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案夫妻法官:一边谈恋爱一边工作
“我申请毕爱民回避本案审理!”
“我申请杨婷婷回避本案审理!”
2022年1月,河南省焦作市山阳区人民法院的法庭上,一对正在闹离婚的夫妻,同时向法院提出了对主审法官的回避申请。
“回避?为什么?”
面对法官的询问,原告王某和被告李某异口同声地说:“因为他们俩是两口子!”
原来,这对正在审理离婚案的法官夫妻,是山阳区法院有名的“法官夫妻档”——丈夫毕爱民是法院副院长,妻子杨婷婷是民一庭庭长。
“让夫妻审理离婚案,能公正吗?”
面对当事人的质疑,毕爱民和杨婷婷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黄金搭档”
“让毕爱民和杨婷婷搭档,真是选对人了!”
在山阳区法院,说起毕爱民和杨婷婷这对“法官夫妻档”,同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
2017年,毕爱民调任山阳区法院副院长,分管民事审判工作。
“民事案件琐碎复杂,调解难度大,需要经验丰富的法官来办理。”
上任伊始,毕爱民便开始物色合适的民事审判团队人选。
“杨婷婷不错,她办案经验丰富,调解能力强,让她来当团队长吧!”
在翻阅全院法官办案情况时,毕爱民一眼便看中了杨婷婷。
杨婷婷,1982年出生,2005年进入山阳区法院工作,先后在立案庭、执行局、民一庭等部门任职,办案经验丰富,多次被评为“办案标兵”“调解能手”。
“让杨婷婷来当团队长我没意见,可她的搭档选谁呢?”
面对毕爱民的建议,院领导有些犹豫。
“要不,我来给她当搭档吧!”
见院领导面露难色,毕爱民主动请缨。
“你?这不太合适吧?”
“有啥不合适的,我们夫妻搭档,还能更好地沟通呢!”
见毕爱民态度坚决,院领导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
就这样,毕爱民和杨婷婷成了山阳区法院第一对“法官夫妻档”。
“刚开始,我们心里也没底,毕竟夫妻搭档办案,在法院还是头一次。”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毕爱民记忆犹新。
为了尽快适应角色,毕爱民和杨婷婷开始分工协作,毕爱民负责阅卷、归纳争议焦点、撰写法律文书,杨婷婷则负责庭审、调解等工作。
“我们配合得很默契,一个眼神就能明白对方的意思。”
说起夫妻搭档的好处,杨婷婷满脸笑意。
凭借着默契的配合和丰富的办案经验,毕爱民和杨婷婷很快便在民事审判领域崭露头角。
2018年,他们共同审理了一起复杂的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
该案原告张某购买了被告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商品房一套,并支付了全部购房款。
然而,在交房时,张某却发现房屋面积与合同约定不符,且存在质量问题。
多次与房地产公司协商未果后,张某将房地产公司诉至法院。
由于该案涉及房屋面积测量、质量鉴定等多个专业问题,审理难度较大。
为了尽快查清事实,毕爱民和杨婷婷多次深入现场勘查,并走访了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士。
经过多次开庭审理和调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房地产公司同意退还张某部分购房款,并赔偿其损失。
“这起案件的成功调解,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夫妻搭档的信心。”
毕爱民说。
此后,他们夫妻二人又共同审理了一系列复杂疑难案件,均取得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调解高手”
“调解是民事审判工作的灵魂。”
这是毕爱民和杨婷婷共同的办案理念。
在多年的审判实践中,他们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
“调解案件,首先要找准双方的争议焦点,然后对症下药。”
毕爱民说。
在一起离婚案件中,原告刘某和被告赵某因性格不合,经常吵架打闹,导致夫妻感情破裂。
刘某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要求与赵某解除婚姻关系,并分割夫妻共同财产。
然而,在庭审过程中,双方却因财产分割问题争执不下,互不相让。
“你们这样争下去,只会让矛盾越来越深,对双方都没有好处。”
见双方情绪激动,毕爱民和杨婷婷决定先进行调解。
“刘某,你提出分割财产的要求不过分,但也要考虑赵某的实际情况。”
“赵某,你也要理解刘某的感受,毕竟你们曾经是最亲密的人。”
在毕爱民和杨婷婷的耐心劝解下,双方的情绪逐渐平复下来。
“其实,我们也不想这样,只是咽不下这口气。”
刘某和赵某纷纷表示。
“既然都不想这样,那就各退一步,好好商量一下财产分割问题吧。”
毕爱民趁热打铁。
最终,在毕爱民和杨婷婷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和平解除了婚姻关系,并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了合理分割。
“调解案件,不仅要找准争议焦点,还要注重方式方法。”
杨婷婷说。
在一起赡养纠纷案件中,原告李某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育有三个子女。
然而,随着李某年事已高,身体每况愈下,三个子女却因赡养问题产生了矛盾。
李某无奈,只好将三个子女诉至法院。
“你们三个都是李某的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现在李某年纪大了,需要你们的照顾,你们不能不管啊。”
在调解过程中,毕爱民和杨婷婷从亲情入手,对三个子女进行了耐心劝解。
“我们知道赡养老人是我们的义务,可我们也有自己的难处啊。”
面对法官的劝解,三个子女纷纷诉苦。
