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都市言情 > 一个民校教师的奋斗史 > 第72章 女教师的娃娃亲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她也不客气:“请你吃糖,怕请你吃粪勒!”

艾书见态,赶忙:“书归正传,书归正传。”

“这次会是一个总结会、散伙会。”

“我们学区团总支自建立以来,一年半时间在各中学和初中班,发展共青团员512人,帮助建立支部21个。”

“现在,各公社和区以及莺咀中学都配备了青年干部,将建团委,我们学区团总支已无存在的必要,区委已同意我们的撤销报告。”

“我们团总支的工作,为区、公社、中学建立团委奠定了基础。”

“区委将我们收缴的团费返还5元做工作经费。我将这个钱买了一批《毛主席五篇哲学着作》,总支委员和参会人员各一本,另外,合影留念。”

支琴:“书,要的,合影就不了,留个照伤心!”

一天旁晚,食堂集体餐后,女教师明珠小声对艾书说:“头,有件蹊跷事要与摆一下。”寝室坐下后,艾书说:“准你一个星期婚假,你怎么两天就回来了?”

她说:“别说了,我是为这件事苦恼才要和你摆一摆的。”艾书问:“有什么苦恼呀?”

她说:“我家祖籍是山东人,我父亲是1949年随军南下,支援解放筑州的。临行时父亲与拜把子兄弟,舍不得分开,最后才想出一个办法;即两家的妻子都身怀有孕,就协议,如两家生的都是儿子就结为亲兄弟,如两家生的都是姑娘,就结为亲姊妹,如果一家是儿一家是姑娘,就结为夫妇。结果那世伯家生的是儿子,我妈生我是姑娘,自然也就是指腹为婚,定亲了。

“我爸参加解放临川,在临川安排工作,就把我妈和我接来临川居住。”

“二十二年来,互相没有见面,只是老的常有书信往来。”

“这次订结婚,也是双方老人约定的。并且约定是男方到临川来,以后也方便给他找个工作。”

“你说蹊跷不蹊跷,我家爸妈不仅不按北方的规矩要彩礼,而且还把结婚一切事务准备好,只待他来。”

“那天亲戚朋友都来齐了,只等他来,结果等到的是邮局送来的一封信。信一拆开,才差气死人,说他患重感冒来不了啦。这简直就是给人泼了一大瓢冷水。不是一般的冷水,是一大盆冷冻水。”

“我整整哭了一晚上。今后我再谈婚,人家以为我是结过婚的。其实我还是一个大姑娘。”

“头,你只是听,不答一句话。你看我怎么办?”

艾书说:“不要悲观。我看你们这个婚姻是要成的,并且是美满的。因为打小未见过面,他不知你长什么样子。结婚不来推后来,有伸缩余地。但我分析,他一定长得俊,所以才疑心你如何。你俩一见面,一定两心相悦。不出10天他一定会来临川,到时要请我们吃糖呢。”

“怕你是诸葛亮?如果真的像你猜准的话,一定请大家吃糖。”明珠回答道。

第二天,邮电支局来人通知让明珠回临川。明珠向艾书请假,

艾书说:“你一个星期还没用完,继续用。”

过两天,明珠这次回到莺咀时,兴高采烈,背后还跟着个俊男。她说:“头头,拿给你算准了。你是怎么算的?”

艾书:“我掐指一算的。”他嘴不说,心里想:“这一出戏,如不怕老母亲气死,是该我先演的。”

“明天下午放学后,我俩请大家老师吃糖。同时请你主持。”明珠说。

艾书随口回答:“可以!乐意为你们服务。”

县委召开教育工作座谈会,各区镇中心校主任参加。城关中心校主任是一位老革命。他在抗美援朝战斗中左腿负伤,由于缺医少药,再加上酷冷,左腿被高位截肢。虽截了一腿但仍不失高大的体魄。他最后一个进会场。他左手握着顶着左腋的撑夹,撑夹着地和独步“哚啪-哚啪”的有节奏的走着,边走边扫视会场中人。他到前排空位刚一坐下,就说:“我看各区都来了,就差莺咀区没有来。”主持会议的县委宣传部张部长说:“全部都来了。”指着坐在后排的艾书:“他就是莺咀区的。”

那老革命说:“这个莺咀也太不重视教育了,不来个大人,来个娃娃。”

张部长说:“他是莺咀区中心校现在的主任。”

老革命盯着艾书看,口里“啧、啧、啧、啧。”

老革命,既所处一区,又是老资格,无论按哪样排列,自然都是他先发言。

轮到艾书发言。

艾书汇报了如何抓师德师风,如何抓学生纪律,如何推行四步教学方法,如何恢复期末考试,教师工作如何与学生成绩挂钩,如何推动家访,如何抓后进学生转化,如何编撰《乡土教材》和如何抓群策群力建校等等。

老革命说:“你不怕返回去的帽子吗?”

艾书说:“哪样叫政策教育,我懂不到,我只是根据老百姓的要求,不能误人子弟。误人子弟是‘男盗女娼。’”

老革命说:“你那里的老百姓还敢说话呀?”

艾书说:“我父亲就是老贫农、老百姓、老共产党员,他就是这样说的。”

老革命说:“真是应了那句话:‘后生可畏’啊!”

寒假,明珠调临川城关。她教的三年级数学两个班,在全公社16个公民办学校17个班中分别排第三和第八。她找艾书签字盖章办理调动手续。

艾书问她:“你看该如何办?”

她说:“你来兴考试,我是努力的,但原来的基础太差了。再说,我们一个班是52人,其他学校一班三二十人,最少的十来人,所以才比不过他们。”

艾书:“这个我理解,但我们是中心校,教学条件比他们好,我们的教学就是要走在大家的前面。”

她说:“如果原来都象你这样抓得紧,我也不至于落后他们这么多。不过,我补教两个星期予以弥补。”

艾书:“好、好。但,就补一个星期,以儆效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