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朱标重生改写大明历史 > 第16章 洪患临检,功成圆满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章 洪患临检,功成圆满

乌云如同被打翻的墨汁,迅速吞噬了晴朗的天空,狂风怒号,卷起漫天尘土。豆大的雨点噼里啪啦地砸落下来,顷刻间,天地间仿佛拉上了一道巨大的水幕。黄河的水位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上涨,原本还算平静的河面,此刻已是波涛汹涌,浊浪滔天,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仿佛一头被激怒的巨兽,随时准备挣脱束缚,吞噬一切。

朱标身披蓑衣,站在用巨石和夯土加固的堤岸上,凛冽的狂风吹得他的衣袍猎猎作响。他目光如炬,紧紧地盯着眼前翻滚的黄河水,深邃的眼眸中既有紧张,又充满了坚定。他坚信,自己呕心沥血主持的治水工程,一定能经受住这洪水的考验。

周围,民众们聚集在远处相对安全的土坡上,遥望着滔滔河水,每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紧张和担忧。空气中弥漫着压抑的气氛,仿佛在等待着一场决定命运的审判。

洪水如同脱缰的野马,挟裹着泥沙和树木,狠狠地撞击着新筑的堤坝。每一次冲击,都仿佛重锤一般,震得地面都微微颤抖。朱标的心也随着这震动而悬了起来,他紧紧地攥着拳头,指甲深深地嵌入掌心,心中默默祈祷:一定要顶住,一定要顶住啊!

他环视四周,大声指挥着工匠们,哪里需要加固,哪里需要修补,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暴雨中,形成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王工匠带领着一众经验丰富的工匠,在风雨中穿梭,他们动作迅速而精准,仿佛早已习惯了在这样的恶劣天气下工作。他们用麻袋装上石块,迅速堵住被冲开的缺口,用木桩加固堤坝薄弱的地方。

在朱标的领导下,在工匠们的努力下,新筑的堤坝如同钢铁长城般,巍然屹立,牢牢地抵挡住了洪水的冲击。

看着洪水在坚固的堤坝前止步,民众们发出了震天的欢呼声,喜悦的浪潮瞬间淹没了一切的担忧和恐惧。朱标的嘴角也微微翘起,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心中的一块巨石终于落了地,成就感充满了他的胸膛。

整个黄河沿岸,都沉浸在一片劫后余生的喜悦和庆幸之中,仿佛迎来了新生。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个尖锐的声音:“这…这堤坝,真的牢固吗?”人群中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人,眼睛里闪着阴鸷的光,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破绽。灰色长衫的人话音刚落,人群中便响起了一片质疑的嗡嗡声,像一群被惊扰的蜜蜂。有人附和道:“是啊,这雨才下多久,万一之后雨势更大呢?”另一人则满脸忧虑:“万一堤坝垮了,咱们可怎么办啊?”这些声音虽然不大,却像一根根细针,刺入朱标的耳膜,也刺入了在场所有人的心中。

朱标目光一凛,锐利的眼神扫过人群,最终落在那灰色长衫的人身上。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痛心,说道:“本宫知道,各位心中仍有疑虑。但本宫可以向大家保证,这堤坝,绝非侥幸之作!这数月来,本宫与工匠们日夜辛劳,为的就是护沿岸百姓周全,如今堤坝经受住了考验,却仍有质疑之声,本宫痛心呐。”

朱标示意侍从取来厚厚一沓图纸和记录,指着上面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图画,详细解释道:“这是我们治水团队,历时数月,对黄河沿岸地形、水文、气候等进行勘察后,精心设计、反复推演的治水方案。每一处堤坝的选址、高度、厚度,都经过严密的计算和论证。我们采用了新的加固技术,使用了更为坚固的材料,确保堤坝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洪水!”

他稍微停顿了一下,仿佛要让众人更好地消化他接下来要说的话一般。紧接着,他深吸一口气,然后将声音提高了八度,变得更加洪亮起来:“诸位请听我说!就在过去的这几个月里,由王工匠亲自率领着我们这群能工巧匠们,那可是日夜不停地埋头苦干呐!无论是炎炎烈日还是凛冽寒风,都无法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工坊内始终闪烁着他们忙碌的身影。这些工匠师傅们啊,没有一个人喊过一声苦、叫过一句累,他们真可谓是不辞辛劳,全力以赴!也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般坚持不懈的努力与付出,才换来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辉煌成果呀!他们挥洒下的每一滴汗水,以及凝聚其中的无尽智慧,都是如此的宝贵且无可置疑!在此,请允许我代表所有人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深切的感激之情!”

王工匠和一众工匠们听到朱标的这番话,不禁挺直了腰杆,脸上充满了自豪和感动。他们齐声喊道:“太子殿下英明!”这声音如同惊雷般,响彻在天地之间,瞬间压倒了那些质疑的声音。

那灰色长衫的人还想再说些什么,朱标直接朗声道:“本宫今日便让你心服口服!”说罢,他命人牵来一头肥牛,让人将肥牛赶到堤坝最低洼之处,此时洪水依旧汹涌,可那肥牛站在堤坝上却稳如泰山。民众们见状,纷纷欢呼起来,先前质疑之人也都面露惭色。

在洪水汹涌,众人有些慌乱之时,朱标甩掉蓑衣,大喝一声:“随我来!”然后扛起沙袋,在狂风暴雨中冲向最危险的缺口,工匠们见状,士气大振,纷纷跟上。民众们远远望着,都被朱标身先士卒的行为所感动。

随后,那令人振奋的捷报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至繁华热闹的京城。当这一好消息传入皇宫时,朱元璋龙颜大悦,当即下旨册封长子朱标为“治水功臣”,以表彰他在治理水患方面所立下的赫赫功劳。

与此同时,丰厚的赏赐也随之而来。整整一千两闪耀着璀璨光芒的黄金被送入朱标的府邸,此外还有那柔软光滑、色彩斑斓的绸缎多达一百匹。这些赏赐不仅彰显了皇帝对朱标的厚爱与肯定,更是对他功绩的一种实质性奖励。

不仅如此,朱元璋深知此次治水成功对于国家和百姓意义重大,于是他亲自下达命令,要求史官务必将朱标治水的每一个细节都详细地记录下来。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实际施工中的种种艰难险阻,再到最终成功驯服肆虐的洪水,所有的点点滴滴都要一一载入史册。并且,还要将这份详实的记载向全天下公布,让所有人都知道朱标为了拯救黎民苍生所付出的巨大努力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

朱标身披一件华丽的锦袍,身姿挺拔地站立在那刚刚修筑而成的堤坝之上。他目光炯炯,凝视着眼前那条波涛汹涌、奔腾不息的黄河水,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情,仿佛能够征服这片广袤大地一般。

这条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但同时也是一条喜怒无常的河流。它时而温柔如处子,滋养着两岸的土地和人民;时而又狂暴似猛兽,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而如今,这座新筑的堤坝就像是一道坚固的防线,守护着沿岸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朱标深知,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要想彻底驯服黄河这条巨龙,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心血。但他坚信,只要有决心、有智慧,就一定能够实现这个目标。

就在这时,一名侍从匆匆赶来,走到朱标身旁后躬身行礼,然后压低声音说道:“殿下,户部尚书大人求见。”

听到这话,朱标的眉头微微一皱。他心想,户部此时前来所为何事呢?不过既然人家已经来了,也不好不见。于是他点了点头,对侍从吩咐道:“让他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