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这是一条神奇的天幕 > 第20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三阶段-1917】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06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三阶段-1917】

(好了,让我们感谢……的投资,要不是……,早就饿死了)

(不好,谁的暗器,作者躲)

(好了,言归正传)

【天幕又开始了播放】

【时间来到1917年,此时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三个阶段】

【1917年2月,德国在德皇的坚持下,做出了一项决策——宣布实施无限制潜艇战政策】

【那么,这个政策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简单来说,就是德国的潜艇能够随心所欲、毫无预警地攻击并击沉任何一艘驶向英格兰国水域的商船】

【起初,这种策略的确让德国尝到了不少甜头,并取得了一定程度的成果】

【要知道,英格兰作为一个四面环海的岛国,其国内众多生活与生产所需的物资都依赖于外部运输才能供应至本土】

明朝

朱棣微微眯起双眸,若有所思地说道:“这英格兰国可当真是懂得权衡利弊、知晓如何取舍啊!”

站在下方的太子则面露些许疑惑之色,轻声问道:“父皇,儿臣不太明白您这话的意思......”

朱棣转头看向太子,缓缓解释道:“你看那英格兰国,拥有如此众多的殖民地,各类资源可谓是毫不匮乏。而且他们还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大海军的地位,凭借其强大的海上力量,完全有能力将那些殖民地中的物资顺利运送回来。反观德国,一直被封锁,这不就成了消耗战了吗?”

下方的太子似乎明白了什么。

【而且,出于安全考虑,一些船只在运输途中还会选择悬挂第三国的旗帜以避免遭受袭击】

【同年的2月,德国的潜艇击沉了白头鹰国的“豪桑图尼克”号商船】

【这让白头鹰国反德情绪不断高涨】

唐朝

李世民微微皱起眉头,小声说道:“让朕想想,这句话的信息量可不小。”

过了一会,李世民转过头,目光深邃地扫过下方,若有所思地开口问道:“诸位爱卿,你们说说看,缘何这白头鹰国的货船竟会现身于英吉利之海域?”

殿下一众世家家主闻言,彼此交换了个眼色,其中几人的眼中瞬间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明悟之色。

而此时,房玄龄上前一步,拱手施礼道:“启禀陛下,依微臣浅见,此货船怕是前来售卖物资的。”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有道理,你们呢?”

此言一出,底下的一些人开始躁动起来,心中暗自思忖着这位圣上是否别有深意,看似在探讨他国之事,实则醉翁之意不在酒。

就在这时,一名李世民觉着面生的大臣突然跨步而出,高声奏道:“陛下,微臣以为这白头鹰国人实乃居心叵测、其心可诛!”

李世民饶有兴致地看着那名大臣,追问道:“哦?卿家何以如此断言?不妨细细说来。”

只见那大臣面色凝重,义正言辞地说道:“陛下明鉴,这白头鹰国以中立之国自居,却暗中借此机会大肆牟利,待到天下局势渐趋明朗之时,他们便会权衡利弊,择一强方而依附之。如此行径,岂不是心怀不轨、妄图左右逢源吗?”

李世民听后,不禁颔首赞同,赞许地说道:“嗯,爱卿所言不无道理,朕观卿之才,委以此等职位,倒是有些屈才了啊。”

那大臣闻得圣誉,赶忙诚惶诚恐地跪地谢恩,连称“不敢当”。

然而不知怎的,在这赞誉声中,他却莫名感到一股阴冷之气自心底缓缓升起,令他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4月6日,白头鹰国以此为理由正式向德国宣战,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瞬间升级至白热化阶段】

【仅仅过了一天之后,白头鹰国又马不停蹄地向奥匈帝国宣战】

【至此,白头鹰国彻底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场全球性的冲突也因白头鹰国的加入而变得愈发复杂和激烈起来】

【总体来说,德国的这一狠招虽然在短期内收获颇丰,但也让白头鹰国参战,可谓得不偿失】

【另一方面,早已有意参战的中华民国北洋政府受到了白头鹰国方面的盛情邀请】

【于是,在1917年3月14日,北洋政府毅然决然地宣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

【之前与其签订的条约一概废止】

【紧接着,从3月16日开始,华国警方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德国租界】

【自此以后,这些曾经被外国势力掌控的租界全部交由华方设立的特别区管理局进行管辖】

【在此之后,华国更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以工代战”的形式加入了协约国阵营,对德奥宣战】

【十几万中华儿女背井离乡,义无反顾地奔赴遥远的欧罗巴洲战场】

【他们虽然没有直接参与战斗,但却凭借着自己勤劳的双手和顽强的毅力,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三国

曹操看着天幕,若有所思地说道:“依如今这局势来看,此刻选择入局倒也称得上是一桩明智之选啊!”

站在一旁的荀彧微微颔首,表示赞同道:“丞相所言极是,华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相对较为安全。更重要的是,趁此机会,完全可以废除一些不平等条约。”

然而,曹操却轻轻地摇了摇头,脸上露出一丝无奈之色,叹气道:“只是每每想起此事,心中便觉无比憋屈。明明一切不合理,却仍需耐心等待恰当的时机方可行动。”

荀彧宽慰道:“丞相,无论何时何地,一个国家唯有自身足够强大,方能真正立于不败之地呀。”

曹操深以为然地点点头,接着话锋一转问道:“先不谈这些了,目前各项筹备工作进展如何?”

荀彧面色凝重地回答道:“回丞相,水军和粮食两方面尚有一定的缺口尚未补足。”

曹操说:“什么时候可以进攻?”

荀彧说:“丞相,大概要明年开春了。”

曹操听完后沉吟片刻,然后缓缓开口道:“嗯,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