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其他类型 > 心理医生日记 > 第152集 疼痛拓扑学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我是方芮,一个在广州珠江边扎根的50岁心理医生。我的诊所依偎在古老的天主教堂旁,一推开窗,就能听见教堂悠远的钟声,不远处的公园是我闲暇时的充电站,我喜欢在那里滑轮滑,感受自由穿梭的畅快。生活里,我用跆拳道磨炼意志,用游泳放空思绪,用旅游摄影记录世界的多彩。在工作中,我擅长运用心理学行为主义理论,帮患者推开那扇通往内心平和的门。

一个闷热的午后,罗子涵走进了我的诊所。他身形瘦小,穿着松垮的t恤和洗得发白的牛仔裤,脸上带着与年龄不符的冷峻。他的父母满脸焦虑,简单交代了几句便匆匆离开,说相信我能帮助这个“怪异”的孩子。罗子涵一坐下,我就注意到他身上星星点点的函数曲线贴纸,凑近看,才发现贴纸下是一道道或深或浅的伤疤。当他抬起头,那双眼睛让我心头一震——瞳孔竟然能同步左右分别转动,像精密仪器里两个独立运转的零件,透着难以言说的诡异。

“子涵,你好呀,我是方医生,以后有什么都能跟我说,这儿就像你的秘密基地。”我尽量让自己的声音轻柔温暖。他却只是沉默地打量着我,像在审视一个未知的实验品。

经过几天的接触,我终于了解到他患有先天性无痛症。这个残酷的病症让他的世界里缺失了疼痛这一基本的感知。为了填补这个空白,他开始自残,试图用身体的伤痕构建一个疼痛的数学模型。每一道伤疤都是他对疼痛的一次探索,那些函数曲线贴纸,是他试图用数学语言解读伤痛的倔强尝试。

得知真相的那一刻,我的心揪成一团。我决定从行为主义理论入手,先帮他打破自残的恶性循环。我在诊所布置了一个小小的艺术角,摆满了彩笔、画纸和各种手工材料,每当他露出想要伤害自己的迹象,我就拉着他去艺术角,引导他把内心的情绪通过绘画和手工表达出来。一开始,他总是抗拒,眼神里满是愤怒和不解,觉得我在破坏他理解世界的方式。“方医生,你根本不懂,只有疼,我才能感觉到自己真实存在。”他冷冷地说。我轻声回应:“子涵,我懂你的痛苦,可还有好多更美好的方式能让你感受真实,我们一起试试,好吗?”

在不断的沟通中,我发现他对数学,尤其是拓扑学,有着超乎常人的痴迷。他的笔记本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公式和奇形怪状的拓扑图形,那些复杂的符号和线条,对他来说是打开世界本质的钥匙。有一次,我试着跟他聊拓扑学里的莫比乌斯环,他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滔滔不绝地给我讲解莫比乌斯环的神奇性质,从二维到三维的转换,从无限循环的空间概念,那一刻,我看到了他内心深处对数学纯粹的热爱。

然而,平静的治疗过程被一次意外打破。那天,我像往常一样准备给他进行心理辅导,不经意间瞥见他笔记本上的内容。我的心跳陡然停止,上面竟然是各种关于我车祸死亡概率的演算,密密麻麻的数字和公式,像一张冰冷的死亡之网。“子涵,这是怎么回事?”我努力让自己的声音保持平稳。他抬起头,眼神里没有丝毫愧疚,平静地说:“方医生,我只是在做一个概率模型,研究不同因素对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影响。”他的语气就像在讨论一道普通的数学题,可我的内心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我意识到,他已经完全沉浸在数学构建的冰冷世界里,在他眼中,一切都可以量化,包括生命和死亡。为了把他拉回现实,我决定用一种特别的方式——滑轮滑。

周末的清晨,我带着罗子涵来到公园的轮滑场。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地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我穿上轮滑鞋,在他面前滑出一个漂亮的弧线。“子涵,你看,轮滑也有它自己的数学。”我边滑边说,“每一个转弯,每一次加速,都和速度、角度、力量有关,但这其中还有一种无法用公式计算的东西,那就是快乐和自由。”我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路线,滑出了一个个复杂而又充满韵律的图形,那些图形像是在书写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他的期许。

“这也是一种拓扑,一种充满生命力的拓扑。”我停下来,认真地看着他,“生活里有太多美好是数学无法完全定义的,你不能只活在公式和模型里,你要去感受风、阳光、爱,这些才是生命真正的意义。”

他站在那里,脸上露出了从未有过的迷茫和思考。从那之后,我带着他参与了更多的生活体验。我们一起去珠江边看日出,当第一缕光点亮江面,他的眼睛里闪烁着震撼和惊喜;我们在公园里观察蚂蚁搬家,感受生命的渺小与坚韧;我们还一起参加社区的关爱孤寡老人活动,当他看到老人们脸上绽放的笑容,我看到他内心的坚冰开始慢慢融化。

在这个过程中,我始终没有放松对他自残行为的矫正。每当他有冲动时,我就会提起我们一起经历的美好瞬间,用那些温暖的画面替换他脑海中自残的念头。渐渐地,他身上的新伤疤越来越少,笑容越来越多。

几个月后的一天,罗子涵走进诊所,手里拿着一本崭新的笔记本。他有些羞涩地递给我:“方医生,我不再算那些死亡概率了。”他的声音带着一丝腼腆,“我想记录下我们一起经历的这些,我觉得这才是真正值得研究的东西。”我翻开笔记本,里面画着我们看日出的场景,珠江边的波光粼粼,还有他歪歪扭扭写下的感悟:“原来,生活可以这么美好,不用疼痛,也能感受到真实。”

看着罗子涵的变化,我心中满是感慨。作为一名心理医生,每一次治愈都是一场心灵的冒险,而罗子涵的故事让我更加坚信,只要用心去理解,用爱去引导,再冰冷的内心也能被温暖融化。在这个繁华又忙碌的城市里,我的诊所承载着无数人的痛苦与希望,而我,也将继续在这里,用我的方式,为每一个在黑暗中徘徊的灵魂点亮一盏明灯,就像帮助罗子涵一样,让他们重新拥抱生活的美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温暖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