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走近一步,轻轻靠在黄管家怀里,黄管家顺势搂住她的肩膀,柔声道:“表妹,我知错了,既然王爷不同意,你就不用为我费心了,如今我在你身边也挺好的。”

郡主抬起头,望着他,目光中满是眷恋与不甘:“表哥,我不想你只是一个管家,我想让咱们的孩子有一个光明正大的身份。我盼着有朝一日,你能摆脱这卑微的地位,咱们能像寻常夫妻一样,不必再受他人眼色,不必再偷偷摸摸。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你是我倾心所爱之人,咱们的孩子会在众人的祝福下成长,拥有尊贵的地位与无尽的荣耀。”

黄管家听着郡主的这番倾诉,心中既感动又无奈。

他何尝不想给郡主这样的生活,可现实的困境却如同一堵高墙,横亘在他们面前。

他轻抚着郡主的发丝,低声道:“表妹,我又何尝不想。只是如今形势比人强,王爷那边态度坚决,咱们只能从长计议。你放心,我定会守在你身边,不离不弃,咱们慢慢寻机会。”

郡主又气道:“如今父王都发话了,咱们不能再像之前那样明目张胆地对付宋清风,得另想他法。”

黄管家说道:“那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郡主沉思片刻,眼中闪过一丝狡黠:“哼,宋清风不是在工部得意吗?咱们就从他最在乎的工部入手。他搞的那个流水线之法,虽说成效显着,但想必也得罪了不少人。”

黄管家连连点头:“表妹英明,我这就去安排。”

......

已是工部军器司员外郎的宋清风,深知研发火铳责任重大,愈加勤勉。

先是一头扎进了工部的藏书阁,将火铳的卷宗、文书,统统找出来,没放过任何一处有关火铳的只言片语。

从火铳最初传入本土的简略记载,到前朝匠人对其进行改良的点滴心得,皆一一摘录整理。

宋清风在现代可是佣兵,虽然只有两个月,但对枪械也算熟悉,本想着能凭借着这点知识再雄起一次,没想到现实“啪”的给了他一耳光。

如今的工艺根本无法满足造精密的枪械,根本没有足够结实的钢管。

于是乎,他频繁出入京城内外的兵器工坊,与经验丰富的老工匠们促膝长谈。

这些老工匠们一生与兵器打交道,虽大多目不识丁,却有着无比丰富的实操经验,他们亲手抚摸过火铳的每一道纹理,知晓其在铸造、组装过程中的细微难点。

宋清风边听边认真记录,不时提出自己的疑问,与老铁匠一同探讨解决方案,常常一谈就是数个时辰。

为了更直观地了解火铳实战中的问题,宋清风还特地前往军营,观摩士兵们日常的火器操练。

在尘土飞扬的校场上,他看到士兵们手忙脚乱地装填火药、瞄准射击,失误频出,问题着实不少。

如今的枪械,根本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实战。

宋清风紧锁眉头,深知这些问题若不解决,火铳便难以在战场上发挥最大效能。

回到工部后,宋清风将收集来的各方信息汇总梳理。

他发现,当前火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三个关键方面:一是铳管材质与工艺,导致耐用性差、易炸膛;二是火药装填设计不合理,效率低下且不安全;三是点火太慢,影响射速。

实际上工部里能工巧匠极多,有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但是为什么这么长时间依旧没解决,实在是朝廷上下,无人重视工匠。

在朝堂之上,官员们大多出身士绅阶层,自幼诵读经史子集,以科举入仕为荣,他们打心底里轻视工匠技艺,认为这些不过是 “奇技淫巧”,难登大雅之堂。

这种观念使得工匠们虽身怀绝技,却在地位上远低于官员,缺乏应有的话语权。

工匠们即便有真知灼见,也常常因身份低微而不敢畅所欲言,致使许多切实可行的改良建议被埋没。

兵器研发尤其是火铳这种新兴火器的改良,需要的资源甚多,可能留给火铳改良的就只剩些残次物料和普通匠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自然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匠人们为生活所迫,每日天不亮就得起身,奔赴工坊劳作。

忙碌一天下来,所得工钱仅够勉强糊口,家中若有个灾病,更是雪上加霜。

火器的研发,匠人们根本赚不到钱,所以无人愿意去搞。

宋清风深知,若想推动火铳改良,必须先解决匠人们的后顾之忧。

他即刻向工部尚书上书,详述匠人们的艰难处境,提议提高工匠待遇,设立专项奖励资金。

怀揣着满心期待,宋清风踏入公房求见。

尚书大人一脸疲惫地坐在案前,听完他的陈述,眉头紧锁,良久才开口:“宋大人,你的心思我懂,工匠们的难处我也知晓,可如今朝廷拨下的款项就这么多,各方都在喊缺钱,水利要修、漕运要保、宫殿营建不能停,哪哪都得用钱,实在是腾不出多余银子来给工匠涨工钱、设奖励啊。”

宋清风闻言,心下一阵失落,如今他也只是六品,权势不足,根本无力去改变现状,没有钱,现阶段诸多需要大额投入的改良方向只能暂且搁置。

一番斟酌后,他发现火药装填问题虽棘手,但凭借现有资源和工匠们的智慧,尚有解决的可能。

于是,他即刻奔赴工部工坊,召集一众经验丰富的工匠,将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

在工坊的简陋议事厅内,宋清风神色凝重却又满怀希望地说道:“诸位师傅,如今资金短缺,炼钢与引信研发只能暂缓,但咱们不能干等着。这火药装填问题,关乎火铳使用效率,若能解决,也可为前线将士增添几分胜算。我思量着,咱们可以从火药定量入手,确保每一包火药重量相同,如此一来,既能保证每次射击威力相对稳定,又能在装填时让士兵们心里有底,操作更为顺畅。”

工匠们听后,纷纷点头,眼中燃起斗志。一位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工匠率先开口:“宋大人所言极是,以往咱们调配火药,都是大致估摸,分量时多时少,这就导致火铳威力忽大忽小,装填时也手忙脚乱。若真能实现定量,那可是帮了大忙。只是这定量的活儿,得精细着来,稍有偏差,可就前功尽弃。”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起来。

宋清风见状,趁热打铁,组织工匠们分成几个小组,一组负责设计制作精准的火药量具,一组专攻火药的研磨、混合工艺,确保成分均匀,还有一组对现有的火铳装填结构进行改良,使其更适配定量火药的装填。

宋清风安排好事情后,他的时间就比较空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