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带着战神回明末 > 第124章 理念之争,探新文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24章 理念之争,探新文化

李若琏带来的南方消息,像一滴墨汁滴入清水,在朱由检心中晕染开来。

南方一些地方,传统戏曲班子遭受打压,取而代之的是些……

怎么说呢,李若琏形容得磕磕巴巴,说是些“奇装异服,怪腔怪调”的表演。

朱由检立刻嗅到了危险的气息,这可不是小事!

文化传承,兹事体大!

“岂有此理!朕好不容易把这大明文化复兴的火苗点燃,怎能容忍宵小之辈肆意妄为?”朱由检猛地一拍桌子,龙颜大怒,吓得李若琏一哆嗦,差点跪倒在地。

“南方的事,必须严查!给朕彻查清楚,到底是什么人在背后搞鬼!”

这股怒火迅速蔓延至整个朝堂,原本轻松的氛围瞬间凝重起来。

大臣们面面相觑,大气也不敢出,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撞到枪口上。

谁都知道,皇上对文化复兴的重视程度,那可是堪比江山社稷的大事!

为了避免类似事件在京城发生,朱由检决定主动出击,探索新的文化形式,进一步巩固文化复兴的成果。

他龙行虎步,直奔京城书院,打算在那里和年轻学子们聊聊,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

“朕以为,我大明的文化,不能一味地抱着老黄历不放!要创新!要与时俱进!”朱由检站在讲台上,慷慨激昂地发表着自己的“文化新主张”。

他提出要打破传统戏曲的限制,鼓励创作反映现实生活的新作品,甚至可以借鉴一些西方的艺术形式。

此言一出,台下顿时炸开了锅。

年轻学子们本就思想活跃,一听皇上这番“惊世骇俗”的言论,更是兴奋不已,纷纷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皇上圣明!这才是真正的文化复兴!”一个激进的学子激动地站起来,大声附和道。

“是啊!我们不能总是抱着老一套不放!要创新!要突破!”另一个学子也跟着起哄。

很快,整个书院都沸腾了,学子们围绕着朱由检提出的新理念,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书院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仿佛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这古老的学府。

看着眼前这番景象,朱由检满意地点了点头。

看来,他的新理念比预想的还要受欢迎。

然而,他并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皇上,门外有人求见,说是……孔秀才。”一个小太监战战兢兢地走到朱由检身边,低声禀报道。

朱由检眉头微微一皱,一股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

“孔秀才?他来干什么?”朱由检心中暗道不好,这老小子是个出了名的顽固派,最是看不惯新事物。

怕是来者不善啊!

果然,孔秀才一进门,就摆出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指着朱由检的鼻子就开始喷:“皇上!您这是要亡了大明啊!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怎能说改就改?这简直是……是……离经叛道!是大逆不道!”

他身后的几个老学究也跟着附和,一个个摇头晃脑,像是死了爹妈一样。

“孔老先生,时代在进步,文化也要发展嘛!不能总是抱着老一套不放!”一个年轻学子忍不住反驳道。

“放肆!你懂什么?老祖宗的智慧岂是你能理解的?”孔秀才吹胡子瞪眼,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我……”那学子还想再说什么,却被朱由检拦住了。

“孔老先生,朕知道您是忠于大明,但时代不同了,我们也要有新的思维方式。” 朱由检耐着性子解释,心里却暗骂这老家伙不开窍。

“皇上,您这是被小人蒙蔽了啊!那些奇技淫巧,都是些旁门左道,怎能与我大明正统文化相提并论?” 孔秀才越说越激动,唾沫星子乱飞,差点喷到朱由检脸上。

朱由检强忍着恶心,心中却冷笑:旁门左道?

哼哼,等朕把坦克大炮造出来,吓不死你个老顽固!

正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请问,什么是正统?什么又是旁门左道呢?”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着男装的俊俏公子走了进来。

不是别人,正是严悦。

她早就听说京城里出了个“文化顽固派”,今日特地女扮男装前来一探究竟。

孔秀才上下打量了严悦一番,见她“男子”装扮,言辞大胆,心中有些不悦:“你是何人?竟敢在此胡言乱语?”

“在下不过是一介布衣,对文化之事略有兴趣罢了。” 严悦微微一笑,不卑不亢。

“哼!布衣?我看你……”孔秀才还想再说些什么,却被严悦打断。

“孔先生,您说老祖宗的文化是正统,那么请问,老祖宗的文化就没有糟粕吗?裹小脚、殉葬,这些难道也是正统吗?” 严悦一连串的反问,让孔秀才哑口无言。

“你……你这是强词夺理!” 孔秀才憋红了脸,半天挤出这么一句话。

严悦不再理会他,转而看向朱由检:“皇上,我认为,文化的发展,不在于形式,而在于内涵。只要是能够弘扬正气、促进社会进步的文化,都是好文化。”

这番话,让朱由检眼前一亮。

他没想到,严悦竟然能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看来,这个女武神,不仅武功高强,对文化也颇有研究。

“说得好!” 朱由检赞赏地点了点头,“朕也认为,文化应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严悦的话,让在场的一些年轻学子也开始反思。

他们意识到,老祖宗的文化并非完美无缺,也需要不断地改进和发展。

“皇上……” 严悦还想再说些什么,却突然停了下来,目光紧紧地盯着朱由检。

“等等,”严悦突然打断了自己的发言,目光炯炯地盯着朱由检,“皇上,您真觉得‘百花齐放’合适吗?现在大明正是危急存亡之际,与其搞这些花里胡哨的,不如先集中力量恢复国力!”她这番话掷地有声,如同平地一声雷,炸得众人一愣一愣的。

朱由检也微微一怔,没想到严悦会当众质疑自己的想法。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不悦,沉声道:“严悦,文化复兴同样重要!一个没有文化的民族,是没有灵魂的!”

“灵魂?皇上,百姓现在连饭都吃不饱,哪还有心思考虑灵魂?!”严悦寸步不让,语气中带着一丝倔强,“与其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不如先解决民生问题!”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唇枪舌剑,现场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一些原本支持朱由检的年轻学子,也开始犹豫起来。

严悦的话虽然有些偏激,但也并非没有道理。

孔秀才见状,心中暗喜,趁机煽风点火:“皇上,您看!连这位……这位公子都明白的道理,您怎么就不明白呢?”

朱由检狠狠地瞪了孔秀才一眼,心中暗骂:这老小子,真是唯恐天下不乱!

他强压着怒火,对严悦说道:“朕知道你的顾虑,但文化和民生并非对立关系,两者可以相辅相成!”

“相辅相成?皇上,恕臣愚钝,臣不明白。”严悦

朱由检看着严悦坚定的眼神,心中升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既欣赏她的坚持,又对她质疑自己的权威感到不满。

他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文化可以凝聚人心,提升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民众的生产积极性……”

朱由检深入浅出地解释着自己的理念,渐渐地,一些中立的文人开始理解他的想法。

他们意识到,文化复兴并非只是单纯的娱乐,而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京城的文化氛围变得更加活跃,各种新思想、新观念层出不穷,仿佛一股春风吹拂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然而,就在新的文化理念逐渐被接受的时候,一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打破了这短暂的和谐。

“报!皇上,城西的戏班子……出事了!”一个侍卫慌慌张张地跑进来,跪倒在朱由检面前,“戏班子的演员……罢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