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玄幻魔法 > 古代奇事录 > 第116章 阴司传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在很久很久以前,古老的华夏大地流传着各种神秘的传说,其中关于阴曹地府和阎王爷的故事,更是让无数人敬畏又好奇。中国古代原本并没有关于阎王的观念,那时人们对死后世界的认知,更多地与本土宗教道教所信仰的东岳大帝相关。泰山,被视为连接人间与冥界的神秘之地,东岳大帝这位民间崇拜的泰山神,掌管着人的生死,是冥界的主宰。在《封神榜》的传说里,骑奶牛的神勇大将军武成王黄飞虎,死后被封为东岳大帝,肩负起守护冥界、决断生死的重任。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从遥远的古代印度传来了佛教的声音。佛教的思想如同涟漪,在华夏大地上逐渐扩散开来。其中,关于阎王作为地狱主神的信仰,也开始在中国流行。“阎王”这个词,是从梵语中音译过来的,它的原名叫阎魔罗阇,本意是“捆绑”,专门用来捆绑那些有罪的人,所以阎王也被译作“阎罗(王)”“阎魔(王)”“琰魔”等。

在古代印度神话中,阎王是管理阴间的神,印度现存最古老的诗集《梨俱吠陀》中,就已经有了关于阎王的传说。那时,阎王的形象在古印度有着众多不同版本的传说,其观念的形成或许比这诗集还要更早,来源也不止一处。而当佛教创立后,便沿用了阎王的观念,认定阎王是管理地狱的神。这一信仰传入中国后,与本土的道教信仰系统相互碰撞、融合,逐渐演变出了具有汉化色彩的阎王观念——十殿阎罗。

在人们的想象中,阴曹地府有着严密而复杂的神职人员分布。地位最高的是天齐仁圣大帝,他掌管着大地万物生灵,拥有着无上的威严,而北阴酆都大帝,同样在冥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他们之下,是五方鬼帝。东方鬼帝蔡郁垒、神荼,治理着“桃止山”的鬼门关,那是阴曹地府的入口,所有鬼魂都要从此处经过;西方鬼帝赵文和、王真人,守护着“嶓冢山”;北方鬼帝张衡、杨云,管理着罗酆山;南方鬼帝杜子仁,坐镇罗浮山;中央鬼帝周乞、稽康,治理“抱犊山”。这些鬼帝们,各自守护着一方,维持着冥界的秩序。

再往下,便是罗酆六天,这里的每一座天宫都有其独特的作用和职责。纣绝阴天宫、泰煞谅事宗天宫、明晨耐犯武城天宫、恬昭罪气天宫、宗灵七非天宫、敢司连宛屡天宫,这些天宫的名字听起来神秘而又威严,它们共同构成了阴曹地府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最为人们所熟知的,当属十殿阎罗。阎罗王被认为是地狱的主宰,掌管着地狱轮回。大约在南北朝期间,阎王的信仰从印度传入中国,经过与本土道教信仰的融合,逐渐形成了十殿阎王的说法。在中国佛教中,十殿阎罗之说源于唐代,相传天帝册封阎罗王,由阎罗王统率地狱和五岳卫兵。地狱被分为十殿,每殿都有其主和名号,他们统称十殿阎王。

第一殿秦广王蒋(广明王蒋子文),他的诞辰是二月初一日(一说为二月初二日)。秦广王专司人间寿夭生死,统管吉凶。他的鬼判殿位于大海沃礁石外,正西黄泉黑路。但凡善人寿终之日,便有接引使者前来,引导他们往生。而那些功过两平的男妇,则会被送交第十殿发放,重新投生人世,或许男转为女,或许女转为男,一切都依业缘分别受报。至于那些恶少,会被押入殿右的高台,这高台名为孽镜台。孽镜台高一丈,镜大十围,向东悬挂,上面横刻着七个大字:孽镜台前无好人。当那些恶魂被押到此处,自会看到自己在世时内心的险恶,以及死后奔赴地狱的危险。此时他们才会明白,万两黄金带不来,一生惟有孽随身。照过孽镜之后,便会被批解到第二殿,接受刑罚,在地狱中受苦。

第二殿楚江王历,三月初一日诞辰。他司掌大海之底,正南沃石下的活大地狱。这座地狱纵广五百由旬,其中还设有十六小地狱,每一个小地狱都有着残酷的刑罚,如黑云沙小地狱、粪尿泥小地狱、五叉小地狱等,每一种刑罚都让人胆战心惊。

