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挥师西进
在比路支的沙漠之中,一场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正汹涌肆虐。狂风呼啸,沙砾飞扬,视线所及之处一片混沌。就在这漫天黄沙之中,一支钢铁洪流却毅然决然地向前挺进——那便是华军第 8 装甲师的“长城 -5”式坦克群。它们以锐利的楔形阵势,如同利剑一般劈开重重沙尘,奋勇前行。
每一辆“长城 -5”式坦克内部都配备了先进的车载空调系统,即使外界环境恶劣无比,也能始终将舱内温度稳定地维持在宜人的 26c。相比之下,跟随在一旁的八嘎兵们可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不得不用湿布,包裹住坦克的发动机,以防其因高温而过热宕机。
就在这时,原本平静的沙丘后方,突然闪现出一排英军的“沙漠之鼠”十字军坦克。刹那间,双方剑拔弩张,气氛紧张到了极点。一枚枚穿甲弹如闪电般疾驰而来,狠狠地撞击在“长城 -5”式坦克的复合装甲之上,迸发出令人目眩神迷的火花。
面对敌人突如其来的攻击,华军电子战指挥官临危不乱,果断地按下了全频道干扰按钮。瞬间,敌军坦克之间的无线电通讯被完全切断,取而代之的竟是一首首充满异域风情的印地歌谣。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英军陷入了短暂的混乱,而华军则趁此良机迅速展开反击。
经验丰富的华军炮长眼疾手快,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敏锐的洞察力,迅速锁定了敌方目标。紧接着,数枚穿甲弹犹如离弦之箭,接连不断地发射出去。只听一声声巨响传来,多辆英军坦克相继被击穿,金属射流在狭窄的车体内肆意折射、跳跃,造成了巨大的破坏。
与此同时,那些企图跳车逃生的英军士兵,也未能逃脱厄运。早已守候在此的小八嘎步兵们,手持锋利的刺刀,如猛虎下山般,扑向这些惊慌失措的敌人。一番激烈的白刃战后,战场上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尸体。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在打扫战场时,小八嘎步兵们竟发现部分战俘身上,竟然携带着波斯湾油轮航线图……
在遥远的波斯湾畔,阿巴丹炼油厂内,熊熊燃烧的烈焰将整个天空都映照得一片火红,仿佛要把这片海域,都点燃一般。而此时,英勇无畏的华军工兵们,正紧张地忙碌着,他们手中拿着产自奉天的泡沫灭火器,奋不顾身地冲向那被英军恶意点燃的巨大储油罐。
身材魁梧的王耀武将军,踏着脚下黏稠如胶的原油,艰难地一步步登上了高耸的控制塔。他手持刚刚接到的情报,上面清晰地显示着,刚刚经过抢修得以恢复运行的输油管道信息:“每小时可恢复产能八千桶!”这个好消息,让在场所有人都为之振奋。
就在大家沉浸在喜悦之中时,一阵刺耳的警报声骤然响起,划破了原本宁静的夜空。众人抬头望去,只见三十架如同鬼魅般的英国蚊式轰炸机,从高空呼啸而来,以极其迅猛的速度向着炼油厂俯冲而下。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危机,华军并没有丝毫慌乱。早已严阵以待的 hq-17 防空导弹系统瞬间启动,一枚枚精准制导的导弹,如离弦之箭般射向敌机。只听一声声巨响在空中炸开,那些来势汹汹的蚊式轰炸机,纷纷在距离地面仅仅五百米的高度,被强大的火力交织成的火网击中,化作一团团绚烂的火球坠落而下。
与此同时,在巴士拉郊外的河面上,第 3 舟桥旅的战士们,正在争分夺秒地架设一座浮桥。正当一切进展顺利之时,负责监督施工的小八嘎工兵联队队长山田,无意间发现了支撑桥墩所用钢材上,竟然印着“鞍山钢铁 1941”几个醒目的字样。
刹那间,一股强烈的恐惧和恶心感涌上心头,山田不由自主地双膝跪地,开始剧烈地呕吐起来。原来,他的父亲当年就是死在了“九一八事变”后的鞍山钢铁厂内,如今看到这些熟悉的标记,那段痛苦的回忆再次如潮水般涌上心头。
而在河的对岸,一群伊拉克部落武装分子,高举着用阿拉伯语翻译而成的《永乐诏书》,缓缓走向华军阵地表示投降。他们手中的羊皮卷上,还沾染着英军情报官的鲜血和脑浆,让人不禁对这场残酷战争感到唏嘘不已。
在喀布尔峡谷那陡峭而高耸的岩壁之上,一群身背沉重装备的爆破兵。正全神贯注地进行着一项伟大的工程——雕刻一幅巨型浮雕。左边半幅画面展现出了气势恢宏的郑和宝船,稳稳地停泊在霍尔木兹港,巨大的桅杆直插云霄,船帆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右边半幅则呈现出威武雄壮的华军坦克集群,浩浩荡荡地穿越开伯尔山口,履带滚滚,扬起漫天沙尘。
站在一旁的王耀武专注地聆听着文化参谋,详细而生动的讲解,他的目光不时扫过眼前这令人震撼的景象。就在此时,他的脚底却踩到了一些东西,发出清脆的碎裂声响。低头一看,原来是被砸碎的巴米扬大佛残片。他眉头微皱,随即下达命令道:“真是暴殄天物,把这些佛像碎渣全部收集起来,运回国内。”
正当王耀武思考着后续计划时,一个参谋递过来一份电报,说道:“报告,最高统帅部的指示。”
王耀武接过电报,快速地看了一下,上面写着李北辰的最新指示:让小鬼子去对付极端主义者吧!他们的‘三光’政策,可比什么除草剂都要管用!”王耀武不禁微微一怔,但很快便恢复了镇定。他转头向西边望去,只见暮色苍茫之中,遥远的扎格罗斯山脉的轮廓若隐若现,宛如一条蜿蜒起伏的巨龙脊背,雄伟壮观。
与此同时,天空中传来一阵震耳欲聋的轰鸣声。抬头看去,只见一队庞大的运输机群正呼啸着掠过天际。从这些运输机上空投下来的,并不是训练有素的伞兵部队,而是成吨的“自治协议”文本。那些用羊皮纸制成的文件,在空中纷纷扬扬地飘散开来,仿佛一只只在狂风中挣扎求生、最终却难逃死亡命运的蝴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