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炎接到关羽进攻江陵的消息时,也不禁感到惊讶。
“关羽武艺不俗,对行军作战也是精通,看来兴霸此番要遭遇苦战了。”
他此时正在猛攻万年,分身乏术,一切还需要驻守江陵的甘宁亲自决断。
“荆州有诸多江陵镇守,即便兴霸将军不能抵挡关羽,对于我军的部署也没有多大的影响。”
“关羽此次进攻江陵,无非是想要让黄忠那一路退走,让夏侯渊能够转进万年与于禁联手牵制我军,好让刘备能够趁机攻下陈仓,顺势进攻长安。”
众人都是久经沙场,稍加思索都能够洞察出关羽的真正意图。
“若是在下所料不差,孙权必然不会坐视关羽北上而无动于衷,必定会派人前来,想要与我军联手进攻荆南。”
郭嘉将自己的看法提出来,顺势又向秦炎谏言。
“江东蛰伏已久,孙权对于荆南也是垂涎已久,若孙权派人请求联合进攻,只说长安战事吃紧,无力南下,让孙权与刘备各自拼杀。”
“奉孝不说,我也正有此意,我军在长安长久作战,不能让孙权积蓄力量图谋疆土。”
秦炎采纳了郭嘉的建议,让人传信陆逊,荆州之事交由他负责,哪怕孙权派来使者,也一样由他接待。
“不知不觉间,陆逊已经独当一面了。”
想到当初陆逊与他一同北归,不过是十多岁的孩童,如今也已经要到了而立之年,当真是岁月如梭。
“伯言的才能,已经不逊于我等,未来将是我军中流砥柱。”
郭嘉等人,对于陆逊也是极为看重,年少时郭嘉也曾跟随在秦炎麾下这些谋臣身边学习,与他也算是亦师亦友的关系。
秦炎微微叹息,将心中的感慨扫去,再次集中精神,将目光放到长安的战事中。
此时高顺已经领兵赶来,奉命出战攻城。
万年城池中,程昱、刘晔、于禁、夏侯惇四人聚集在一起,脸上都露出愁容。
“秦炎对我军攻势愈加猛烈,即便我军中也有守城的器械与将士悍不畏死的气势,兵力如今也捉襟见肘,只怕再有两三日,就要被攻破城池。”
于禁作为守城的主将,此时心乱如麻,在旁人眼中,能够抵挡住秦炎大军近两月的时间,已经足以令人称道,但他却并不满足。
“若非刘备趁机从汉中出兵,曹仁领兵前去防御,将我军兵力分散,即便秦炎再派十万兵来,也一样能够抵挡。”
提到刘备,于禁心中也有怨气,都是因为他意图进攻长安,才让秦炎加紧攻势。
“若真到了破城的那日,也只能退守长安,与夏侯渊一同撤退,集中兵力,再进行殊死一搏了。”
程昱与刘晔此时也感觉到无奈,虽然他们二人也是顶级谋臣,但在绝对的兵力优势面前,一切计谋都显得徒劳。
“既然决定退守长安,还是要向主公禀告,让他定夺。”
于禁虽然还想坚守,但也知道此时的形势岌岌可危,连日守城作战,他麾下的士兵也都已经疲惫不堪,秦炎如今又有高顺与新到的五万援军,可谓是养精蓄锐之久,即便有城池的地利,也难以抗衡。
在曹操派出的三路守军之中,如今只有夏侯渊还算轻松,虽然黄忠也时常出战,但总体而言,伤亡在三路守军之中,算是最少的。
曹丕接到程昱的书信,召来司马懿一道商议。
“秦炎与刘备两军都来势汹汹,哪怕不愿承认,但事实也是如此,我军很难守住长安。”
司马懿平日寡言少语,但是对于局势的分析还是十分透彻,即便于禁与夏侯渊一同退守长安,但面对刘备与秦炎的攻势,长安也无法坚守。
“刘备贪图长安,只占据了天水,公子还是早做打算,先去凉州部署,若长安能够坚守一时,也好从凉州招揽兵马前来救援。”
自从羌族士兵被马超收服,神威天将军的威名一时又在凉州传颂,让曹操在凉州的根基都有些动摇,因此愿意投效曹军的凉州士兵也减少了许多,这才让曹操的兵力显得捉襟见肘。
曹丕对于司马懿的建议没有异议,但是派谁前往又成了难题。
“曹彰本应该是最佳人选,可惜在这紧要关头,我还无法完全信任。”
曹操如今病重,他与曹植之间的继承之战已经明了,对于曹彰,曹丕虽然有心拉拢,但此时也不能完全对他信任。
“让曹真、曹休、桓阶、吴质等人调往凉州诸郡,先与百姓与周边部落交好,再行整顿兵马。”
曹丕思虑良久,才作出决定,又将曹彰调往陈仓,协助曹仁。
这样一来,他在外有兵马掌握,在内有陈群、司马懿协助,相较于曹植,已经逐渐掌握主动。
对于程昱退守长安的建议,曹丕也回信同意。
“于禁近日频繁调动军队,万年城中的守军减少了许多,看来是想要放弃这里,退守长安了。”
秦炎自然不会让于禁如愿,再次加紧攻势,终于在次日天明时分将万年城池攻占下来。
“占据了万年,我军就能长驱直入,渡过渭水,直取长安。”
此时他站在万年城墙上,望着于禁退走的方向,隐约还能见到曹军的破败旗帜,心中豪情万丈,只要将长安占据,整个雍凉都是他的囊中之物。
夏侯渊也接到军令,从蓝田后撤,驻扎进杜陵。
于禁退走之后,也让麾下士卒退入霸城,坚守灞桥。
秦炎则并未着急,占据万年之后,让他得到极大的时间优势,因此得以稳步前进,陆续将前进路上的诸多城池占领。
直到七日之后,他才领着大军渡过渭水,来到灞桥前方十里驻扎。
刘备得知秦炎已经兵临灞桥,心中开始焦急,若是让秦炎抢先攻下长安,那他此行也要功亏一篑,占据的诸多城池都要被秦炎抢夺过去。
因此也下令大军对陈仓加紧攻势,想要效仿秦炎,快速攻下陈仓。
魏延在汉中,感觉到局势的紧迫,也顾不得向刘备禀报,领兵出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