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乐文小说 > 历史军事 > 穿越贾琏之慢节奏生活 > 第58章 对命运的押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贾琏对卫恙的反应并不在意,因为一个对经世致用信奉坚定的人如果因为一时的花言巧语就迷了心智,放弃自己前半生所追求的,那封建制度就不会那么不容易亡了。

中国古代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是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到如今也没有超出这个范围。儒家坏吗?以前世的角度看,当然坏,可问题是既然坏,为什么它的思想又存在了上千年,并且占据主流思潮。

存在即合理,这是一句烂大街的话。

但当我们将目光回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就会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除了道家以外的所有思想都认为社会有阶层的划分,且其权利与义务是不平等的。

孔圣人及其拥护者相信人在智力、能力、德行上存在很大的差距,人因为这些天生禀赋差异而产生的阶层同社会阶层是相契合的;而即使是崇尚兼爱的墨子,其所构想的理想社会中,身份低的人也必须服从身份高的人的命令,“王公大人,蚤朝宴退.......此其分事也:农夫蚤出暮入.......此其分事也。”

而同时这些思想家们又认识到另一个事实:这样的阶级社会是不能无限期延续下去的,如果不能有效减轻阶级社会所固有的不公平现象的话。

而儒家之所以胜出,就在于在第二个事实上取得了显着的成就。

孔子发现人在智力、能力这些禀赋上的天生阶级同基于世袭制度的社会阶层划分是不匹配的,换句话说,出身高门的贾琏可能在道德上比不上一个市井乡民。

解决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办法——名实相符,没做帝王的禀赋就别做皇帝,孟子就是这么讲的,但问题是基于道德的内生性制裁是无用的,春秋战国时代用血一样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孔子则有一个理想化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基于人的智力、能力这些禀赋选拔统治阶层的人才,但又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接受教育的,底层社会中有很多有天赋的人但他们之中受教育的机会是很少的。

所以有了“有教无类”,不论出身高低都应给予受平等的教育机会。

在这样的思想理念下,一方面拥护阶级社会,一方面通过教育实现社会的相对平等,推倒这个阶级社会天生的不公平。

在这样的情况下,儒家基于常识、常情、常理等等因素的主张,随着时间不断调整并吸收其他学派有益的思想,而获得了最终的胜出。

但请问,为什么在春秋战国时代,儒家的思想不怎么被各国接受?

问题就在于各国之间文字、货币、制度都不相同,而各国人生来具有的禀赋是差不多的,你难道能说秦国人比楚国人道德高尚吗?而且基于这些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在这个过程中是可以流动的,如果现实的不公触及到了这些人才,改投门户不是不可以。

汉以后的大一统时代,关于某个北宋落魄士人跑到西夏带来恶果的梗,可谓经典永流传。

简而言之,在现实所客观存在的巨大差异性所带来的激烈竞争下,一个国家无法通过道德取胜。

而儒学思想的立身之本不适宜在一个实力和文明水平相差不大的多方激烈博弈过程中使用,它是为了统治而存在的,不是为了竞争与生存而存在的。

回归正题,贾琏既然不觉得卫恙会马上心悦诚服,讲这番话自然有另外的目的。

“卫先生,我的话你怎么想,不重要,天地自然存在的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你不同意、我不同意而不存在。而你的思考也无法说服我,你我二人思想的出发点就不同。

可如果你们所谓的经世致用思想不是正确的,那我们怕是没有合作的必要了,毕竟当一个富家翁的办法有很多,同理学家们也不是不可以合作的。

但是基于我个人的倾向呢,比起虚伪的道德君子,我还是愿意和你们尝试合作一下,不过需要你向我证明你们的思想是能延续下去的,不然谁会相信同一个死人的协议是有效的。”

卫恙确实在贾琏说出那番话后有了许多新的思考,而此刻又听到贾琏的话,不得不将注意力转移到贾琏的话上,“怎么证明?”

贾琏说的有些多了,口有点渴,见他问没有马上回答,而是端起茶抿了一口,有些冷了,“傅亨,换茶!”

“卫先生,你教我妹妹也有些时日了,你觉得她如何?”吹着热腾腾的水气,贾琏突兀地问道。

卫恙搞不清头脑,但还是规规矩矩的答了,“是位知书识礼、才思敏捷的大家闺秀,只是欧阳修讲‘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乎中,必摇其精’,林小姐言语下多有敏感,又兼多慧,故而有伤其心、害其身之忧,还望琏二公子知道。”

听完这句话的贾琏久久不能言语,等缓过神来,贾琏放下茶杯,“卫先生,你觉得你们的学问能说服我妹妹吗?或者说我妹妹能认同你们的学问吗?”

卫恙一愣,愈发不理解贾琏想干什么了。

“你们的思想想要延续下去,就必须找到认同你们思想的年轻人,如果出身地主的年轻士人无法认同你们的思想,那么你们就必须到工商者中找,因为农民没有时间思考。

如果你们能转而在工商者中寻找并找到支持者,就代表我们的合作是可以进行的,因为这代表不是一两人的认知与合作,而是一群人同另一群人的合作,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失败而终结。”贾琏一改之前的张狂之气,温声说道。

“琏二公子,我们......”

“好了,如果你想说你们是可以获得地主出身的士人支持的,那你们就去做给我看,口说无凭。”贾琏粗暴地打断了他的话,“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试试看用你们的思想能不能说服我林妹妹。

林妹妹出身高门,父亲是两榜进士出身,祖上五代积累,家中田地、作坊、商铺何其多也。公侯之贵、诗书之雅、商贾之富,能在一人身上看到,已经极为不易了。

如果她不是女子,为官做宰又有何不可?林家家门可继啊,可惜志向不在此。

但正因其未入世而不知世,才有你教之、引之,使其入世而知世,知世方知世之艰、之苦、之难,而有其见。

如果只是她从内心认同你们的学问,这也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她是从她的哪个身份出发,认同你们的学问的。

最后说一句,她不正是孟子讲的劳心者吗?”

贾琏说完,捧茶相送,谢客。

卫恙无一语以答,艰难起身,向贾琏施礼后向门外走去。

在他跨出门前,贾琏又叫住了他,但没有看向他。

“卫先生,请转告虞公,合作协议依然有效,为了表示诚意,我们同意在山东先行施行新政的改税政策,以观天下风向。但是这个提议必须你们来提,我们是不会讲的。

还有,虞公必须同意平辽策战略计划的实施。”

卫恙看着贾琏被热气遮住的侧脸,点了点头,转身出门而去。

傅亨在门口只是礼送了一下,看着卫恙佝偻着而远去的背影,又转身朝向屋内,轻声问道,“爷,卫先生好像有点不对劲。”

“有什么不对劲的,”贾琏放下茶,看向外头,视线越过傅亨,看向那个背影,夕阳西下,好像条狗啊。

“没什么奇怪的,你也别闲着,去镇国公府告诉我那位世伯,我们同意了。”

“是。”

等到傅亨也不见了,贾琏饮尽杯中茶,准备回院的路上,想起他前世的政治思想启蒙来,其中有一个就算到了月亮上也是卖花布的人讲过,

“未来决胜的关键就在于能否大量的占有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