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双生彼岸花 > 第141章 对人类失望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当“彼岸”的盖子合拢时,胡川的眼前也出现了一片殷红,但不是彼岸花,而是燃烧殆尽的红色。

胡宇的背影如跃动的火苗般在殷红色中浮现,胡川想抓住,却扑了个空,撞在冰冷的金属墙壁上。

他已经进入“彼岸”主体的精神世界——当初冉奕被送来做手术的地方。

盘根错节的神经突出如榕树的气根般包裹着房间中央的玻璃罐,它们直通穹顶,如同茂盛的树冠,胡川打了个响指,树冠上成千上万的神经突出瞬间点亮。

胡川走到玻璃罐前,见到在里面浸泡着的胡宇时,他的心里咯噔一下,下意识地拍了拍玻璃罐。

随着玻璃罐中营养液的涤荡,胡宇的剪影在他眼前晃了晃,又变回真实的模样。

一坨坨丑陋无比的肉色生物复合体,以毫无美感的方式堆砌在一起,如肆意繁殖的癌细胞般几乎塞满了整个玻璃罐。

“果然是幻象...又被你欺骗了。”胡川有气无力地捶了下玻璃罐。

玻璃罐中的“生物”仿佛受到什么感应般,其中的生物复合体剧烈地颤抖,最终化为人形的怪物,趴在玻璃边缘朝胡川狞笑。

“我变的样子像吧,如果胡宇还活着的话,说不定就是这副模样。”

“多久了,你还在故意恶心我。”胡川看似满不在乎地嘲弄,实则已暗暗攥紧了拳头。

“不过我已经习惯了。”

怪物却毫不介意,它又化作小孩模样,靠着玻璃翘起二郎腿。

“习不习惯只有你自己知道,千人千面,我会折射出每个人潜意识最深处的弱点。”

胡川:“故弄玄虚罢了,出了“彼岸”,回到现实世界,你不过是一坨任人宰割的烂肉。”

怪物听罢非但没有生气,甚至还肆无忌惮地笑了起来。

它的笑声像锐物划过黑板的声音,尖锐刺耳,十分难听,连胡川都下意识地捂住耳朵。

“现实?老东西,二十年来你光顾我多少次了,在这里生活的时间一点不比外面短吧,你还分得清虚拟和现实吗?如果不是依恋这里,依恋我给你的如神明般的权力,你还会待在这里吗?”

怪物的话直击胡川内心的脆弱点,他只得低着头喃喃。

“我知道...当然知道,现实冰冷残酷,既有生老病死,也有离合悲欢,甚至每一次呼吸都会痛彻心扉。”

怪物又化作一个短发干练的女人模样,那是胡川妻子生前的模样,在她出事前,她一直是胡川最坚实的心理后盾。

它操纵着触手轻抚着胡川的肩。

“胡川,我很理解你,其实你早就对物理学、对现实、乃至对人类这个物种都感到失望了对不对?”

胡川怔怔地点了点头。

此刻我们不得不讲起胡川在学术上的过往,因为这很有可能是他选择制造“彼岸”的真正导火索。

早在研究生时期,胡川在攻读理论物理学时,就发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现象。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学习成绩优异,对概念之类的领会得非常快,基本仅靠自己自学就能将绝大部分知识融会贯通,是旁人眼中天才般的存在。

那时候他很不理解,为什么有的人连二元一次方程都算不明白,为什么很多人一个知识反反复复地讲就是记不住,为什么有的人学东西只会死记硬背而不会融会贯通。

那时他仅仅是以上位者的傲慢心态,认为人和人的天赋是有差异的。

直到后来读博时,由于一些不可避免的应用问题,他需要从大学课程开始恶补高数,最初学大学四年的课程时他很轻松,到了研究生的环节开始吃力,等再到和应用物理学同步的数学时,胡川已经完全摸不着头脑。

当时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胡川自以为自己的学术能力在国内是首屈一指的存在,却能被一本解放初期泛黄教材上的流体力学计算题难得百思不得其解。

那是胡川第一次遭受打击。

之后由于实验和课程需要,他接触了更多圈外的大佬和天才,胡川这才明白,和他们相比,自己那点能力只能算听得懂人话,这些大佬早在用算盘手搓核弹的年代,就在数理化等各个领域,建立了高不可攀的山峰。

而他努力了近三十年,也不过是将将站在山脚下,望着巍峨的山峦,有了登山的资格。

而第二次打击,是他获得博士学位所要研究的一个有关微观粒子的实验,受实验设备限制,他们无法用最简明的公式证明该粒子的物理属性符合预期,只能通过实验假设、逻辑推理、实验、计算数据、修正、再次假设的方式反反复复地证明,十来个人耗时几个月才能完成。

然而在实验进行到一半时,他导师带来了一个毛头小子,那小孩只有十七岁,却和他一样,都是博士,甚至在学术水平上还比他高一个量级。

起初,胡川以为这孩子只是来历练历练,拓宽眼界,未曾想那孩子参观三天后,直接推翻了之前全部的实验流程和观测数据,并根据自己的假设,手绘了一份全新的实验方案。

在导师的极力支持下,胡川等人将信将疑地用了一周,结果实验异常成功,所有数据都吻合,大家只得五体投地。

后来听导师说,那孩子次年已经去中科院成立了自己的实验小组,他对那种微观粒子提出的理论,比国外还要先进好几年。

当胡川以为那孩子已经是人类智力巅峰,一座雄伟的高峰,举世瞩目的天才时,导师却无意间提及了一个名字。

拉马努金,20世纪初的数学奇才,出生在穷困潦倒的印度,却仅靠一本高等数学公式书推演出了无数崭新的公式,由于拉马努金本人缺乏系统的数学教育,他创造的很多公式往往只有最终结果,而无推导过程,这就导致在他年纪轻轻就意外身亡后,没有人能理解他那些公式的来龙去脉。

“拉马努金像一颗流星一样,带着耀眼的光芒划破夜空,留下璀璨的光影。”

然而当胡川听到这个故事时,却一点不觉得浪漫,反而觉得莫名恐惧。

这是他从对自己失望转向对整个人类失望的起点。

“当一座座高峰真的成了悬在穹顶的海市蜃楼,还会不会有人触碰到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