第三殿宋帝王余(宋帝明王),二月初八日诞辰。阳世之人,若不思君德最大、民命为重,居官位享俸禄却不坚守臣节、不顾民命,士庶见利忘义,夫妻之间不义不顺,受恩却不报答,奴仆负家主,书役兵隶负本官管长,伙伴负财东业主,或者犯罪越狱、军流逃遁,因管押求人具保却负累官差亲属等事,且长久不忏悔,即便做过善事,也会被发入各重地狱受苦。若是犯了讲究风水、阻止殡葬、造坟掘见棺却不罢垦换穴、有损骨殖、伦漏钱粮、遗失宗亲坟冢、诱人犯法、教唆兴讼、写作匿名揭帖退婚字据、捏造契议书札、收回钱债券据却不注不掣套描花押图记、添改帐目、遗害后人等事件,会根据事犯轻重,被大力鬼役带入大狱,再发往相应的小狱受苦,受满刑罚后转解第四殿,加刑收狱。

第四殿五官王吕(官明王),二月十八日诞辰。他司掌大海之底,正东沃石下的合大地狱,此地狱同样广五百由旬,也设有十六小地狱,像池小地狱、蝥链竹签小地狱、沸汤浇手小地狱等,每一个小地狱都充满了痛苦与折磨。

第五殿阎罗王包(阎罗天子包拯),正月初八日诞辰。原本他位居第一殿,却因怜悯屈死之人,屡屡放他们还阳伸雪,故而被降调司掌大海之底东北沃石下的叫唤大地狱,并兼管十六诛心小地狱。但凡一切鬼犯,被发至本殿者,都已经在诸狱受罪多年。即便有在前四殿查核无甚大过的,每各按期七日,解到本殿;若查毫不作恶,尸至五七日,未有不腐者。鬼犯们常常会说在世尚有未了善愿,诸如修盖寺院桥梁街路、开河淘井、集劝善书章未成、放生之数未满、父母尊亲生养死葬之事未备、受恩而未报答等等,哀求准放还阳,并发誓必做好人。然而,阎罗王包拯会说:“汝等,昔时作恶昭彰,神鬼知你。今船到江心补漏迟,可见阴司无怨鬼,阳间少怨人。真修德行之人,世间难得。今来本殿鬼犯,照过孽镜,悉系恶类,毋许多言,牛头马面,押赴高台一望可也。”这高台便是望乡台,面如弓背,朝东西南三向,湾直八十一里,后如弓弦,坐北剑树为城,台高四十九丈,刀山为坡,砌就六十三级。善良之人不会登上此台,功过两平者已发往生。只有恶鬼,才能望乡甚近,他们能看见能听见阳间老少的语言动静。看到阳间的人遗嘱不遵,教令不行,凡事变换,逐件改过,苦挣财物却搬运无存,男思再娶,妇想重婚,田产抽匿,分派难匀,向来帐目清揭复浊,死欠活的难少分文,活欠死的奈失据证,彼此胡赖,搪塞不逊,一概舛错,尽推死人。三党亲戚,怀怨评论,儿女存私,朋友失信。即便有几个想念前情,抚棺一哭,也不过是冷笑两声,更有恶报,男受官刑,妇生怪病,子被人嬲,女被人淫,业皆消散,房屋火焚,大小家事,倏忽罄尽。作恶相报,非独阴魂。鬼犯们闻见之后,便会被押入叫唤大地狱内,细查曾犯何恶,再发入诛心十六小地狱受苦。小地狱内,各埋木桩,铜蛇为链,铁犬作墩,捆压手脚,用一小刀,开膛破腹,钩出其心,细细割下,心使蛇食,肠给狗吞。受苦满日,止痛完肤,另发别殿。

第六殿卞城王毕,三月初八日诞辰。他司掌大海之底,正北沃石下的大叫唤大地狱,广大五百由旬,四围另设十六小地狱,如常跪铁砂小地狱、屎泥浸身小地狱、磨摧流血小地狱等,每一个小地狱都让人毛骨悚然。

第七殿泰山王董,三月二十七日诞辰。他司掌大海之底,西北沃石下的热恼大地狱,周围广五百由旬,并另设十六小地狱,像恤自吞小地狱、冽胸小地狱、笛腿火逼坑小地狱等,刑罚之残酷,令人胆寒。

第八殿都市王黄,四月初一日诞辰。他司掌大海之底正西沃石下的大热恼大地狱,此狱纵广五百由旬,另设十六小地狱,如车崩小地狱、闷锅小地狱、碎剐小地狱等,每一种刑罚都是对罪恶的严惩。

第九殿平等王陆,四月初八日诞辰。他司掌大海之底,西南沃石下的阿鼻大地狱,圜叠绕广八百由旬,密设铁网之内,另设十六小地狱,敲骨灼身小地狱、抽筋擂骨小地狱、鸦食心肝小地狱等,在这里,罪恶的灵魂将受到最严厉的惩罚。

