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朝皇帝往事 > 第56章 洪武四年二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角色

朱元璋:明朝开国皇帝,心怀天下,致力于建立稳定繁荣的大明王朝,对国家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民生等事务有着高瞻远瞩的规划和决策。

李善长:虽已致仕,但仍在朝堂有一定影响力,足智多谋,对国家事务有着深刻理解,常为朱元璋提供建议。

汪广洋:中书右丞相,负责协助朱元璋处理政务,对朝廷各项事务的协调和执行起着关键作用。

胡惟庸:中书左丞,精明能干,渴望在朝堂上施展抱负,积极参与各项事务的决策和讨论。

耿忠:大同卫都指挥使,熟悉大同边地情况,深知当地军事后勤和民生的艰难,为解决问题向朝廷建言。

曹兴:晋王相,为晋王府的建设和相关事务出谋划策,关注王府的发展和地方的稳定。

刘惟谦:新任刑部尚书,肩负着司法公正和维护国家法律秩序的重任,聆听朱元璋的教诲,力求做好本职工作。

礼部尚书:掌管国家礼仪制度,对祭祀、朝会等礼仪活动的安排和规范负责,参与制定和执行相关礼仪规定。

吏部尚书:负责官员的选拔、任免、考核等事务,对朝廷官员的任用和管理有着重要决策权。

户部尚书:主管国家财政和经济事务,对税收、物资调配、盐政等方面有着深入了解和管理职责。

工部尚书:负责工程建设,包括宫殿修建、水利设施、农具采购等,执行朝廷的工程建设任务。

地方官员代表:来自各地的地方官员,如大同、金华、慈利县等地,他们了解当地实际情况,向朝廷汇报问题并接受朝廷的政策指令。

董遵: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的右丞,代表刘益前来投降,表达对明朝的归附之意。

第一幕:礼仪定制,规范朝堂

时间:洪武四年二月乙卯朔

地点:应天,奉天殿

旁白:奉天殿内,气氛庄重,大臣们整齐排列。侍仪司官员出列,向朱元璋奏请侍仪舍人等的服饰定制。

侍仪司官员(跪地,恭敬地说):陛下,如今文武百官朝服已有定制,然侍仪舍人、引班、执事等尚无统一规制,恳请陛下定夺。

朱元璋(微微点头,看向中书省官员):中书省有何建议?

汪广洋(出列,拱手行礼):陛下,臣等商议,拟定侍仪舍人等冠进贤冠无梁,服绛色衣,蔽膝及履袜、革带、大带、槐笏与九品同,不用中单,如此既符合礼仪规范,又能彰显其职责身份。

朱元璋(思考片刻,说道):准奏。礼仪乃国家之颜面,不可有丝毫马虎。务必确保服饰制作规范,让朝堂礼仪更加庄重有序。

礼部尚书(出列,领命道):臣遵旨,定会严格监督服饰制作,保证符合规制。

第二幕:军事后勤,保障边地

时间:丙辰日

地点:应天,奉天殿

耿忠(出列,跪地,神色忧虑):陛下,大同边地因多年战乱,城荒粮缺,运粮极为困难。臣恳请朝廷拨太原、北平、保安税粮至大同,同时请蔚、忻、崞民丁与军士一同修浚大同城堑,以解燃眉之急。

朱元璋(眉头微皱,关切地问):诸位爱卿,有何良策?

胡惟庸(上前一步,拱手说道):陛下,臣以为可从山东运粮十万石至平定州,再经山西行省转运至大同。同时,拨附近州县税粮,以补充大同粮草。至于民丁助修城堑,可激励地方百姓参与,增强边地防御。

朱元璋(点头赞同):此计可行。户部尚书,粮草转运之事,你务必安排妥当,不可延误。工部尚书,协调好民丁与军士修浚城堑,确保工程顺利进行。

户部尚书、工部尚书(齐声跪地):臣遵旨!

第三幕:祭祀任命,各安其职

时间:丁巳日

地点:应天,奉天殿

朱元璋:今日遣官祭三皇并释奠孔子,此乃国之大事,礼部尚书,你要确保祭祀仪式庄重肃穆。

礼部尚书(跪地,恭敬地说):陛下放心,臣已精心筹备,祭祀仪式定能圆满完成。

(接着,宣布官员任命)

朱元璋:以福建按察司副使吴庸为金华府知府,望其能在新岗位上,造福一方百姓。

(官员领命谢恩)

时间:戊午日

地点:应天,奉天殿

曹兴(出列,跪地奏道):陛下,臣为晋王相,现建议建晋王府兵民参建,选汉军充王府鼓手,朔蔚等州召商纳米中盐充边饷,如此可加快王府建设,充实边地军饷。

朱元璋:兵民参建可行,可加快工程进度。至于选汉军充王府鼓手,就依你所言。召商纳米中盐充边饷,户部尚书,你觉得如何?

