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贾琏讲起兵事,屋内原本欢乐的氛围也变得凝重起来,几位妹妹脸上都有隐忧,宝玉皱眉,环哥儿耷拉着头,便是年岁小的兰哥儿也担心地看着他这位叔叔,只有琮哥儿不在意,反倒是祝他哥哥建功立业、一展胸中抱负。

贾琏知道他的意思,举杯一饮。

来贾府时日更久的黛玉,桌下双手握住她凤姐姐的右手,悦声脱口,“王于出征,以匡王国。二哥哥此番往辽东去,是为国为民之大计,妹妹当贺。”

说完举起面前的果酒,敬了贾琏一杯,这不算完,“父亲常说兄长少时立志,如今亦有所望,当是一喜,可哥哥远去辽东也别忘了,家中也有亲人盼归。”

“林妹妹说的我怎会不知,今日我聚众位兄弟姐妹,亦有所托。”贾琏举杯,“你们嫂嫂年岁虽长你们一些,可也不过世俗中人,怀着身孕又顾着管家的事,难的很。

你们哥哥我是个忘家的,一年里头不知要惹哭你们嫂嫂多少回,流了多少泪。如今我马上远行也当在此拜托各位弟弟、妹妹们多体谅体谅你们嫂嫂的难。”

一语尽,一杯尽。

众人同举杯,饮尽杯中酒。

氛围一暖,贾琏顺着黛玉开头的那句话,讲起一番鸡汤,有心无心。

“林妹妹方才开头讲得那句,如果我没记错,出自诗经中的小雅·六月篇的首段,整段为‘六月栖栖,戎车既饬。四牡骙骙,载是常服。玁狁孔炽,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国。’

讲的是周宣王发兵北伐猃狁的故事。

自古兵事不休,其叙不止,而历代言及兵事的诗也是史。

诗史,今人谈及二字,就讲唐杜甫,有三吏,有三别。

其中新安吏写的是肃宗朝郭子仪、李光弼为首的九节度率军围攻安庆绪坚守的相州,结果被史思明率领的援军击溃后,朝廷在重新在各地征兵,杜甫从洛阳前往华阳,路过新安所见。

历来诗评家将该诗分作上下两篇,上半篇以“天地终无情”结尾,下半篇即诗尾的“仆射如父兄”。

前朝王嗣奭认为“天地”指的是朝廷,杜甫不愿正面指责朝廷征发未成丁青年的故事,故用天地代替朝廷,可后半篇又写‘况乃王师顺’,也就是说杜甫是期盼战事顺利的。

若是从实指看,贵在无情二字上,心既怜民,又思大安,思绪进退不得,遂归于天道。

下半篇的仆射指的是当时的主将郭子仪等,如父兄三字是对送行军属的安慰。

足见杜甫心中的矛盾,世上事多如此,进亦忧,退亦忧,进退全在个人一念之间。

各位弟弟、妹妹们要自己想想,这世上能顾全自己已是难得。

话说回来,唐朝诗人对战争的态度,是两面的,几乎都支持抵御外辱,但又讨厌不义之战,但总体比例而言,对半开。

可到了宋朝,不义之战已经绝迹,大多是抵御外辱的。这并不奇怪,唐时边塞诗讲“西去安西九万九千里”,战事的极限在安西之地。

可到了宋朝,北宋战事最远讲“燕然未勒归无计”、“燕山纪功后,麟阁耀鸿名”。

南宋更不堪了,辛弃疾年轻时写下《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可地点在哪呢?在山东济南。陆游在孝宗年间写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其中的瓜洲渡又在哪?在扬州,大散关呢?在陕西。

要知道孝宗已经是位锐意进取的皇帝了。

所以诗人们写的是诗,可写的也是史,不论百官们如何山呼‘万岁’,有些东西是骗不了人的。

到了如今,辽东是不是义战呢?那要留给后人评说了。

可蓟辽的千万百姓心里是如何想的,怕是再清楚不过来,夜不卸甲,手不离刀。

弯弓识马,终觅血,多少人哭。

如果去问他们,愿不愿意用他们的命去换后代子孙的“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十个里有九个是答应的,还有一个已经提刀上马向北游了。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他们为的不是为了皇帝的天下、千秋万代,也不是为了百官们口中的国家稳固、长治久安,他们为的是自己,这是他们自己心中的欲。

如今他们还有心,还有欲,如果不现在动手,等到他们心冷了,泪干了,便是万金之赏,也救不回来.......这座天下了。

六部的官员们、江南的年轻士人里不知有多少抱怨每年拨给蓟辽的军费耗资千万,何其奢费。

是,朝廷每年拨的钱是不少,明面上单独拨给蓟辽的有五六百万,暗地里从九边的账上走了五百万,再加上兵部的杂项拨款,林零总总有一千四百万之巨。

如今要小修黄河、大修京河、赈济山东灾民,没处挪钱,就期望着从军费里扣。

于是才有了这条运输线的搭建。

但这是不对的,这个国家的财政结构里是有一笔钱的,嘉祥年间就算政事混乱,国朝的用度开支也没有到需要挪用军费的地步。

可为什么现在需要挪用军费呢?”

贾琏的目光扫过王薛二人,继续讲起故事。“朝堂的所有人都知道有一笔钱是闲着的,可文官们个个都不说话,于是只能是我们当恶人,站到前面给人骂了。”

屋内静悄悄地,贾琏观众人反应,心内叹息不已。

转而讲起过去一二趣事,遮掩方才的话语,再度提壶饮酒。

众人吃酒一段时间后,夜更深了,正好席上吃食也差不多尽了。

贾琏同王熙凤一道送了,但林黛玉与薛宝钗却被平儿拦下,说是二爷还有话同二位姑娘说,请移步正房里间。

林薛二人在平儿的带领下来到里间,贾琏还未至,小丫鬟端来茶,奉于二人。

薛宝钗饮茶间隙,四处打量,她发现身旁的林黛玉很平静,没有她一样的张望,但转念就想明白了,到底来的晚,而且她与贾琏从未见过,同凤姐姐倒是见了许多次了,人熟。

不一会,贾琏扶着王熙凤进来,凤姐儿身子愈发沉了,如今又闹的这么晚,精神有些不济。

平儿从贾琏手中接过人,搀扶着在炕西头安稳坐下,又取来茶提神舒心,

贾琏坐到东头,寒暄一二,开启正题。

“今日邀二位妹妹来,自是我有事要同二位妹妹商议。方才我讲的不知二位妹妹有无疑问?”

补:新安吏,全诗: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