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边境的四月风暖柳绿。

晚春的夜带了丝凉气,慈宁宫里的太后倚在床头上, 面色灰败。

皇上脚步沉重的踏入太后寝宫时,鎏金香炉里正燃着安神香。五十六岁的帝王眼角皱纹深刻,鬓边霜白如雪,唯有那挺直的脊背仍透着不容侵犯的威严。

“儿臣给母后请安。”

太后半倚在床上,满头银丝梳得一丝不苟,手中捻着一串佛珠。“皇帝来了。”她抬了抬眼皮,“坐吧,咱们母子说说话,贾嬷嬷,上茶。”

皇上不动声色地扫过案几上那盏冒着热气的西湖龙井。茶色澄清,香气清冽,是今年刚送来的新茶。

“母后召见儿臣,可是有事?”

太后叹了口气道“哀家老了,不知还有多少日子可活,前几日见了几个侄儿,才发现他们都已生了白发。”

皇上眉眼未动,只是肃着脸。

太后看皇帝不接话,抚着被子道“我们母子能爬到这个位置靠的是你舅舅们的支持。”

皇帝眼中寒光一闪。“母后,宋家这些年,朕给得还不够多吗?二舅舅的女儿朕立为皇后,她兄长掌西北十万大军,却私采铁矿锻造兵器;大舅舅掌管了户部,他的儿子偷偷在京郊开采银矿;两个舅舅和表兄所为哪一个不是死罪?”

“你忘恩负义,当年你能坐上这个位置,全靠你舅舅们鼎力相助!如今你竟要问他们罪?”

太后脸色铁青:“你这是打算要灭母族满门?”

“是他们贪心不足,妄想颠覆儿臣江山!”皇帝猛地站起。

殿内死一般寂静。太后盯着皇帝忽然冷冷道:“所以你几年前就悄悄把宣王派去辽东掌军?如今还发了圣旨?你是想换太子了?宣王掌了军若是得了权,以后你舅舅满门落到他手里他是会斩草除根的。”

太后脸上露出难过神色,拍了下手,帘子后突然射出箭雨,皇帝身边的太监和护卫应声倒地。

皇帝瞳孔骤缩。母后居然在自己寝宫要拿住自己。

太后闭了眼,身旁的绿衣宫女突然跪地举茶:“请陛下用茶。”

皇帝盯着那盏茶,抬头看向太后:“母后,您为了国舅不要儿臣了?”

太后难过的颤着音道“这是安神茶。你近来劳心过度,该好好歇息了。”

帘后突然冲出四名太监恭敬道“皇上,请用茶。”

太后闭着眼道“喝了吧,不会有事,你表兄们送来好些个人来伺候哀家。”

皇上知道今儿走不出去了,丫鬟跪着一直举起茶杯。

皇帝喉头滚动,药力发作得极快,他感到四肢开始麻木,眼前一黑。

“传太医!快!皇上在慈宁宫突发风疾!立刻召太子和丞相国舅入宫!”

第二日朝堂上太后端坐凤椅沉痛道“皇帝年事已高,近日操劳过度,龙体违和,太医言需静养调息。国不可一日无君,储君既已成年,理当历练政务。哀家与内阁诸卿商议,自今日起,由太子监国,六部政务皆呈东宫裁决。”

宣王在总督府,望着院子里刚刚刚冒出花苞的芍药,手中握着今早才送达的鎏金圣旨。

二十四岁的边境总督眼角已有了风霜痕迹,掌心覆着一层厚茧,唯有那双眼睛仍如四年前离京时一般清亮锐利。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宣王刘哲戍边四载,功在社稷,今特授镇国大将军,节制十万边军,专事征伐。钦此。”

“恭喜王爷终得实授,更进一步。”幕宾和管家都替王爷高兴,“只是这道圣旨...怕是要掀起惊涛骇浪。”

宣王卷起圣旨,指尖在“专事征伐”四字上轻轻摩挲。这简单的四个字,意味着他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整顿辽东军务——整个辽东他说了算。

“宋国舅那边有何动静?”

“探马来报,国舅府前几日去宫里见了太后和皇后,往后几天信使往来不绝。”

管家压低声音,“王爷,听说太后召见了皇上,皇上在太后寝宫病倒昏迷不醒……”

宣王眉头一皱。他安插在太后身边的人,传出这个消息这是变天了。

“加派——”

话音未落,远处突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一骑绝尘而来,马背上的传令兵浑身是血,刚到营门就滚落马下。

“王爷!急报!”士兵被搀扶着跪地,从怀中掏出一封染血的信函,“京城...京城变天了。”

“皇上染恙,太医诊为风邪入脑。太子监国当日,国舅即奏王爷谋反。王妃、侧妃当朝指证,出示通敌书信十余封。朝廷已断边军粮饷,命宋将军讨伐王爷。”

“不可能!”管家失声惊呼,\"王妃娘娘怎么会...…”

宣王恨得扶着椅子上的手背青筋凸起,呼出一口气道“王妃和侧妃身不由己,是本王对她们不住。”

“宋大人,书信小女已经按照您的吩咐已呈交刑部。”宣王妃父亲恭敬的道。

宋国舅满意点点头“放心,宣王妃和宣王侧妃都是揭发有功,牵连不了她们,更不会牵累韩大人。”

“下官谢过宋大人网开一面。那下官告退了。”

宋国舅亲自起身把宣王妃父亲送了出去。

边境,宣王、幕宾、巡抚和郡守站在沙盘前,手中捏着两封清点过粮仓。沉声道“京城说本王通敌,现如今朝廷不拨银钱粮草了。我们即便每日减半供应,也只够维持一月。”

“传令全军“即日起进入战备状态。”他转身,对巡抚和郡守道“要仰仗你们替本王把辽东治理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