第十殿转轮王薛,四月十七日诞辰。他的殿居幽冥沃石外,正东直对世界五浊之处。设有金银玉石木板奈何等桥六座,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分别核定,发往四大部洲何处,该为男女寿夭富贵贫贱之家投生者。他会逐名详细开载,每月汇知第一殿,注册送呈酆都。阴律规定,凡胎卵湿化,无足两足四足多足等类,死后都要经过轮推磨转。或年季生死,或朝生暮死,翻覆变换,为不定杀,为必定杀之类,概令转劫所内,查较过犯,分发各方受报,岁终汇解酆都。

在中国民间,阎罗王的形象深入人心。人们认为,阎罗王是天帝的下属神,管理着阴曹地府,司职人之生死祸福,役使鬼卒,追摄罪人。在民间的传说中,人死后,灵魂都要前往阴曹地府报到,接受阎罗王的审判。阎罗王有一本神秘的生死簿,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一个人的寿命长短。当某人阳寿已尽的时候,阎罗王就会派遣下属无常鬼去把人的魂魄押解到阴曹地府。有一句俗语说:“闾王判你三更死,不得留人到五更。”从这句话中,便能感受到阎罗王的威风和决断力。阎罗王的判决,取决于此人生前行事的善恶。生前积德行善立功的人,阎罗王会让他成为神仙,或者给他一个好的来世;生前行凶作恶的人,阎罗王会让他下地狱,接受各种惩罚,或给他安排一个不好的来世。这体现了因果报应、抑恶扬善等民间信仰在阎罗王观念上的深刻烙印。

在中国人的观念中,阎罗王作为统率成千上万青面獠牙、狰狞凶恶的鬼怪的鬼界首领,却不令人极端恐惧,也不令人生厌,反而觉得阎罗王比较亲善,就像一个雍容高贵的人间帝王。民间还流传着许多关于阎罗王的故事,比如唐人张读《宣室志》中就记载了上帝令司命册立阎罗王,以五岳将卫拱天帝使者的故事。从唐代开始,民间兴起了地狱十王之说,称地狱分为十殿,每殿各有一王主之,十王分居地狱十殿。有人说阎罗王是十王总管,也有人说阎罗王因同情屈死鬼,屡屡放还现世报怨,遂被贬为第五殿之王,后来实在难以分辨清楚,因阎罗王名气最大,人们干脆统称之为“十殿阎罗”。尽管如此,民间信仰最广泛的还是主持阴司正义的地狱主宰阎罗王。

曾经有一个叫李福的人,一生作恶多端。他欺男霸女,抢夺他人财物,无恶不作。当他死后,魂魄被无常鬼押解到了阴曹地府。在经过鬼门关后,他来到了秦广王的鬼判殿。秦广王看着他,眼中满是威严,命人将他押到孽镜台前。李福看到镜子中自己生前的种种恶行,吓得瘫倒在地。随后,他被批解到第二殿,在楚江王的活大地狱里,他受尽了各种刑罚的折磨。然而,他的罪孽深重,又被转解到其他各殿,每到一处,都要遭受难以想象的痛苦。

与之相反,有一个叫王善的人,一生积德行善。他乐善好施,帮助邻里,修建桥梁,救济穷人。当他寿终正寝后,接引使者将他带到了阴曹地府。秦广王查看生死簿后,面露微笑,称赞他的善行。随后,他被送往第十殿,转轮王根据他的善业,为他安排了一个富贵的来世,让他投生到一个善良的大户人家,享受荣华富贵。

这些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成为了人们敬畏鬼神、劝人向善的生动教材。人们相信,善恶到头终有报,无论生前还是死后,都要秉持善良的本心,做一个好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阎罗王的信仰与中国本土文化不断融合,产生了许多有趣的变化。在绘画和雕塑作品中,阎罗王的形象逐渐变得更加汉化。他不再是古印度神话中那种陌生的模样,而是身着华丽的官服,头戴冕旒,手持生死簿,端坐在威严的宝座上,就像一位古代的帝王。在文学作品中,阎罗王的故事也被不断演绎。有的小说中,将阎罗王描绘成一个公正无私的审判者,他明察秋毫,能够看透人心的善恶,对每一个鬼魂都做出公正的判决。有的故事里,阎罗王也会面临各种挑战和困境,比如与邪恶的妖怪斗争,或者解决阴曹地府内部的纷争。这些故事不仅丰富了阎罗王的形象,也反映了人们对正义、公平的追求。

在民间的祭祀活动中,人们也会向阎罗王祈福。他们希望阎罗王能够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健康,免受灾祸。每逢节日,人们会准备丰盛的祭品,摆放在供桌上,向阎罗王表达敬意和祈求。而在道教和佛教的发展过程中,阎罗王的地位和职责也不断被重新诠释。道教将阎罗王纳入自己的神仙体系,赋予他更多的道教色彩;佛教则强调阎罗王在因果轮回中的作用,认为他是执行因果报应的重要角色。这种文化的融合,使得阎罗王的信仰更加深入人心,成为了中国民间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