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这一天,阳光明媚,乡干部们带着使命踏入了小佳村。

他们此次前来,是要就小佳村并入兆家村一事征求村民们的意见。

令人惊讶的是,当投票结果揭晓时,竟然是全票通过!每一位村民都毫不犹豫地表示愿意加入兆家村这个大家庭。

自从小佳村顺利并入兆家村之后,新的兆家村焕发出勃勃生机。

而在这片融合后的土地上,有一个人始终心系着村里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他便是兆元。

经过精心选址,兆元最终在兆家村和小佳村之间的一块相对贫瘠的土地上,开始着手兴建一所崭新的学校——“兆家村学校”。

这座学校不仅涵盖了小学阶段的教育,还增设了初中部,为孩子们提供了更为完整的学习体系。

而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所有的教师都是从全县范围内公开招聘而来的优秀人才。

并且,这些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所享受到的待遇,与兆氏集团的正式员工毫无差别。

因为兆元深知,只有给予老师们足够的尊重和保障,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除了解决孩子们的上学问题,兆元还关注到了集团内单身职工的住宿难题。

于是,他又挑选了一处合适的非农业用地,建造起了“兆氏集团宿舍”。

对于那些独自一人在集团工作的员工来说,这里成为了他们温馨的家。

而若是夫妻双方都在兆氏集团就职,那么他们还有机会入住专门为其打造的二室一厅小套间,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自从成功地解决了住宿和教育这两个关键问题之后,兆氏养殖场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犹如插上了一双腾飞的翅膀一般,发展势头迅猛无比。

如今,就连湖州省农业大学的那些优秀大学生们也都争先恐后地前来联合中心实习,希望能够在这里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不仅如此,还有大批的硕士研究生更是将自己的研究课题选定在了兆家村,他们深入实地展开调研和实验。

而令人欣喜的是,许多学生在毕业之后,都心甘情愿地选择留在这个充满活力与机遇的地方继续工作。

兆元此刻正驾驶着他的轿车,平稳地行驶在宽阔的马路上。

他一边专注地握着方向盘,一边不时透过车窗望向窗外,眼中满是对这片土地日新月异变化的惊叹和喜悦之情。

当兆元的座驾刚刚驶入兆家村的边界时,他远远地便瞧见一大群人正站在养殖场的大门外翘首以盼、四处张望着什么。

原来,就在昨天下午的时候,大伙就收到了一则消息:兆总已经回到了金阳县,并将于明日莅临兆家村视察指导工作。

所以一大早,村民们便自发地组织起来,按照事先的分工有条不紊地忙碌起来。

由于村里家家户户平日里都会饲养家禽家畜,因此荤菜方面根本无需另行采购;

至于各种新鲜可口的蔬菜,自家菜园子里也是应有尽有。

就这样,从清晨太阳初升之时起,一群勤劳善良的人们便开始热火朝天地准备迎接兆总的到来。

在那散发着浓郁血腥气味的屠宰场里,工作人员们熟练地操作着手中的工具。

他们将最上乘的肉块精心挑选出来,然后小心翼翼地送往了食堂。

此时的食堂厨房内,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杀鸡的师傅手起刀落,动作干脆利落;杀鸭的工人手法娴熟,迅速完成宰杀工作;处理鱼的能手则细心地刮鳞、剖腹、清理内脏,每一个步骤都做得一丝不苟。

而负责采摘蔬菜的人员,则会前往那些种植出优质青菜的人家的菜园子里采摘新鲜的蔬菜。

与此同时,李勇正带领着来自各个养猪分场的厂长们,静静地站立在距离村子入口处最近的那个养猪场旁边的马路边上。

他们翘首以盼,目光紧紧锁定着远方道路尽头,满心期待着兆元所乘坐的车辆能够尽快出现。

终于,当那辆熟悉的轿车逐渐映入众人眼帘时,有人兴奋地喊道:“回来了,兆总回来了!”

听到这声呼喊,所有人都激动起来,纷纷朝着兆元车子驶来的方向用力地挥动着手臂。

兆元的座驾平稳地沿着道路缓缓前行,最终在大家热情的簇拥之下,徐徐开进了养猪场内。

车门打开的瞬间,现场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兆元面带微笑,从容地下了车,他亲切地与在场的人们一一打招呼,并向大家询问近期养殖场的情况。

“欢迎兆总回家!”众人异口同声地向着刚刚踏入这片土地的兆元热情招呼道。

只见兆元面带微笑,亲切地回应:

“大家好啊,这段时间各位都辛苦了!”

说罢,他便在李勇等一众人员的陪同下,开启了对猪场的巡查之旅。

步入猪场,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井然有序的景象。

整个猪场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一尘不染,仿佛置身于一座现代化的养殖基地。

每一个猪场的外侧,都精心张贴着详细的卫生状况、饲料喂养以及日常观察记录的表格,上面清晰地标注着每次操作的具体时间和相关负责人的签名。

要知道,这种严谨细致的管理方式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早在周解放负责管理猪场之时,这样的好习惯便已经深深扎根于此。

而当李勇接手猪场之后,更是在此基础之上加以改良与完善,并始终如一地坚守至今。

兆元不辞辛劳,逐个仔细查看完所有的猪场。

随后,他没有丝毫停歇,马不停蹄地直奔联合研究中心而去。

此时,孔大力教授和魏海燕教授依然驻守在兆家村。

曾听闻有其他教授意欲与他们交换工作地点,但这两位教授却紧紧抓住当初无人愿意前来之时,他们勇敢地成为第一批开拓者来到兆家村的经历,坚决不肯离开。

因此,当学校方面提出要更换人员前来的意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