“你们有困难,可以提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
毕爱民说。
最终,在毕爱民和杨婷婷的调解下,三个子女达成了轮流赡养李某的协议,并当场支付了赡养费。
“谢谢你们,如果不是你们,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拿到赡养费的李某,激动得热泪盈眶。
凭借着高超的调解技艺,毕爱民和杨婷婷成了山阳区法院有名的“调解高手”。
他们共同审理的民事案件,调解撤诉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美食达人”
“别看他们在法庭上严肃认真,其实私下里,他们是一对非常热爱生活、喜欢美食的夫妻。”
说起毕爱民和杨婷婷,同事们无不羡慕。
由于工作繁忙,毕爱民和杨婷婷经常加班加点,很少有时间享受生活。
然而,他们却能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那就是品尝美食。
“我们都很喜欢美食,每次出差或旅游,都会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
毕爱民说。
为了能吃到正宗的当地美食,毕爱民和杨婷婷经常会在网上查找攻略,然后按照攻略上的地址,去寻找那些隐藏在街头巷尾的小吃店。
“每次找到一家好吃的店,我们都会很兴奋,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杨婷婷说。
除了品尝美食,毕爱民和杨婷婷还喜欢自己动手做美食。
“我们都很喜欢做饭,每次休息的时候,我们都会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然后回家做饭。”
毕爱民说。
在厨房里,毕爱民是杨婷婷的得力助手,他负责洗菜、切菜、洗碗等后勤工作,而杨婷婷则负责炒菜、炖汤等“技术活”。
“他做饭很好吃,尤其是他做的红烧肉和清蒸鱼,简直是一绝。”
说起丈夫的厨艺,杨婷婷赞不绝口。
“她做饭也很好吃,尤其是她做的饺子和包子,皮薄馅大,非常好吃。”
毕爱民也不甘示弱。
在夫妻二人的共同努力下,他们的厨艺越来越精湛,做出的美食也越来越受家人和朋友的欢迎。
“每次家庭聚会或朋友聚餐,我们都会让他们夫妻二人露一手。”
说起毕爱民和杨婷婷的美食,同事们纷纷表示。
“写作高手”
“除了办案和品尝美食,他们还喜欢写作。”
说起毕爱民和杨婷婷的爱好,同事们又打开了话匣子。
原来,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毕爱民和杨婷婷还喜欢写作,他们经常会在闲暇之余,将自己的办案心得和生活感悟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杂志上。
“写作不仅能帮助我们总结办案经验,还能让我们更好地思考人生。”
毕爱民说。
凭借着扎实的文字功底和丰富的办案经验,毕爱民和杨婷婷成了法院有名的“写作高手”。
他们撰写的多篇论文和案例,在全国法院系统征文比赛中获奖。
其中,毕爱民撰写的《论民事调解的艺术》一文,荣获全国法院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杨婷婷撰写的《论家事审判中的情感修复》一文,荣获全省法院系统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除了撰写专业文章,毕爱民和杨婷婷还喜欢写小说和散文。
“我们都很喜欢文学,尤其是小说和散文,每次读到一篇好的文章,我们都会很激动,仿佛找到了知音。”
杨婷婷说。
为了能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成文章,毕爱民和杨婷婷开始利用业余时间进行文学创作。
“我们一般都是在晚上或周末进行写作,有时候写到深夜,都不知道疲倦。”
毕爱民说。
经过几年的辛勤耕耘,毕爱民和杨婷婷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他们共同创作的小说《法官夫妻》和散文集《生活琐记》,相继出版问世,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
的关注和反响。读者们被他们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感所打动,纷纷表示这是他们心目中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生活深度的理解和感悟。
除了文学创作,毕爱民和杨婷婷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社会热点问题,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社会责任。他们常常利用业余时间,参与法院组织的普法宣传活动,走进社区、学校、企业,通过讲座、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大众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
这对在山阳区法院有名的“法官夫妻档”,用他们的专业素养和人格魅力,赢得了当事人、同事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他们的事迹被传为佳话,不仅在业内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也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
在今后的日子里,毕爱民和杨婷婷这对黄金搭档将继续在民事审判领域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用公正的裁决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维护法律的尊严,扞卫当事人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