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组的调查正在深入,市里的政治气氛也愈发紧张。举报材料的提交犹如一颗深水炸弹,让朱洪波阵营陷入被动,但与此同时,顾晨也清楚,朱洪波绝不会束手就擒。果然,反击来得比预想的更快。
---
朱洪波的反击
就在巡视组收到举报材料的第三天,市纪委突然宣布,对青河县政府的部分财政资金流向展开专项审查,理由是——群众举报青河县在财政拨款过程中存在“程序违规”问题。
这一消息一经公布,整个青河县官场都震动了。
“看来朱洪波开始动手了。”王立拿着市纪委的通报,神色凝重,“这分明就是在找我们的麻烦。”
张景伟冷笑一声:“之前市纪委对我们的举报置之不理,现在巡视组一来,他们就开始针对我们?明显是想用这种方式转移视线。”
顾晨神色沉稳,看着手中的文件:“市纪委的手法很明显——他们要制造一种印象,青河县也有问题,这样巡视组就不可能单独针对市里。”
“那我们该怎么办?”王立问道。
“既然他们要查,那我们就让他们查。”顾晨嘴角浮现一丝冷笑,“但要让他们查得有价值。”
王立和张景伟对视了一眼,顿时明白了顾晨的意思。
---
借力打力
第二天,青河县政府召开了一次公开会议,主动欢迎市纪委的审查,并当场公布了一系列财政改革的详细数据,甚至在官方网站上开设专栏,供全社会监督。
这一举动不仅让市纪委措手不及,也让巡视组对青河县的财政改革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与此同时,顾晨还让团队故意透露了一些内部数据,暗示市里曾经对青河县的财政拨款存在异常干预。
很快,巡视组注意到了这些“异常”——在过去几年里,青河县的财政拨款存在某些不合理的审批痕迹,而这些问题,恰恰与市里有关。
就这样,本来是市纪委想针对青河县,结果却反过来,让巡视组开始深入调查市财政局的操作。
“他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张景伟笑道。
顾晨点了点头,但他知道,朱洪波绝不会就此罢休。
---
突发事件:王立出事了!
就在巡视组的调查向市里逼近时,一件突发事件让局势再度紧张——王立失联了。
那天晚上,他原本要去见一个“线人”,但却突然联系不上,手机关机,家人也找不到他。
“出事了!”张景伟焦急地说。
顾晨的眉头瞬间皱紧,他立刻派人寻找,同时联系警方备案。
几个小时后,终于有人在郊区的一家旅馆发现了王立。他被人灌了酒,迷迷糊糊地躺在房间里,身边还有几张偷拍的照片——是他和一个陌生女子在一起的画面。
很明显,这是陷害!
等王立稍微清醒后,他满脸愤怒地说:“我根本不认识那个女人!我只是去见一个举报人,结果刚到酒店就被人下了套!”
张景伟脸色阴沉:“这是想搞你的作风问题!”
“不仅仅是作风问题。”顾晨语气冷峻,“他们想用这件事让你‘失去信誉’,甚至可能用这个来威胁你,让你在我们内部反水。”
王立狠狠地捶了一下桌子:“这些人,太阴险了!”
“现在最重要的,是控制局势。”顾晨沉声道,“他们的目的是让你身败名裂,甚至逼你辞职。所以,我们必须尽快反制。”
---
反制行动
顾晨立刻采取了几个行动:
1. 王立主动报警,以“被人设局陷害”为由报案,并要求警方彻查此事,同时向巡视组提交情况说明,表明自己遭遇了“政治构陷”。
2. 团队展开调查,动用各种渠道寻找线索,看看是谁策划了这次行动。
3. 制造舆论反击,通过官方渠道释放信息,暗示有势力在针对青河县改革派干部,以影响巡视组的判断。
很快,警方发现,那个“女子”根本不是普通人,而是市里某个房地产老板的情人。而这个老板,正是朱洪波的亲信之一!
当这条线索被提交给巡视组后,巡视组立刻对市纪委的调查产生了疑问——为什么青河县干部刚被调查,就立刻出现这种“丑闻”?
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开始有声音质疑,这是否是一场有预谋的构陷?
市纪委本来想借此打压青河县,结果反而让自己陷入被动。
---
朱洪波的困境
面对这一系列的反击,朱洪波也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巡视组已经盯上了市财政局,而王立的“事件”又迅速反转,让外界对市纪委的调查产生了不信任。
更糟糕的是,他收到了一份内部消息——省里正在讨论对他进行“问责”!
“该死!”朱洪波狠狠地摔碎了茶杯。
他没想到,顾晨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迅速反制,还借巡视组之力,把矛头指向市里。
“这小子……比我想象的还要难缠。”他冷冷地说。
然而,他也不会就此认输。
他立刻召集亲信,低声道:“既然他们要玩,那就陪他们玩到底。去找几个‘关键人物’,让他们站出来举报顾晨——不管真假,先把水搅浑!”
一个新的阴谋,正在悄然酝酿。
而顾晨,是否能再一次化解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