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金三角1951 > 第155章 猎头行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朱江收到克耶方面的请示后做出指示 ,同意接受克耶独立军的归降。

归降条件是,克耶独立军编入掸邦革命军301旅,各级干部从301旅抽调,从此没有单独的克耶独立军的建制。

坤丁司令离开克耶独立军,到景栋担任政府领导职务。具体职务到景栋后再安排,其地位不低于玛苏。

坤丁决定归降之前就已经想明白了,就欣然答应。

于是克耶邦的独立武装势力被瓦解,克耶邦局势得以稳定。

剩下孟邦的独立势力,成不了气候,不足为虑,迟早也会被搞定。

至于德林达依省,本就是以缅族为主的地区,不存在独立的问题,用武力控制就行。

东南地区的局势逐渐稳定。

这天,朱江在看中文的《缅甸商报》,看到这样一条消息《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家代表团将访问缅甸》。

内容是,一九五七年五月十日至五月十八日期间,二十人的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将到缅甸访问。

这批科学家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医学、农业科技、地质勘探、电子机械等方面的专家学者。

这批科学家都是国内有名的学者,朱江前世都听说过。

他马上叫办公室的人把最近两个月国内的主要报纸找出来。

一看不要紧,一看才发现,几个月来,这些个科学家大多在报纸上发表过文章,献言献策,批评时政,有的没有发表文章,但接受过采访,说的话,和那些文章内容也差不多。

朱江知道,等这批科学家回去,暴风雨就会来临,当中的绝大多数人将会被打成右派。

一旦被打成右派,就会进行批斗,然后开除公职,甚至身陷囹圄。最轻的,也会在单位被边缘化,不能从事本职工作。

而要翻身,则要等二十年。

很多人熬不过二十年。

就是熬过二十年,这二十年光阴也浪费了。

朱江想把这批科学家留下来。

他将这个想法告诉陈明礼。

他当然不能说这批科学家回去会遭难,毕竟这事还没发生,他不能让人认为他未卜先知。

他只能说,现在掸邦的发展急需人才,但自己培养需要时间,要想最快获得人才,只能采取特殊方式。

陈明礼虽然并不十分赞同,但还是勉强同意了。

因为朱江说,只要把这批科学家弄到这里,他保证让科学家们死心塌地,安心待在这里。

朱江当然能够做这样的保证,一个月之后,只要让科学家们看国内的报纸,他们就踏实了。

这个任务交给朱老三。

朱老三当然不需要自己亲自出马,毕竟他现在是公安部长。

时间紧急,朱老三马上成立专案小组,组长叫岩威,是傣族人,会缅语。

行动代号就叫猎头行动。

猎头行动小组从大其力前往泰国,到清莱坐飞机前往仰光。

朱江同时发电给刘富贵,叫他组织特战人员,从毛淡棉出发,前往仰光接应。

刘富贵立即在部队里面抽调精干人员组成特战队。

特战队员都要求能说缅语。

特战队员化装成商人,把武器放在行李里面,乘船前往仰光。

仰光和毛淡棉隔海相望。特战队比猎头行动小组先到仰光。

五月十日那天,猎头行动小组和中国科学家代表团同一天到达仰光,差点在机场碰面。

行动小组和特战队会合。

特战队已经提前做好很多工作,租赁车辆和船只,考察线路等等。

缅甸的报纸报道了中国科学家的行程。他们将在仰光待五天,在曼德勒待三天。

在仰光期间,主要是拜访缅甸教育部,到仰光大学交流考察,参观仰光名胜。

行动必须在仰光期间完成。

前两天,行动小组跟在代表团后面,了解代表团的人员情况和活动规律。

观察发现,代表团除了二十名科学家,还有一名领队,估计是领导,还有一名翻译,一共二十二人。

代表团住在斯特兰德大酒店,缅甸方面并没有给代表团安排安保人员。

没有人想到会有人打科学家的主意。

经过两天的观察,岩威决定第三天行动。

五月十三日晚上,经过一天交流行程的代表团成员回到酒店休息。

一辆大客车慢慢驶来,停在酒店门前。

一个西装革履的人从客车上面下来,直接走进酒店,来到酒店前台。

这人操着一口流利的缅语,告诉前台,自己是政府官员,前来通知住在斯特兰德酒店的中国客人,有重要领导人要接见中国客人,请前台帮助通知客人,立即下来,乘车去政府大楼。

前台听到是政府官员的命令,立即给中国客人的房间打电话,一个个中国客人,有的还在洗漱,有的已经睡下,听到通知,纷纷行动起来,很快就一个个下楼,来到大厅。

西装革履的人,见到中国客人后,先给客人行合十礼,然后用缅语对他们说,内阁总理吴努临时要会见中国客人,请客人们马上坐车前往政府大楼。

翻译将通知告诉代表团成员,成员们听到是总理会见,表情都严肃起来。

于是一个个跟着走出酒店大厅,登上等待的大客车。

待全部代表团成员登上客车,一声油门声响,大客车疾驰而去。

大客车先在城市的主道行驶一段,然后朝郊外驶去。

代表团的人心里觉得有异 ,但没有多想,也没有人发问。

客车越走离开城区越远,两边的景物越来越荒凉,车上的乘客终于忍不住了。

“怎么回事?这是要把我们拉到哪里去?”

“你们是什么人?”

翻译把这些疑问向司机和车上的其他人发问,但没有人回答。

代表团成员感到了恐惧不安。

车辆继续行驶,代表团成员的不安越来越强烈。

终于,大客车停了下来。

代表团成员朝外面一看,只见外面是树林,黑漆漆的什么都看不清。

司机打开车门,有人叫代表团成员下车。

下车一看,四周都是戴着头罩、端着武器的人。

原来遇到了绑匪。

等代表团成员全部下车,绑匪们将代表团成员一个个双手捆住,眼睛用黑布蒙上。

绑匪将代表团的领队和翻译拉出来,用缅语对他们说:“放你们两个回去,叫吴努政府准备二十万美元,我们得到美元后就会放人。时间和地点,明天下午我们会通知的。”

于是将领队和翻译两人拉上车,关上车门,司机倒车后,将车开回去。

开到路上,将两人放下去,然后客车继续行驶,转眼不见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