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生大明1635 > 第167章 大明脊梁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近段时日实在抱歉,更新较为缓慢,皆因时逢春节,90岁老祖父还遭遇严重流感住院。

常言道,养儿养女为防老,在下的父亲都七十岁了,照顾老祖父自然落在了孙辈身上,春节假期成了照顾病人,为此常常隔两三天才有所更新。

再次向各位看官致歉,感谢各位长期以来的支持。

特别为用户:

山中老男孩、、、mp40m45ppS、爱吃红烧肉丸的常羲、爱吃灯泡型糖果的林阁、爱吃白切鸡的丹阳仙尊、南岳的妹嬉等朋友加更。

感谢你们的为爱发电,感谢你们发表的中肯书评,世界因你们而精彩,谢谢!

......

话分两头。

今日京师动乱闹得沸沸扬扬,而宣府边墙一带却显得庄严且肃穆。

一大早,就在魏藻德跪于大明门差不多时候,牛家窑边墙内近两万禁军、京营兵、边军列队完毕。

崇祯皇帝早已坐上马车,等着人马齐备后出关。

随着王业浩一声令下,人马浩浩荡荡分成两队,从牛家窑其中两个堡门缓缓走出关外。

今日是个值得载入史册的日子,通过数万人二十多天打扫清理战场,大明烈士全部入土为安,鞑奴人头铸成的京观也已完成。

期间那些建奴与蒙古俘虏,均在明军刀枪监督下亲自筑京观。

把俘虏用于干这事儿,带给他们的心理震撼可想而知。

开始几天还有俘虏反抗或消极,自然迎来明军一阵拳脚与皮鞭。

关键平日饭吃不饱,白天不是焚烧同袍尸身,就是砌筑同袍的人头山。

晚上甲喇章京以上职务的鞑奴,还要接受军情处审讯。

阿敏、岳托之流受尽身心折磨,上至军国机密,下至草原与辽东贵族的诸多隐秘事儿,都被军情处掌握了个七七八八。

今日天子将带着他的文武将士,祭奠国家英雄,同时在敌人面前宣示大明武功。

为将声势搞得大些,除必要的留守人员及伤病将士外,本次参战官兵悉数参加。

宣府一地近9成官员,部分士绅及平民也被要求参与。

崇祯鸾驾于昨晚就已移驾牛家窑扎营,墙外负责监督京观及陵园建设的数万儿郎原地不动。

待祭祀完毕,北征部队将在关外整训和补充给养,而后挥师北上。

烈士陵园就在边墙外十余里,那座鞑奴人头铸成的偌大京观,阴森森矗立于陵园前方三里,永生永世向大明英烈臣服。

进入巳时,人员全部到位。

辽阔原野上旌旗招展,比禁军出征时那低调的阵仗,简直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近七千俘虏被圈在队伍最前方,在明军严令下匍匐跪地,一些反应较慢的俘虏,还被一通拳打脚踢伺候。

崇祯是讲人道的,但得看针对什么群体。

对于敌人,哪怕是俘虏也绝不可手软,20世纪苏联对鬼子俘虏那套折磨,值得他借鉴学习。

大明处于王朝最颓废之时,不来点硬的咋行,任何仁慈的国度,都需要建立在强大之上,而当下这些,都是在为强大作铺垫。

烈士陵园还得大兴土木,数月后才能最终完工。

不过英烈们全都入土,算是有了基本雏形,他们的君王,须虔诚地祭奠他的儿郎。

陵园正面搭建了一处宽阔的临时高台,高台分为上、下两级,最高处正中央摆着一具大鼎。

崇祯身穿元帅服站于台子下面级平台,酷似一个20世纪初期的督军。

那装束在文官百姓看来似乎有些怪异,不过散发出的那种威武霸气,却是龙袍不能给予的。

钱龙锡、王业浩、高文采、军中主要将领、宣大衙门高官站在皇帝身后,王承恩、方正化、李安邦紧护崇祯左右。

台子下方被锦衣卫围了几层,所有人全都表情庄重。

“陛下,吉时已到,请陛下降旨!”

钱龙锡走到近前,面向天子拱手,他是今天的“礼生”,也就相当于追悼会主持人。

“开始!”

“遵旨!”

钱龙锡转过身望向台下。

“天佑大明,我等在此告祭英灵,奉陛下口谕,祭祀开始,鸣炮!”

指令被数十个值星官向后一一传达,今日须确保每一个参加祭祀的人,都清楚这场仪式所有细节,传话的值星官动用了不少。

“砰砰砰...”

60门佛郎机炮打出60响,代表华夏文化中的10天干与12地支,组成60个甲子轮回。

之后两个百户单位分别鸣枪24响及28响,代表自古以来安葬亡者,需要讲究的24山与28宿。

“砰砰砰...”

枪炮声阵阵,令明军将士仿佛又回到多日前的金戈铁马。

胸中那团火焰再次被点燃,很多人不由自主双眼含泪。

在场很多官员平民,从没参加过如此庄重的集会,也没见识过大明神器带来的震撼,更没见到过皇帝。

今日有幸亲临,必将让他们终身难忘。

而那数千俘虏,心灵再次受到摧残,四周肃杀之气带给他们的,就是一种莫名的精神恐惧。

鸣炮鸣枪结束,钱龙锡摊开锦缎,高声朗诵起祭文。

祭文不长,全是之乎者也,除了饱读诗书之人外,普通人根本听不懂。

不过这就是传统,必要的东西不可缺少。

“青香护卫魂归路,向大明英烈进护魂香!”

钱龙锡收起锦缎,宣布接下来祭祀流程。

王承恩将三根高香点燃,双手递给皇帝。

除钱龙锡外,台上文武太监转身,崇祯上前几步,缓缓将高香插在大鼎之中。

“敬礼!”

值星官传递钱龙锡指令,所有将士将手掌直抵太阳穴,官员平民则弯腰鞠躬。

崇祯行着军礼,此刻他的手乃至身躯,都在不受控制微微颤抖。

他知道,自己胸中的波浪在不停翻滚,这种心情只有亲身经历,才能感受其中滋味。

眼前的大片山坡中,躺着一万四千多大明儿郎。

本次战死一万一千多,重伤不治者近两千,牺牲衙役及百姓千余,这些人,都是大明的精神脊梁。

战争就会带来牺牲,谁都想生在盛世年华,享受着美好生活。

然而,若没有先烈们前赴后继,所谓太平盛世,永远都不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