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汪奕东听完爷爷和孙女的对话,忽然间明白了什么。

“老板结账,面不用上了。”汪奕东把100元钱放在前台,转身跑了出去。他顺着人流,穿过公园,跑到河边。

他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沿河两岸摆放着一束束鲜花,点燃的白蜡烛,红灯笼,还有一些燃尽的纸灰。

小镇的人们是在追思一位故人,莫非是自己的父亲?悲恸的情绪顿时袭上汪奕东的心头。他沿河岸快步走着,他要寻找一位长者,去询问发生的事情。

快到桥下的时候,汪奕东看到了一个佝偻的身影,他急忙走过去。

“大娘,晚上好!”说着,他蹲在老人的身边,拿起老人的纸钱,放在了燃烧的火焰中。

老人抬起头,借着火光,看了一眼汪奕东。老人没说话,自己在那里念念有词。

“孝贤,多买几件厚衣服,天冷了。如果没有喜欢的样式,就买几块布料,自己做。今天是你救人,离开我们的日子,大家都来看你了。”

汪奕东听到这些话,站起身,离开老人一段距离,他跪下来,对着面前的这条河,不停的磕头,泪水顺着脸颊不停的流淌。

爸,爸,儿子来了!你看看我,看看我呀!汪奕东长跪不起。老人自顾着悲伤,似乎没有看到汪奕东的反应。

过了许久,老人艰难地站起身,拿起身下的小板凳,她大声咳嗽着,步履蹒跚,准备离开。

汪奕东听到声音,转过头,看到老人走路吃力的样子,他急忙站起身,跑过来。

“大娘,我送您回家吧。”

老人点点头,“听你说话的口音,是外地人。”

“是啊,大娘。”

“我们小镇是不排斥外地人的,多住些日子。”

“谢谢大娘的邀请。大娘,晚上灯光不好,最好不要出来。”

“我平时都是在家的,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我必须出门。”

“大娘,您能给我讲讲,发生了什么事吗?”

“36年前的今天,有个叫汪孝贤的青年,为了救一个落水的孩子,丢了性命。”

“他当年带着媳妇儿,从北方来到这个小镇,举目无亲,住我的房子,开了一个裁缝铺。我们相处的和亲人一样。那对小夫妻特别恩爱,他们心地善良,手脚勤快,除了给我钱,还经常帮我干活……”

“大娘,您知道汪孝贤埋在什么地方了吗?”

“一开始埋在后面的山上,大约在十年前,他救的那个孩子把他接走了。”

“那您知道那个孩子的姓名吗?”

“上哪里去知道啊?当时那个孩子应该是五六岁的样子,这里唤小孩儿,从来不喊大名。好像是姓沈,我没记错的话。烧完头七,沈家人就连夜搬离了这个小镇。出了这么大的事儿,沈家人心里愧疚,也能理解。”

大娘叹了一口气,接着说道。

“后来孝贤的媳妇想不开,投河自尽,被外地的一个单身汉救走了,从此下落不明。”

汪奕东和老人一路走着,一路聊着,不久就到了老人的院子。

送老人进屋的时候,汪奕东看见房门上贴着“光荣之家”的门牌,看着屋内简陋的摆设和桌子上摆放的一张照片,他断定这是个军烈属之家。

“孩子,你先坐一下,我给你拿一样东西”,老人走进厢房。

趁老人不在的功夫,汪奕东从钱包里掏出一沓现金,压在了桌子上的照片下。

老人从厢房出来,抱着一个粗布包袱。

“孩子,你看。”

汪奕东接过包袱,放在椅子上,打开一看,里面全是婴儿的衣服,单的,棉的,各种款式。

“这是孝贤和他媳妇儿,给他们未出生的孩子做的。送给你吧,我岁数大了,也保存不了几天了。”

“好的,大娘,谢谢您。大娘,您保重!我先走了。”汪奕东没有坦白自己的身份,他怕大娘问起母亲的现状,如果实话实说,徒增大娘的悲伤,而自己又不想对大娘撒谎。

看着汪奕东的背影,老人自言自语,孝贤,你们汪家后继有人了,今天也圆了我一个心愿,看到了你的孩子,把那些衣服也送给他了,我死也瞑目了。

原来,当老人看到汪奕东的那一刻,就差不多判断出汪奕东的身份,因为他长得和汪孝贤太像了。

她念念有词,是故意说给汪奕东听的,她暗中观察汪奕东的反应。她咳嗽两声,是故意给汪奕东听的,如果他跟上来,那就说明他们父子的缘分到了,她将告诉汪奕东真相。

所有的一切,都在不露声色中进行。汪奕东不说破自己的身份,她也不方便过问。

汪奕东抱着衣服,买了纸钱,返回了河边。

“爸,过几天就是寒衣节了,多添几件衣服。虽然不孝儿子,来晚了,但是这里的人们没有忘记你……”

汪奕东坐在桥下,看着潺潺的河水在月光下泛着轻柔的光。他和父亲说着这些年的经历,思考着怎么能找到父亲的下落。就这样,不知不觉,他在河边整整坐了一夜。

天蒙蒙亮的时候,汪奕东返回了民宿,他洗了一个澡,躺在床上入睡了。

汪奕东醒来,已是中午。他独自来到小镇的后山。

深秋季节,田野五彩斑斓,群山层林尽染,满目皆是醉人的秋色。在山坡上一片向阳的地方,汪奕东发现了一片墓地。

打扰各位先辈了,汪奕东一边说着,一边寻找着。终于在一片坟墓中间,他看见一块空地,空地上长着一棵松树,松树旁立着一块木牌。汪奕东走上前,擦拭了一下木牌,依稀看出上面写着:父老乡亲,为了汪父永远享用沈家后人的香火,我把汪父接走了。SY。

汪奕东在这里站了很久很久。

下午,汪奕东饥肠辘辘地回到小镇。他找了一个饭馆,要了一碗馄饨。心里盘算着,吃过饭,要去公园,找那些大爷大娘去聊天,打听一下沈家人的去向。

小镇柯川生家。

昨天汪奕东在面馆突然结账,跑向河岸的一幕,被坐在门口吃面的柯川生尽收眼底。这个年轻人又来了,举止和相貌太像孝贤了。

“老太婆,怎么办?孝贤的儿子又找来了。”

“怎么办?凉拌!还是不能告诉他沈逸这个名字。你想想,现在风平浪静的不好吗?几十年都过去了,沈家人的伤口都愈合了,如果汪家人找上门,沈家人的伤口又一次被撕裂。如果汪家人不依不饶,要赔偿,或者讹一笔钱。到时候两败俱伤,孝贤能安宁吗?你要是说出去,好心办了坏事,你也不安心呀。”

“老太婆,听你的。我给老邓和老马他们打个招呼,不管谁问起,就说不知道。”

“对呀,老头子,相安无事多好,岁数大了,折腾不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