户部尚书(出列,拱手说道):陛下,此计可调动商人积极性,充实边饷,臣以为可行。

朱元璋:好,此事就这么定了。各部门要协同合作,确保各项事务顺利推进。

第四幕:外交文化,人才凋零

时间:数日后

地点:应天,奉天殿

太监(高声通报):翰林侍读学士张以宁等自安南使还!

(张以宁的随从神色悲痛,跪地禀报)

随从:陛下,张大人卒于归途中。此次自安南归来,安南王陈日熞遣臣上表谢恩贡方物,然张大人未能亲见陛下,实在遗憾。

朱元璋(神色凝重,惋惜道):张以宁少贫苦好学,文学造诣极高。洪武元年起用为翰林侍读学士,奉使安南,朕还御制诗送之。如今他卒于道,实乃朝廷损失。诏有司还柩致祭,厚待其家人。

汪广洋:陛下仁厚,张大人泉下有知,也会感激陛下的恩遇。其《翠屏集》流传于世,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

第五幕:司法理念,公正为本

时间:又一日

地点:应天,奉天殿

朱元璋:朕任命刑部郎中刘惟谦为尚书。刘惟谦,你可知司法之重?

刘惟谦(跪地,恭敬地说):陛下,臣深知司法关乎百姓福祉,国家安宁。

朱元璋:仁义是养民膏粱,刑罚是惩恶药石。为政不能舍仁义专务刑罚,你用法时要体古人钦恤之意,像张释之、于定国那般公正断案,不可冤枉一个好人,也不能放过一个坏人。

刘惟谦:陛下教诲,臣铭记于心。臣定当公正司法,维护国家法律秩序。

第六幕:机构事务,各有安排

时间:同日

地点:应天,奉天殿

光禄寺官员(出列,跪地奏道):陛下,臣建议设内酒坊造酒,供御赐、燕享及其他祭祀,依宋“法酒库”例,如此可保障朝廷用酒需求。

朱元璋:准奏。务必保证酒的品质,不得有丝毫懈怠。

(接着,吏部尚书奏宣使、奏差考满任用事宜)

吏部尚书:陛下,有文学才能的宣使,可任有司之职;有干办之才的,宜于巡检内用;通儒吏的奏差,升令史、书吏;不通者,用为巡检、驿官。如此可让官员各展其长。

朱元璋:好,就依此执行。吏部要严格考核,确保官员任用得当。

第七幕:官员追封,彰显恩宠

时间:壬戌日

地点:应天,奉天殿

太监(神色悲痛,高声通报):湖广行省参知政事戴德卒于京师!

朱元璋(神色哀伤,叹息道):戴德为朝廷效力多年,如今溘然长逝,实乃可惜。诏赠开国翊运宣力武臣等,追封谯郡伯,子孙世袭指挥佥事,遣官护丧,给明器,葬盱眙,祭以少牢,给其家布、米,以彰显朝廷对他的恩宠。

众大臣:陛下仁厚,戴大人泉下有知,定会感恩陛下。

第八幕:祭祀制度,钱币调整

时间:甲子至丁卯日

地点:应天,奉天殿

朱元璋:甲子日,遣官祭马祖、先牧、马社、马步之神,礼部尚书,祭祀之事要用心。

礼部尚书:臣遵旨,定会按照礼仪规范,完成祭祀。

(乙丑日,诏太常司祭配享之位不用祝文、不别奏乐,丙寅日,祭太岁、风云雷雨等诸神,礼部尚书一一领命)

时间:丁卯日

地点:应天,奉天殿

户部尚书(出列,跪地奏道):陛下,因宝源局新钱部分无“京”字,致民间不用,影响市场流通。

朱元璋:命铸“大中洪武通宝”大钱为小钱,务必保证钱币质量,让百姓放心使用。工部尚书,此事你负责落实。

工部尚书:臣遵旨,即刻安排铸钱事宜。

第九幕:免税赏赐,惠及百姓

时间:戊辰至壬申日

地点:应天,奉天殿

朱元璋:戊辰日,诏免太平、镇江今年田租,壬申日,诏免宁国府今年田租。百姓乃国家之本,如今减免田租,让百姓休养生息。

地方官员代表(跪地,感激地说):陛下圣恩,百姓定会感恩戴德。

(己巳日朝日,辛未日,赐在京军士四万三千二百余人钱各三千六百文,犒劳军士,鼓舞士气)

地方官员代表:陛下,湖广澧州慈利县因蛮贼剽掠,致户口流亡、田多荒芜,恳请朝廷减免赋税。

朱元璋:诏免洪武三年田租千四百七十余石,地方官员要安抚百姓,组织百姓恢复生产。

第十幕:王府建设,军事安排

时间:某朝会

地点:应天,奉天殿

礼部尚书(出列,跪地奏道):陛下,奉先殿成,建于宫门内东南向,正殿五间,前轩五间。臣已拟定奉先殿祭祀仪物及祝文,每日朝晡皇帝及皇太子、诸王二朝,皇后率妃嫔进膳羞,每月朔荐新有具体品物,各节日祝文也有规定,请陛下审阅。

