅自出击。”

楚毅领命而去。朱权在书房中来回踱步,心中暗自思忖。他知道,虽然此时并非与北元大规模冲突时期,但小股北元势力的骚扰依然会对边境的安宁造成威胁。他必须谨慎应对,既要确保边境百姓的安全,又不能轻易引发大规模的战争。

不多时,陈亨、刘真、卜万三位将军来到书房。朱权将边境的情况向他们说明后,陈亨说道:“王爷,这股北元势力虽然规模不大,但他们行动诡秘,善于突袭。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防他们突然发动攻击。”

刘真也说道:“王爷,卑职建议立刻派遣一支精锐的侦察部队,前往边境附近侦察北元势力的具体位置和兵力部署。同时,加强边境防线的防御工事,增加守军数量,严阵以待。”

卜万沉思片刻后说道:“王爷,我认为我们可以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先佯装示弱,将北元势力引入我们的包围圈,然后一举将他们歼灭。这样既能避免大规模的战争,又能有效地打击北元势力的嚣张气焰。”

朱权听着三位将军的建议,沉思良久。他知道,三位将军的建议都有一定的道理,但他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做出最正确的决策。他对三位将军说道:“陈将军,你立刻挑选一支精锐的侦察部队,前往边境侦察北元势力的情况,务必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准确的情报带回来。刘将军,加强边境防线的防御工事,增加守军数量,确保边境的安全。卜将军,你详细制定诱敌深入的作战计划,包括兵力部署、包围圈的设置等,我们再进一步商讨。”

三位将军领命而去。朱权望着他们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祈祷着边境能够平安无事。他深知,边境的局势变幻莫测,任何一个决策都可能影响到大宁的安危。

在等待侦察部队消息的过程中,朱权来到了大宁卫所。卫所指挥使赶忙迎上,朱权问道:“卫所如今编制如何,士兵训练可照常进行?”指挥使回道:“王爷,咱大宁卫所编有五千六百人,士兵多来自本地招募与军户世袭。平日里,除了常规的骑射、格斗训练,每隔五日便会进行一次阵法演练,如鸳鸯阵、三才阵等,以提升协同作战能力。”朱权点头,又询问军户情况,指挥使接着说:“军户赋税徭役有别于普通民户,他们无需缴纳田赋,但需承担兵役,且家中余丁也要参与卫所的一些杂役,像修筑工事、饲养军马等。”朱权叮嘱要加强训练,提升士兵战力,保障边境安全。

离开卫所后,朱权来到集市,正赶上一位商户与牧民交易。商户抱怨道:“这宝钞越发不值钱,前儿用一贯宝钞能买十斤盐,如今只能买七斤,可缴税还非得收宝钞,真让人头疼。”牧民也无奈:“我们草原上更认铜钱,可这互市用宝钞结算,换回来的宝钞在草原上花不出去。”朱权意识到货币问题对商业影响颇大,暗自思索解决办法。

王妃张氏在得知边境有北元势力活动的消息后,也十分担忧。她来到朱权的书房,看到朱权正在认真地审阅军事地图,心中既心疼又敬佩。她轻声说道:“王爷,边境的事情你一定要小心处理。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妥善解决,但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身体,不要太劳累了。”

朱权抬起头,看着王妃,微笑着说道:“夫人放心,我会小心的。有你在我身边支持我,我就有了无尽的动力。你也要照顾好自己和盘烒,不要让我担心。”

王妃点了点头,说道:“我会的。王爷,我听说你准备采取诱敌深入的策略,这虽然是一个好办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你一定要谨慎行事,确保万无一失。”

朱权说道:“夫人所言极是。我会和几位将军仔细商讨作战计划,尽量降低风险。同时,我也会密切关注边境的局势,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王妃又说道:“王爷,我想为边境的守军准备一些物资,比如粮草、衣物、药品等。他们在边境守卫,十分辛苦,我们不能让他们寒心。”

朱权感动地说道:“夫人想得真周到。此事就劳烦夫人费心了。你安排常总管去准备物资,务必确保物资的质量和数量。”

王妃点头道:“好,我这就去安排。王爷,你也要注意休息,不要太操劳了。”说完,王妃轻轻地为朱权整理了一下衣衫,然后转身离开了书房。

朱权望着王妃离去的背影,心中充满了感激。他知道,王妃不仅是他生活中的伴侣,更是他事业上的得力助手。在他面临困难和挑战的时候,王妃总是默默地支持他,为他分忧解难。

几天后,侦察部队终于带回了准确的情报。原来,这股北元势力大约有三百多人,他们在边境附近的山林中驻扎,时常派出小股部队在边境进行骚扰和掠夺。他们的目的似乎是为了抢夺一些物资,并没有大规模进攻的意图。

朱权得知情报后,立刻召集三位将军再次商议。根据情报,他们对诱敌深入的作战计划进行了进一步的完善。朱权对三位将军说道:“此次作战,我们一定要速战速决,尽量减少伤亡。陈将军,你带领一支精锐骑兵,在边境佯装败退,将北元势力引入我们的包围圈。刘将军,你带领主力部队在包围圈中设伏,待北元势力进入后,立刻发动攻击。卜将军,你带领一支奇兵,从侧翼迂回包抄,切断北元势力的退路。务必将这股北元势力一网打尽。”

三位将军领命而去。朱权则留在王府,密切关注着战场的动态。他深知,这场战斗虽然规模不大,但却关系到边境的安宁和大宁百姓的安全。他必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战斗打响后,陈亨按照计划,带领骑兵在边境与北元势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锋。他佯装不敌,节节败退,成功地将北元势力引入了包围圈。刘将军和卜将军则按照预定计划,分别从正面和侧翼发动了攻击。一时间,战场上喊杀声震天,硝烟弥漫。

经过一番激烈的战斗,北元势力终于被成功地歼灭。这场战斗的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大宁守军的士气,也让边境的百姓们松了一口气。朱权得知战斗胜利的消息后,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对三位将军的出色表现给予了高度的赞扬,并下令对参战的士兵们进行嘉奖。

处理完边境的事情后,朱权又将注意力转回了大宁的内部事务。他知道,大宁的繁荣稳定不仅需要强大的军事力量作为保障,还需要良好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他决定继续推进商业扶持计划,同时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管理和监督,确保各项政策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

这日,朱权找来大宁负责税收的官员,详细询问税收征收流程和管理机构的运作情况。官员恭敬地汇报:“王爷,这税收征收,先由各坊里长统计商户与田亩情况,上报至县衙,县衙核查后再呈交至府衙,层层审核。咱大宁作为边境,朝廷此前也有一些税收优惠,比如对互市贸易的部分商品有减税政策。只是此次新税收政策调整,一些细则与以往优惠冲突,才引发争议。”朱权听后,点头表示了解,叮嘱官员在后续工作中务必严格按照流程执行,同时要根据大宁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政策,确保税收公正合理。

旱灾过后,朱权与赵知府商议朝廷的蠲免赋税政策落实。赵知府说:“王爷,朝廷已下令减免大宁受灾地区今年三成田赋,可部分百姓仍有难处,流民安置也需时日。”朱权道:“发动地方乡绅、宗族,开设粥棚,安置流民。”赵知府领命而去。

不久后,大宁迎来了一支朝贡队伍。朱权负责接待,他安排专人准备物资,按流程接待使者。朝贡贸易期间,大宁集市更加热闹,本地商户借此机会拓展生意,朱权也看到了发展机遇,思考如何进一步利用朝贡贸易促进大宁商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