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镇国公 > 第65章 魏征开骂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泾阳纸横空出世,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世家纸业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其销量之盛,竟致诸家纸张于数日间销售额骤降,犹如江河入海,一泻千里。

世家因此损失惨重,心中怨怒难平,对陆通之恨意,犹如烈火焚心,难以平息。

范阳卢氏闻讯而动,遣使者前往,意图将市面所有泾阳纸悉数购入,不论数量多寡,皆欲收入囊中。

彼等心存疑窦,不信陆通竟能备下如此巨量之纸张。

此举既为探明虚实,亦欲借此机会,打压泾阳纸之声势,以显卢氏之财雄势大。

然而,泾阳纸之产量惊人,远非寻常可比。即便卢氏不惜重金,欲不限量收购,亦难撼其根基。

陆通早已料到会有此番动作,故在生产上做了充分准备,确保供应充足。

卢氏此举,虽显财大气粗,却未能如愿造成冲击,反而令泾阳纸声名更盛,众人皆知其品质与产能俱佳。

卢氏也曾密谋,欲一举收购泾阳纸背后的造纸工坊,以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然而,消息传来,那工坊实为陆通所掌控,卢氏深知陆通非池中之物,贸然行动恐引火烧身。

加之陆通在地方上的威望与人脉深厚,卢氏权衡再三,终不敢轻举妄动,只得另寻他策。

此计未施,便已胎死腹中,卢氏心中虽不甘,却也无可奈何。

朝堂之上,风云突变。

有大臣上书弹劾陆通,言其故意压低纸张价格,致使其他纸商血本无归,此乃与民争利之举,应受严惩。

奏章递至李世民御前,一时之间,朝野上下议论纷纷,皆关注此事发展。

李世民阅毕奏章,心中亦是波澜起伏。

“那爱卿之意,莫非以为纸张之价宜高方妥?”李世民目光如炬,直视那位弹劾陆通的大臣,语气平和中带着一丝锐利。

殿内一时间静谧无声,众臣皆屏息以待,只听那大臣如何作答。

“臣,臣以为纸张之价不可过低,若长此以往,恐商家皆无利可图,终致无人问津,届时天下士子欲求纸笔,又将何以继学?”

那官员虽言辞闪烁,却也竭力为己辩解,试图以维护士林之名掩饰其私心。

“此言差矣!陆县男若非潜心钻研,改进制纸之法,降低成本,又怎会低价售出,令诸多贫寒学子得以受惠?”

魏征闻言,不由拍案而起,正色驳斥,其言铿锵有力,直指要害。

“纸张之诞生与流传,皆赖于先贤不断革新制造之法。

若非如此,历代名家之经典又岂能广为传布,光照后世?

难道欲凭汝等愚钝之辈来阻挠文明之进步不成?”

魏征怒目圆睁,手指那弹劾陆通的官员,连珠炮般斥责,言语间尽显其激愤之情。

那官员闻言,面色骤变,苍白如纸,似是被魏征之言击中要害,竟一时语塞,无法反驳。

情急之下,竟直装口吐白沫,倒地不起,场面一时尴尬无比。

“魏老之言,确是犀利异常。”尉迟恭轻移步履,靠近李靖耳畔,压低声音道,语气中不乏几分敬佩与戏谑。

李靖闻言,嘴角微微上扬,却强忍笑意,点头附和道:“魏公素来直言不讳,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其言辞之犀利,确非常人所能及。”

言罢,二人相视一笑,心中皆对魏征的胆识与才情暗自赞叹。

其余欲起身继续弹劾陆通的世家官员,见魏征一番舌战群儒,气势如虹,心中不免生出几分畏惧。

他们自知口才不及魏征,若贸然出列,只怕落得同样下场,于是纷纷打起了退堂鼓,沉默不语。

朝堂之上,一时风平浪静,再无人敢轻易挑战魏征的锋芒。

李世民见状,心中暗自点头,对魏征的刚直不阿更加赞赏。

“好了,此事到此为止。今后诸位当多思如何惠及百姓,而非整日沉溺于祖宗旧业,不知进取。

陆县男之作为,诸位不妨多加学习,以期为国为民做出更多贡献。”李世民沉声说道,语气中既有威严,亦不乏劝勉之意。

一锤定音,朝堂之上再无异议,众臣皆低头应诺,心中各自思量。

“来议一议科举一事吧。”李世民目光扫过满朝文武,语气平和而坚定。

此言一出,殿内气氛为之一变,众臣纷纷挺身,凝神以待,皆知科举乃国家选拔人才之大事,不容有丝毫马虎。

李世民接着道:“科举制度,关乎国之根本,需不断改进,以求公平公正,选拔真正的人才。诸位有何良策,不妨畅所欲言。”

世家官员虽心存抵触,却也不甘落后,纷纷暗中角力,意图占据有利之位,尤其是那主考官一职,更是众人觊觎的对象。

他们深知,掌控了科举大权,便能左右士子命运,进而影响朝堂格局。

在这看似平静的朝堂之上,暗流涌动,一场关于权力的较量,正悄然上演。

关于科举考试之科目,朝廷上下议定迅速,终得一决。

唐代科举制度分为常科与制科两大类,其中常科诸科目如下:

- **秀才科**:此科乃六门常科之中最早设立者,历史悠久,法定地位尊崇无比。然其难度极高,非才学兼备、洞悉国政经济者不能及。惜乎至唐高宗永徽年间,此科因难而废,不复存在矣。

- **明经科**:此科重在考察士子对儒家经典的记忆与理解,诸如帖经、墨义等形式皆为考试之要。录取之率约为十分之一,较其他科目稍易,故成为常科中重要之一环。

- **进士科**:不仅考究经书之学,更重诗赋及时务策论,对文学造诣与治国平天下的见解要求甚高。录取之难,百中取一,然一旦登科,则仕途无量,前程似锦,实为文人入仕之首选。尤其自唐高宗之后,此科愈发受到重视。

- **明法科**:专考律法知识及其应用,旨在选拔精通法律之士,以助国家治理,维护社会秩序。

- **明字科**,亦称**明书科**:此科考察文字学与书法艺术,要求考生对汉字构造、音韵学、字义等有深入研究,且须具备一定书法造诣。

- **明算科**:侧重数学知识与运算能力之考核,涵盖算术、代数、几何等领域,旨在选拔数学与天文历法学之专门人才。

各科虽异,然皆为选拔贤能,以辅佐君王,安定天下。

士子们寒窗苦读,皆望能一举成名,光耀门楣,为国效力。

制科则是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特殊考试,科目繁多,旨在选拔各类特殊人才,以满足朝廷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的需求。

制科科目多达近百种,主要包括但不限于:

- **贤良方正**:选拔品德高尚、才学出众之人,以辅佐君王,治理国家。

- **直言极谏**:鼓励直言不讳,敢于批评时弊,提出改革建议的人才,以匡扶朝政。

- **博学宏词**:选拔学识渊博、文辞华美之士,以彰显国家文化繁荣。

- **才堪经邦**:选拔具有治国理政才能的人才,以充实朝廷各部门。

- **武足安边**:选拔武艺高强、能征善战之士,以巩固边防,抵御外敌。

(今日份三章奉上,求书架,求免费的催更~??(ˊw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