朱元璋(仔细审阅,点头说道):准奏。祭祀祖先乃大事,务必严格按照规定执行。

(接着,宣布军事任命)

朱元璋:以燕府左相淮安侯华云龙兼北平行省参政,左传高显兼大兴左卫指挥使,并给兼官之俸,望你们能尽职尽责,保一方平安。

华云龙、高显(跪地,领命道):臣遵旨,定当不负陛下重托。

第十一幕:经济民生,科举教育

时间:又一次朝会

地点:应天,奉天殿

朱元璋:命工部遣官往广东买耕牛,以给中原屯种之民。百姓以农为本,耕牛关乎农业生产,务必尽快落实。

工部尚书:臣遵旨,马上安排人员前往广东采购耕牛。

(河州卫指挥同知何锁南普等辞归,朱元璋下诏赏赐,后又因他们识达天命,加赐物品,以示恩宠)

时间:同日

地点:应天,奉天殿

中书省官员(出列,跪地奏道):陛下,中书省奏会试中式举人俞友仁等一百二十名。

朱元璋:科举乃选拔人才之重要途径,这些举人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礼部尚书,安排好后续的殿试等事宜,选拔出真正的人才。

礼部尚书:臣遵旨,定会精心筹备殿试。

第十二幕:神主龛制,司法盐政

时间:某日

地点:应天,奉天殿

朱元璋:朕将幸临濠,谕中书省臣制奉先殿四代帝后神主及龛要精致。礼部尚书,你有何建议?

礼部尚书(出列,跪地奏道):陛下,臣奏神主高一尺二寸等,龛高二尺等,饰以金镂、朱漆镂金龙凤花板等,如此可彰显皇家威严和对祖先的敬重。

朱元璋:准奏。务必保证制作精良,不得有丝毫差错。

(接着,中书省奏各处都指挥使司设断事司理军官、军人词讼,朱元璋批准,明确断事和副断事的品级)

时间:同日

地点:应天,奉天殿

户部尚书(出列,跪地奏道):陛下,臣已定淮、浙、山东中盐之例,商人输米不同仓,淮、浙、山东盐对应不同数量,如此可规范盐政,充实国库。

朱元璋:好,盐政关乎国计民生,要严格执行,不得出现徇私舞弊之事。

第十三幕:行政区划,行程变故

时间:又一次朝会

地点:应天,奉天殿

朱元璋:临濠乃兴王之地,朕欲置中都,应将傍近州县通水路漕运者隶之。省臣有何建议?

汪广洋(出列,拱手说道):陛下,臣等商议,以寿、邳、徐等九州及五河、怀远等十八县悉隶中都,如此可加强中都的建设和管理。

朱元璋:准奏。相关部门要做好行政区划调整的各项工作,确保平稳过渡。

(甲戌日,朱元璋前往临濠,壬午日还京师。然而,京师发生火灾,焚毁军民庐舍,地方官员紧急汇报)

地方官员(神色慌张,跪地奏道):陛下,京师突发火灾,焚毁众多军民庐舍,恳请陛下指示。

朱元璋:工部尚书,即刻安排人员帮助百姓重建家园,户部尚书,拨发物资,安抚受灾百姓。

工部尚书、户部尚书:臣遵旨!

第十四幕:归降叛乱,不同处置

时间:朝会

地点:应天,奉天殿

董遵(出列,跪地,献上降表):陛下,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以辽东州郡地图并兵马钱粮数遣臣等奉表来降。

朱元璋(龙颜大悦,说道):刘益识时务,朕嘉其诚。诏置辽东卫指挥使司,以刘益为指挥同知,望你们能为大明效力。

董遵:臣等定当忠心耿耿,为大明守好辽东。

(然而,潞州卒李海舍等结众谋叛,事觉被捕斩,刑部尚书汇报此事)

刘惟谦:陛下,潞州卒李海舍等结众谋叛,现已被捕斩,臣已依法处置。

朱元璋:对于叛乱之人,不可姑息。各地官员要加强防范,确保地方稳定。

众大臣:臣等遵旨!

第十五幕:朝堂总结,展望未来

时间:朝会结束前

地点:应天,奉天殿

朱元璋:诸位爱卿,本月朝堂所议之事,关乎我大明的方方面面。从礼仪定制到军事后勤,从祭祀文化到司法盐政,从经济民生到行政区划,每一项决策都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朕希望诸位爱卿,能够齐心协力,将各项政策落到实处,为我大明开创万世基业。

众大臣(齐声跪地,高呼):臣等定当竭尽全力,辅佐陛下,共创大明盛世!

朱元璋:退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