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 > 第154章 脚是江湖嘴是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艾书听到这个谈话很突然,做梦都没想到上级会有这个决定,遂说:“那原任区长呢?”

“免去区长、区委副书记职务。你们区委秘书已批准退休,他接任区委秘书。”关主任回答说。艾书与关主任紧接着对答起来。

“我不接受县委的决定。那我是抢权来啦?”

“这话不能这样说,是组织上决定的,又不是在文化大革命中。”

“如果是把人家调进城,当个民委副主任,或调进县委办公室当个秘书也可。他的字写得好的。”

“这个涉及编制。”

“这种变动法,不考虑当事人的感受,人家又没有犯错误嘛。”

“要说错误,还真是有的。前年你还未来时,他到乡工作,乡长、武装部长非法拘禁捆绑一农民,那人追着他,求他表态解松点,他不吭一声。后来这人进京上访,中央责令追查,结果乡长、部长被辞退回家务农,书记被免职。县委念其是新手,只给了一个警告处分。”

“给处分,无论轻重,就算有个结论了,不能现在才一抹光。”

“现在给免职不是处分。根据首长的指示,不能只看文凭。县委最近对区班子作了一些调整,有区委书记变为副区长的,有区长变回原单位当医生、当兽医的,这不是处分。”

“不管怎样说,班子就是我一人是外区人,我不背‘抢权’这个名。”

“你的说法是错误的。再说区级的领导职数是有限制的。”

“如果涉及职数,保留他的区委副书记,行政这边暂不增配副区长。”

“你这个建议可以考虑,我马上回县里汇报,最后听县委的决定。”

七月一日,铁厂各项准备工作完成,按计划准时开炉。

头天下午,高炉提前装料,午夜装料结束。

因为之前,烘了半个月的高炉,炉堂内温度就已达300多度,可以说,此时一根火柴都可以点燃。为防不测,艾书在下半夜带领高炉各岗位人员守护。

周围十乡八里的人们天还未亮就来看热闹了,因为他们都听说这个铁厂与大跃进时期的土高炉大大不同。来的人,男女老少,少说也有三、四千人,有人据说走了三天才走到。在这个边远角落里,要来这么多人,是始料未及的,艾书只得临时采取措施,带领人员钉桩拉绳,把围观人群拦在安全线外。

艾书担任典礼指挥长,从外县挖来的炼铁工程师担任开炉指挥长。

观礼屋内坐着县五大班子和县直各部门领导。

八时整,艾书宣布各岗位人员各就各位,作好准备。

九时整,县委书记、县长、县人大常委主任、县政协主席和县纪委书记剪彩;风机徐徐起动;随着为书记县长特别准备的长竹竿尖绑着的火头,往炉孔一递,炉内燃料燃烧起来,鞭炮在山谷里爆得特别响亮。

为提高炉温,渣铁口喷渣半个小时,几米长的火焰从渣铁口喷出,好似高炉扬眉吐气的吐着火舌。

炉温提高正常。

除尘器及布袋正常。

煤气引导成功。

热风炉点火成功。

进炉风温达到900度。

工程师指示炉前工用泥炮堵住渣铁口。20斤重的泥炮,工人用泥炮杆推去,火焰把泥炮吹了出来,二拨工人又接着上推泥炮,就像战士堵机枪眼,多次反复,不得已犯了炼铁大忌——减风堵口。

出铁前20分钟,需出一次渣,但渣铁口打不开了!

烧了两瓶氧气,把铁口烧开出渣。但各项工作做好,铸铁机已开动,准备出铁时,又打不开铁口了!烧了五瓶氧气还是烧不开渣铁口,再打不开,说后果严重,会引起高炉爆炸。只好用上最后一招:用炸药包炸口。

炸是炸开了,但渣和铁一起流出。

“再继续加料,继续操作,搞不好会把高炉搞爆炸。”县、区领导紧急研究,听取工程师建议:休风闷炉查找原因。”

技术操作上没问题:在开炉前用了一周时间,各环节、各工种反复熟悉《高炉技术操作规程》。

原料、燃料上没问题:再次检验,指标无误。

间隔两天复风开炉,出现的仍是第一天的问题。

再复风,再出现原问题。

开炉一天,不出铁就要损失6千元;扒炉一次损失1万元。

继续开炉,又扒炉。地区氧气厂氧气供不应求。

鼓励的、看笑话的、讽刺的……纷至沓来。

县纪委书记兰忠贤仗其是老资格——他任县委副书记时,尹实还是办公室秘书组长,艾明还是一个区医院的医生,他到处讲:“尹实、艾明听艾书怂恿,政府花80万,贷款100万办电厂,黄鼠狼想吃天鹅肉,损失大了,看拿啥话来说?搞不好是要进监狱的问题。”

艾书想到“老师”——四川后山铁厂。他带领铁厂办公室主任孔云走路到莺咀乘长途班车到后山铁厂,把情况向主持常务工作的顾副厂长讲了。从顾厂长口里得知,梁副厂长是钢铁学院毕业的,但到树前,路上来回四天,工作一天,要五天,在外待的时间长,恐怕不行。推荐一退休炉前工长。从厂走山路到这个罗工长家有30多华里。

艾书看时间,下午2点半,说:“孔云,走,我们去访罗工长去。”

孔云说:“区长,人生地不熟,几十里路怕不行啊?”

艾书:“不怕,脚是江湖嘴是路,四个钟头总能到达。”

艾书领着孔云边走边问路,到正东乡时,已是七点过,找到罗工长家,家人说他出去了。走到他家门前小集时,他回来了。无论如何说,他就是不答应。天色虽晚,他也不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