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街道主任 > 第114章 贾家离开京城的可能性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4章 贾家离开京城的可能性

秦淮茹就是在询问街道对贾家搬走有什么限制没有,会不会让贾家搬走。

贾张氏毕竟吃了枪子,是枪毙犯。

用小铛的原话来形容,我们贾家是黑五类家庭,贾东旭、秦淮茹、棒梗、小铛、乃至秦淮茹肚子里面未出世的孩子,统统戴着黑五类的帽子。

现如今可不像后世那么简单,拿身份证随随便便买张票,就能全国各地乱跑。

当下出门,需要介绍信。

没介绍信,那就是盲流。

王建设看着秦淮茹,就知道这女人不简单,把他跟铎爷的那些对话,都听在了耳朵中。

那些话就是专门说给秦淮茹听的,否则王建设跟着铎爷在屋谈了,也不会将声音说的很大声。

人挪活!

“支援边疆建设,到祖国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街道办肯定会大力支持。”

言下之意。

贾家想走,只能去艰苦地区。

这是大义,轧钢厂也不能拦。

至于易中海,敢拦着贾东旭不让走,阻扰支援建设的帽子,就有可能让易中海吃不了兜着走。

“王主任,我明白了。”

秦淮茹点着头,很受感动的样子。

作为贾家媳妇,对王建设抓走贾张氏,让贾张氏被枪毙这件事,她持着几分感激的心情。

贾张氏不被枪毙,贾东旭估摸着就死了,秦淮茹就是贾家第三代寡妇,贾东旭的奶奶是寡妇,棒梗的奶奶还是寡妇。

这几天,贾东旭也不嚷嚷着‘他死在轧钢厂’这句话了。

贾东旭跟贾张氏两个选择中,秦淮茹自然趋向于自己的男人。

“你是聪明人,知道我现在跟你说的这件事指的是那件事,这件事必须要处理好,否则对你们贾家还有影响。”

王建设的话,突然被打断。

一个小小的身影,扑入了他的怀抱。

下意识的低头看了看怀抱里面的小小人。

一时间手足无措。

四岁的小铛,原本依偎在秦淮茹的身旁,刚才的一瞬间,不知道怎么回事,或许是没能从王建设身上感受到对贾家的敌意,居然跑到了王建设的怀中,仰着头,瞪着黑溜溜的眼睛,看着王建设。

粉嘟嘟这个词汇可用不在小铛的身上。

王建设捏了捏小铛的脸颊,入手的感觉,可不是捏着肉的那种感觉,完全就是皮包骨头。

贾张氏吃的白白胖胖,跟肥猪有的一拼,亲孙女却瘦脱了相。

王建设将小丫头抱在怀中,轻飘飘的,这不是一个四岁孩子该有的正常体重。

他让四岁小屁孩坐在了自己的腿上。

秦淮茹本来想出言训斥一下小铛。

担心小铛找王建设的行为,会让王建设不快。

见王建设将小铛抱在了怀中,出言训斥的话,即将出口的一瞬间,被她吞咽回了肚子内。

一声不吭的看着跟小铛认真攀谈的王建设,对比着之前事事偏袒易中海和聋老太太的王红梅。

“几岁了?”

“四岁。”

“姓什么?”

“小铛姓小,可妈妈和爸爸说,说小铛姓贾。”

“你妈妈和你爸爸说的很对,你姓贾。”

“可哥哥不是姓棒吗?”

“你哥哥也姓贾。”小李呵呵笑道:“我小时候有人问我姓什么,我就说自己姓志,挨了我家老头子一顿鸡毛掸子,这才记住自己姓李。”

“跟小铛一样。”

小李朝着小铛做了一个鬼脸,小丫头从王建设腿上下来,跑到了小李的怀中,一大一小两人上演着大眼瞪小眼的戏码。

王建设趁机打量着秦淮茹。

他代表无数同人文作者再一次近距离的观察了秦淮茹,马上就是三娃的妈,又是物资匮乏的年月,比黄脸婆还像黄脸婆。

别寻思着跟秦淮茹发生点什么,黄花大闺女都饿瘦了相貌,更不要提三娃孩子的妈秦淮茹,身形都走了样,除了一如既往的梳着枯黄的大辫子,真的很一般。

秦淮茹见王建设一本正经的看着自己,她也没往所谓的自己姿色过人上面考虑,觉得王建设又拜倒在了她的石榴裙下,而是觉得王建设在等着她给出答复。

大家都是聪明人,有些话不需要说的过分明白。

意思到了就行。

无非贾家跟贾张氏的关系。

铎爷当着秦淮茹的面,跟贾东旭提过贾家撇清与贾张氏关系的话,让贾东旭以儿子的身份当众批判贾张氏好吃懒做是社会寄生虫这一恶劣行为。

如易中海昨天晚上当众扇曲丫头大巴掌一样,彻底断了贾张氏与贾家的关系。

王建设刚才那句话,指的也是这个意思。

“王主任,我晚上回来跟东旭商量一下。”

“有结果了,找我也行,直接找铎爷也可以。”王建设帮秦淮茹出着贾家远离易中海的主意,“至于贾东旭,要是没转过这个弯,你可以找找铎爷,我刚才跟铎爷谈了你们贾家的事情,铎爷明确会出手。”

“我谢谢您,王主任,我们家东旭真的很难,一头是妈,将他从小拉扯大,有些话东旭身为儿子不好意思说,一大爷又提倡尊老,东旭左右为难,我毕竟是儿媳妇,对.....。”

秦淮茹抹着眼泪。

说起了贾东旭跟她说的那些私密话,包括那句‘我死在轧钢厂,贾家就会过上好日子’的秘密。

四合院最大的隐秘案情。

贾东旭之死。

真相大白。

没有那些狗血原因,就是贾张氏太过能吃,易中海为了养老有意刁难,再加上物资匮乏的年月,易中海也不敢过分逼迫街坊们帮扶贾家,贾东旭只能剑走偏锋,以自己的死,换取贾家的一条生路。

这也是贾张氏一手造成的,秦淮茹刚才也说了户口在乡下的原因。

贾张氏贪图乡下的几亩薄田收入,除了没把自己的户口落在城内,还把秦淮茹的户口也落在了贾家村。

55年票据时代来临,就贾东旭一个人是城内户口,闹得贾家只能买高价粮,偏偏还想吃点好的,遇上物资匮乏的年月,贾东旭只能尽可能的节省着吃,甚至不吃,在厂内反吸血易中海,以帮易中海打饭为借口,光明正大的蹭着易中海的饭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