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我掌梁山,没宋江什么事了 > 第154章 两道奇怪的圣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与杨哲等人分开,栾廷玉带着马灵、项充、李衮,来到南熏门。

几人暗中观察,商议如何抢夺城门。

马灵眼尖,发现今日值守者是金鼎,心中便有了计较。

当日为了打探柴进下落,曾绑过他一回。

金鼎吃不住他们手段,供出是高俅指使他通风报信,绑架柴进的。

燕青不宜暴露身份,所以都是马灵出面,跟金鼎接触的。

今日事起仓促,马灵赶到这里,才知道是老熟人。

自然也就容易些了。

马灵悄悄上前,来到金鼎跟前。

金鼎大吃一惊,慌忙把他拉到角落“你胆子好大,敢找到这里来!”

“我们一会儿要出城!”马灵开门见山。

“城门都已经关了,如何出得去?”金鼎怒道。

“这不是有兄弟你在么?”马灵嬉笑道。

金鼎大怒“你别逼我,大不了鱼死网破。”

马灵笑了笑,看着他没有说话。

若是金鼎真跟他表现的那般硬骨头,当日也不会一顿毒打,便将高俅给卖了。

而且,后面马灵也找他帮忙过两回。

他嘴上虽然装得硬气,可还是不敢违拗。

看到马灵一直盯着自己,笑而不语,金鼎顿时心中发毛。

良久,他才叹了口气道“罢罢罢!俺这条命算是交待在这里了。”

正说间,听到城中喊杀声起,知道是杨哲已经动手。

金鼎叫人打开城门,有那不愿意的军丁,早被栾廷玉带人,尽数斩杀。

等到杨哲等人赶到的时候,栾廷玉已同城外的武松等人汇合。

众人合在一处,匆匆退出汴梁城。

前几次,金鼎只是暗地里面帮助梁山,并无人知晓。

这次打开城门,放了杨哲一行出来,东京肯定是待不下去了。

幸亏他孑然一身,并无家小,倒也没有牵挂。

杨哲邀金鼎一起上梁山入伙,却被金鼎委婉拒绝。

金鼎收下杨哲答谢的一包金银,自投河北去了。

汴梁城外,二十余里的王家庄。

依山傍水,人烟不多,是武松的落脚处。

杨哲一行出了南熏门,径直来到这里暂避。

本以为,他们大闹了翡翠楼,救走柴进,官府肯定会有大动作。

可是没想到,燕青递回来消息,翌日汴梁城内风平浪静。

就连城门士兵被杀,金鼎失踪的消息,都没有声张出来。

仿佛那天晚上发生的一切,并没有人太过关注一般。

杨哲知道,高俅,亦或是赵官家,知道柴进被劫,肯定不会就此善罢甘休。

这恐怕,只是狂风暴雨前的宁静。

他们,一定在酝酿着什么。

他叮嘱燕青和李应等人,这几天不要有任何动作,静观其变,特别注意自身的安全。

直到三天后,官府终于有动作了。

不过,并不是针对杨哲,更不是针对柴进。

而是宫里传出了一道奇怪的圣旨。

象姑馆,狂蜂浪蝶,有伤风化,罪恶丛生,从即日起全面禁止取缔。

以定王赵桓暂代开封府府尹,彻查汴梁城中所有象姑馆。

天刚亮,赵桓便带人闯入翡翠楼,将老鸨和杜老大带走了。

既然是做这一行的,难免会有欺男霸女、贩卖人口的勾当。

一日之内,汴梁城内所有象姑馆,便迎来了灭顶之灾。

近三百人被捉拿下了大狱,甚至牵连甚广。

有十余名官员,亦是被拿了。

象姑馆,发源于宋朝,昌盛于宋朝。

虽然许多达官贵人、文人名士喜好这一口,可是如此明目张胆放到明面,却还是为人所不齿。

所以,当赵官家这一道圣旨颁布,赵桓的这一番操作,顿时让不少人拍手称快。

本以为,象姑馆被查抄完,事情就结束了。

可是,在查抄完象姑馆的第三天,赵官家又下了一道奇怪的圣旨。

汴梁城中的无忧洞,牛鬼蛇神,罪恶丛生,责令殿前司立即围剿,一举清洗。

整个汴梁城中,风声鹤唳。

殿前司太尉高俅,以迅雷不及以掩耳之势,领着禁军清洗了无忧洞。

许多恶徒和反抗者,被就地正法。

无忧洞匪首云老大和常三爷,被枭首示众。

平日跟随他们的地痞恶棍,杀的杀,抓的抓,如鸟兽散。

至于原本在无忧洞中栖身,无家可归的穷苦人,因为没有反抗官军,全部被赶出了京城。

这一轮,被逐出京城的,高达数千人。

至于他们的死活,却不是朝廷去管的事情了。

杨哲等人听到消息,顿时有些不明白,赵官家为何这般骚操作了。

云老大,是高俅的人,也被正法了。

翡翠楼的幕后老板是杜充,杜充好像也投在了高俅的门下。

翡翠楼也被关了,甚至老鸨和杜老大都被抓了……

或许,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赵官家和高俅发现柴进逃出了京城,开始杀人灭口……

只是,不管如何,这一波操作下来,着实让赵官家赢得了一波民心。

也使得汴梁城中的治安,好了不止一星半点。

就连平日在地面上混迹的泼皮无赖,都收敛了许多。

时间一天天过去,不知道什么时候,一个声音悄悄响起。

赵官家清洗无忧洞,彻查象姑馆,只为了一个人。

那就是大周皇室后裔,准备进京告御状的柴进柴大官人。

柴大官人并不是被高俅抓走了,而是落难无忧洞,被卖去了象姑馆。

为了皇室颜面,赵官家肯定不能明说,可他所做的一切……

血雨腥风近半个月,汴梁城终于恢复了平静。

没有人再记得,柴进进京告御状,没有人再谈论赵官家的两道圣旨。

事情,似乎在时间流逝中,就此过去。

在王家村休养的柴进,也恢复了很多。

只是,与原本开朗健谈的柴大官人相比,现在的柴进变得沉郁寡言。

燕青终于找到了戴宗的下落,将他悄悄送来了王家庄。

跟着戴宗一同来的,还有一个叫做任原的好汉。

任原,乃是太原府人氏。

身长一丈有余,力大无穷,江湖人称“擎天柱”。

当日落难沧州,曾受过柴进恩惠。

听闻柴进有难,便寻来了东京。

不料赶到之时,却听说柴进被人救走了。

几经辗转,找到了醉月楼。

当日任原在柴进庄上,正好戴宗和李逵也在。

所以,他与戴宗相识。

两下相认,听说柴进在王家庄,便跟着一起来了。

柴进呆在这里,便是在等戴宗的消息。

如今寻到戴宗,杨哲便邀请柴进、戴宗、任原同回梁山,坐把头领交椅。

可是,柴进又一次婉言拒绝了。

柴进,有柴进的打算。

他准备去邕州。

戴宗、任原和老管家柴照,自然相随。

杨哲本想派人护送,亦被柴进拒绝了。

言道有任原在身边,安全无虞。

杨哲不好再强求。

他明显感觉到,自从遭遇汴梁城变故之后,柴进与自己变得生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