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 第18章 人力调谐,技进新程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8章 人力调谐,技进新程

夕阳的余晖洒在黄河之上,将奔腾的河水映照得如同燃烧的烈焰。朱标站在河岸边,看着稀稀拉拉的民工,眉头紧锁。他们衣衫褴褛,面色黝黑,之前刘知府贪污事件的阴影,像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他们心头,让他们对参与治水充满了顾虑。河风呼啸,带着一丝凉意,吹得人心中更加沉闷。整个河岸都笼罩着一种消极的气氛,与不远处奔腾咆哮的黄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朱标收回目光,转身回到了工部衙门。书房内,灯火通明,将他的身影映照在墙壁上。他来回踱步,手中紧紧攥着一份关于治水开支的预算。提高民工的报酬,无疑是吸引更多人参与治水的最直接有效的办法,但他心中又十分清楚,这笔开支对于国库来说绝不是一个小数目。资金的压力和亟待解决的人力问题像两座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书房内的气氛也随着他的来回走动变得凝重起来,仿佛连空气都变得稀薄,让人感到莫名的压抑。

他停下脚步,目光坚定,长舒一口气,苦思冥想后,他决定不仅提高报酬,还亲自前往各地官府。凭借自己的威望和对治水重要性的深刻阐述,说服各地官府主动征调最有经验的劳力参与治水,并且从自己的私库中拿出一部分钱财补贴治水开支。

数日后,一则告示张贴在了各处衙门口和集市。告示上赫然写着,朝廷将大幅提高民工的报酬,并从各地官府征调有经验的劳力参与治水。消息一出,如同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瞬间激起了千层浪。各地民工纷纷涌向黄河沿岸,争相报名。原本死气沉沉的河岸,顿时变得人声鼎沸,热闹非凡。民工们脸上洋溢着笑容,他们挥舞着手中的工具,口中喊着响亮的号子,干劲十足。

看着眼前这支气势如虹的治水队伍,朱标脸上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奔腾的黄河似乎也感受到了这股澎湃的活力,咆哮声中多了一丝欢快。当民工前来报名时,朱标亲自到现场慰问,了解民工的生活状况,还为一些贫困民工提供额外的物资帮助。

他缓缓走到王工匠的身边,正要开口,王工匠却抢先一步,附在他耳边低语道:“殿下,您看……”

朱标顺着王工匠的目光看去,只见几个民工正聚在一起,低声议论着什么,脸上带着不满和愤怒。他们时不时地瞟向不远处正在指挥施工的官员,一股不安的预感涌上朱标心头。他悄悄走近,听到他们正在抱怨朝廷克扣工钱,故意拖延工期。这分明是有人在暗中煽动!

朱标面色一沉,大步走向人群中央,此时人群自动分开,他一身白衣在风中猎猎作响,眼神冰冷且坚定。他厉声喝道:“尔等休要听信谣言!朝廷从未克扣过任何人的工钱!谁再敢散播谣言,扰乱军心,格杀勿论!”

他的声音如同洪钟,回荡在整个河岸,让黄河的奔腾声都为之逊色。他每说一句话,闹事者的脸色就更白一分,周围的民工们先是惊愕,随后转为敬畏。几个带头闹事的家伙吓得面如土色,连忙跪地求饶。朱标当即下令将他们拿下,在处理闹事者时,他内心虽愤怒但也有一丝不忍,私下里叮嘱官员要调查闹事者背后是否有苦衷。处理完闹事者后,大家更加齐心协力投入治水工程。

朱标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地走到王工匠身旁,他微微弯下腰,轻声问道:“王工匠啊,你前些日子提及的那座新式堤坝,如今进展如何?是否已经有了些头绪呢?”说话间,朱标的目光落在了王工匠手中那张略显陈旧却又精心绘制的图纸之上。

只见朱标接过图纸,仔仔细细、逐行逐字地研读起来。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他原本微皱的眉头逐渐舒展开来,嘴角也慢慢扬起一抹淡淡的微笑。忽然,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连连点头赞道:“妙啊!妙极!王工匠,你这想法当真是别出心裁,令人眼前一亮啊!好!好!就依你这般设计去建造,定然能成就一座坚不可摧的堤坝!”

听到朱标的夸赞,王工匠激动得浑身一颤,那双布满老茧的手竟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他连忙深施一礼,声音因激动而略微发颤:“多谢殿下对微臣的信任与赏识!殿下放心,微臣必当竭尽全力,不敢有丝毫懈怠,定不辜负殿下您的殷切期望!哪怕是粉身碎骨,也要将这座堤坝修建成功!”

数日之后,阳光明媚,微风轻拂。朱元璋身着龙袍,步伐稳健地再次莅临治水现场视察工作。朱标早已在此恭候多时,见皇父到来,赶忙迎上前去行礼请安。

随后,朱标条理清晰地向朱元璋详细禀报起自己精心制定的治水规划来。只见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将自己先进而独特的治水理念、高瞻远瞩的长远目光以及心系苍生百姓的强烈责任感一一阐述得淋漓尽致。

朱元璋一边认真聆听着儿子的汇报,一边放眼望去。只见河岸之上工人们各司其职,施工现场秩序井然;远处,那座崭新的堤坝正拔地而起,雄伟壮观。目睹这一切,朱元璋原本严肃的面庞渐渐舒展开来,最终化作一抹欣慰的笑容。

他迈步走到朱标身旁,伸手轻轻拍了拍儿子宽厚的肩膀,语重心长地道:“标儿啊,你做得着实不错!朕深感宽慰啊!”听到父亲如此赞誉,朱标连忙躬身施礼,谦逊地回应道:“父皇过奖了,此乃儿臣分内之事。儿臣必当竭尽所能,全力以赴治好这黄河水患,以福泽天下黎民百姓!”

不知不觉间,夜幕悄然降临。天空中繁星闪烁,宛如璀璨宝石镶嵌于黑色丝绒幕布之上。朱标独自一人静静地伫立在河岸边,凝望着眼前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黄河之水,心中不禁涌起千头万绪。

他深知,尽管目前治水工程已经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但接下来将要大规模推广应用的新技术仍然面临诸多难以预料的风险与挑战。与此同时,朝中那些因循守旧的保守势力想必也绝不会轻易罢休,定会想尽办法百般阻挠。

正当朱标沉思之际,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殿下。”原来是负责治水工程技术事宜的王工匠走了过来。他来到朱标身侧,压低声音说道:“启禀殿下,经过这段时间紧锣密鼓的筹备和试验,明日便可以正式开始全面应用这些新技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