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被突如其来的惊喜冲昏了头脑,计一舟突然犯了病。

跑外边去把院子门一关,冲进厨房抱着宁元昭就啃。

人小昭手上还拿着刚洗好的碗筷,准备沥干水拿去还给乡亲们呢。

宁元昭没见染上了喜色,等计一舟趴在他肩膀喘气的时候,说:“这么高兴?”

“当然高兴,我居然可能会有座山!”

宁元昭放下碗筷,一脸平静地问:“你原来没有嘛?”

计一舟瞪了他一眼,听听他这说的是什么话!

“何止是没有山啊,我们住的房子都只有七十年的产权,继续住还要交钱。”计一舟说。

“那我就理解了。”宁元昭煞有其事地点点头。

这人现在蔫坏!

“那后山是谁的呀?”计一舟有些好奇。

毕竟大家每次摘野菜什么的都是去后山。

“后山是村里的,”宁元昭说:“分给大家的山林都是一些小山头或者小林子,后山太大了,不好划分区域。”

为了防止大家逮着一片资源丰富的山林一直薅,也防止大家因为山上的东西发生争执,所以几乎每个村子都会把一些属于他们自己村子的山分出去。

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山头之后,他们要砍树也好,种树也罢,不管他们怎么折腾,反正就在他们自己的地盘上。

这个山头和祖宅一样,是可以一直往下传的。

这东西官府也有登记,只不过山林不像土地,土地质量不好,几乎都是石块,种不了粮食,官府平时也不管。

若是谁家绝户了或者后代没有儿子了,山林就当作是无主了,村长就要登记好往上边报备的。

“那私人可以买卖山林吗?”计一舟问。

“当然可以,你不是问村长了吗,按照荒地的价格算。”宁元昭说,“只是寻常人家买山头干什么?村里分的就够用了。”

有一个山头那么大,就算是计一舟现在手里有点小钱都觉得贵,谁买得起啊。

也就一些有钱人,买一个小山头在上边建个什么庄子,用来修身养性用。

还有一种拥有无主山头的办法就是落草为寇,只不过这种办法风险比较大。

况且山头都是祖传的,自己留着没用还要留给儿子的。

自己家里没有山林了,想砍个柴砍些木材都没有地方去。

村里人虽然穷,但是还真没人想把自己家里的山卖了。

“那我能把我的山头卖了吗?”计一舟说。

“……你的山头都不知道在什么鬼地方,就算有人买也不会要吧。”宁元昭说。

没办法,他们外来户就是会吃亏一点。

“那你把你山头给我用!”计一舟伸手直接要。

“那去吧,”宁元昭伸手拍在他手心,“都是你的。”

计一舟捏住小昭:“我要在山头种果树的话,要交税吗?”

“要啊。”

“一亩一年一两?”

“山地是十亩一年一两”

“秀才也不能免税吗?”

“内阁首辅都不行。”

“皇帝呢?”

“天下之土莫非王土。”

“啧。”

计一舟有些心动,但是想到那么大一个山头,又有些心痛。

怪不得后世那么多有钱人偷税漏税逃税避税呢!

“你的小山头有多大?”计一舟问。

“把所有土地加起来的话……四五百亩吧,我们家人少,山头小。”宁元昭说。

计一舟在心里快速算了一下,“那全部种满果树的话,一年就是五十两银子的税,好像也还好哈。”

这么听起来就没有那么恐怖了。

“我记得河对面的小山头和另一个稍微大一点的小山头中间有一块平地,那是谁家的?”

宁元昭想了想计一舟说的那个地方,“平地可以用来种地,算荒地,现在还是无主的。”

“那我想把那里买下来,可以吗?”虽然钱都在计一舟这边,也还是要问问宁元昭的意见。

“那里差不多三十多亩地,差不多六十两银子,”宁元昭眼睛都没眨,“买吧。”

“你不问我干啥?”计一舟问。

“你不是要种花吗?总不能种山上吧,还有后院活了一半的茶树,你不准备换个地方种嘛?”宁元昭对计一舟心里的想法能猜得差不多。

计一舟点点头,真是个聪明孩子。

满打满算三十多亩,差不多2.8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再除去预留出来过人的地方,其实也剩不下多少。

计一舟突然抱着宁元昭傻笑,“嘿嘿嘿,那我先去把冰卖了,把钱拿回来买地。”

反正他现在都是商户了,多买些地回来当大地主又咋了。

他们村子里入目皆是土地,他想坐拥千亩良田有点困难,千亩田还是可以的。

“那你准备什么时候去?”宁愿招揽着他的腰,靠在灶台上,“不如等徐家送药材的时候问问他们家要不要得了。”

反正他们家有钱,虽不是启中首富,至少也前三了。

之前约定好六月初把药材送来,这眼看着也没有几天了,到时候工坊也不知道能不能建成。

“建工坊的总共有多少人呐?”,计一舟今天跟个陀螺似的,一直转,还没仔细数呢。

“四十二个,再加上宁阿婆的孙子,宁无福。”

“无福?怎么取这样一个名字?”计一舟问。

听着怪别扭的。

“这里的孩子十二岁才取大名入族谱,他还不到六岁就没了双亲,宁阿婆说他生来就没福气,所以……”宁元昭不忍心再说下去。

“哎,可怜孩子,”计一舟注意到这孩子的姓氏,“他咋跟奶奶一个姓?”

“他爷爷是入赘的,他爹就跟着宁阿婆姓的呗。”

“那你说,他们四十几个人要干几天能把工坊盖好?”计一舟还是比较关心这个,不然药材来了都没地方放。

人家一马车一马车拉过来的,总不能又收进空间到时候再运几次吧。

很麻烦的。

“最快也要十来天吧,虽然人多,但是工坊还挺大的。”宁元昭估计。

“那好吧,那这段时间咱就没啥事儿要忙了,你就在家安心看书带小宝收艾草以及伺候计一舟,”计一舟蹭蹭宁元昭,“我每天去镇上把猪板油拿回来,还能趁这个工夫带伞只给去山上开开荤……”

再要不就是给工地那边送点水,看看缺啥的就行。

天气太热了他也不愿意在家里熬猪油,等工坊能开门的时候让别人去做吧,反正都是要发工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