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炊烟起,饭香飘 > 第187章 不再需要吴家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苏晓悦回到家中,正好在账房看到庆春正埋头整理账册。她说道:“庆春,你晚些时候支五百两银子给村长送去,我跟他商量着将村子里的路修一修,这笔费用记在作坊的账上。”

庆春应下后,有条不紊地从一堆账册中拿出作坊的那本,提起笔将这笔账仔仔细细地记录了下来。

庆春将银子送过去的第二天,村长就敲响了村口的大铃铛,那清脆的铃声在村子里回荡。那些不在作坊里做工的人都纷纷聚在村口的大树下,苏晓悦跟沈奕辰也手拉着手一同来了。

村长站在树下,将苏晓悦出资修路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说了出来,人群中有机灵的小伙子赶忙问道:“村长,给村子里修路是不是要招工啊,您看我成吗?

沈奕辰向他投去欣赏的目光,点头说道:“这是个机灵的。”

苏晓悦笑着应道:“先观察观察,若是个踏实能干的,就把他招进作坊。”

“听娘子的。”沈奕辰微笑着回应。

村长看着跃跃欲试想要报名修路的村民们,心底甚是宽慰。以往遇到修路这种事情,大家躲都来不及,现在有个作坊在,大家也有了竞争上工的意识。村长转头看向人群里的苏晓悦。

苏晓悦走上前,对着人群说道:“我知晓大家都想为村子里做贡献,修路的工人数量有限,咱们每人一天给二十文钱,想去的找村长报名。”

那些闲在村子里的劳动力都将感激的目光投向苏晓悦,人群中的吴氏被这一幕气得浑身颤抖。凭什么都是抱山村的人,她苏晓悦就要享受着众星捧月般的待遇。

她心底不甘,她也要享受一次这种感觉,她不能被邹氏这个贱人以及她的儿女压在脚下,她不能比邹氏差。

吴秀兰走到村长面前,完全不顾她大小姐的体面,扯着嗓子喊道:“既然晓悦想为村子里修路,那我就出钱将村尾的桥修了吧。”

村尾的桥若是修好,可以直达隔壁的福安县,路程比去永安县还要近上半个时辰。苏晓悦原本也想着在这修一座桥,将铺子开到福安县去,现在有这么个冤大头在,她还能省不少银子。

人群中有人冲着吴秀兰喊道:“苏…吴姑娘,您这边一天给多少工钱?”

吴秀兰想着苏晓悦一天给二十文,那她肯定不能被苏晓悦比下去,赶忙开口道:“二十五文一天。”

苏晓悦看着吴秀兰,阴阳怪气地对沈奕辰道:“还是大小姐呢,才比我这村姑多给五文钱,瞧不起谁呢。我苏晓悦可是包一日三餐的,这么算下来,还没有咱家给的工钱多呢。”

沈奕辰假装劝慰道:“晓悦,说到底也就是个校尉的妹妹,又不是多大的官,没多少银子正常。”

吴秀兰被苏晓悦夫妻俩刺激得理智全无,对着在场的众人说道:“我出三十五文一天,管一日三餐。”

苏晓悦不可思议地用帕子捂着嘴道:“吴姨娘可不能偷工减料哦,我修路都是用的最好的料子。”

吴秀兰再次被她的“吴姨娘”刺激到了:“我吴秀兰就不会干那偷工减料的事。还有,我是你爹明媒正娶的妻子,是正妻,你对我说话客气些。”

苏晓悦轻蔑地看着她,发出灵魂三连问:“我娘跟苏二河可有和离?苏家族谱上可有你的名字?我娘可喝过你的妾室茶?说到底你不过就是个外室,一个玩意儿罢了。”说着,苏晓悦牵着沈奕辰的手一起潇洒地离开,那背影充满了自信与骄傲。

看着苏晓悦嚣张的背影,吴秀兰的指甲紧紧地掐着掌心,几乎要把掌心掐出血来,那眼神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

在路过苏家祠堂时,沈奕辰看到被打得鼻青脸肿的苏二河,正躺在院子里懒洋洋地晒太阳,俩人假装没有看到,若无其事地跟沈奕辰聊着天:“娘子,前几日父亲来信,催我们回京呢。”

苏晓悦立刻心领神会,没有特殊情况,沈奕辰可不会主动提他那个瞎眼的爹,赶忙顺着道:“世子,您就跟侯爷再商量商量,晚几日咱们再回呗,我想等家里的事情解决了再回去。”

沈奕辰宠溺地说道:“我就知道娘子放心不下娘,放心吧,剩下的交给夫君。”

院子内,苏二河那神色紧张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他谨小慎微到了极致,将耳朵紧紧贴附在墙壁之上,甚至连呼吸都控制得精细入微,仿佛只要稍稍发出哪怕一丝一毫的细微声响,就会错失掉关键无比的重要信息。

当他获知了晓悦的夫君竟然是京城里的世子,亲家公更是侯爷这一惊天消息时,他满心满脑都在不停地筹谋盘算着,心想有了这般强大到令人震撼的后盾,他哪里还需要去仰仗吴氏娘家那一点点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的帮衬啊。

苏二河全然不顾身上那一道道疼痛难忍、触目惊心的伤口,仅仅凭借着脑海中仅存的那一丝稀薄得几乎难以察觉的理智,脚步匆匆忙忙,毫无章法,犹如一匹完全脱缰、失去控制的野马一般,不顾一切地朝着族长家疾驰而去。

老族长还没来得及从椅子上起身相迎,苏二河便迫不及待地猛然一把拉住他的手,那急切的模样仿佛下一秒就会失控,他声音急促地问道:“族长,苏晓悦与那沈奕辰结婚的时候,京城里到底可有人来了?”

族长一时间被这突如其来、毫无预兆的状况搞得晕头转向,整个人都有些懵了,完全摸不着头脑,但也只能硬着头皮如实相告:“对呀,听闻确实是从京城里来的。

那人看上去那叫一个气度非凡,身后跟着的丫鬟和小厮那是成群结队,浩浩荡荡的一大群人呢。

对了,结婚那日,邹氏旁边还放置着一个牌位,写的是姚什么?对了,我想起来了,写的是姚婉婉。当时那个老爷拉来了好多好多的好东西,那场面真是壮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