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刘恒在朝中,这一大家子人算是安稳了一段时间。
因为刘荣的皇太子之位是刘恒点头拍板的,刘武就是胆子再大,也不敢再有异议。
刘武虽然和皇太弟之位无缘了,但他毕竟是窦漪房和刘恒的小儿子,该受的宠爱是不会少的。
刘武平时可以随意进京,进京后也不用通报便可直达皇宫,而且不用守那么多规矩。
在七国之乱平定后的半年里,刘武三天两头地就往京城里跑,别人问就是想父皇母后了,这说辞谁也拒绝不了。
金银珠宝、钱粮物资,平时刘恒和窦漪房可没少赏这个小儿子。
七国之乱平定后,吴楚两国王宫里的战利品,几乎全被刘武运到了梁国,等于说朝廷花那么多钱打赢此仗,最后都便宜了梁国。
关键是这件事刘恒和窦漪房都默许了,刘启也不太好说话。
有了那么多战利品,不仅弥补了梁国在此战中的损失,反而赚了不少。
睢阳城的城防很快就重建了起来,但实际上没花几个子,大多数的钱都被刘武用来重修梁国王宫了。
重金打造好的梁国王宫,在规格上甚至不输于皇宫。
刘武这么一个直性子的人,就算搞不到储君之位,刘武也得发泄一下脾气,惩治一下那些和他不和的人。
毕竟遗传了窦太后,这记仇能力是杠杠的。
首要打击目标,便是周亚夫。
当初睢阳城被围,刘武多次书信周亚夫请求支援,但都被周亚夫视若无睹。
在刘武看来,周亚夫根本就不在乎他的死活,是在故意卖他。
刘武三天两头地往皇宫里跑,没事就在窦太后面前说周亚夫的坏话,还把周亚夫怎么见死不救的过程,添油加醋地说了个遍。
刘武那可是窦太后的心肝疙瘩,听刘武那么形容,也是不由得对周亚夫痛恨起来。
刘恒倒是不怎么在乎,带兵在外打仗,有些牺牲是必然的,周亚夫为了打赢此仗,将梁国作诱饵也是情有可原。
其实得罪刘恒没什么事,毕竟刘恒退位了,现在也不怎么管事。
但周亚夫偏偏得罪了窦太后,作为一个记仇的女人,她报复你的方法超乎想象。
窦太后会在不经意间改话题吐槽周亚夫,说周亚夫各种各种不好,让刘启在不经意间的记到了心里。
这种“枕边风”似的吐槽,要比朝廷上大臣直接上奏管用得多。
管用就管用在不经意间,趁你没有防备的时候,侵入你的脑子里。
周亚夫平定七国之乱,得罪了刘武,算是站在刘姓宗室的对立面。
如今又借刘武之手得罪了窦太后,算是站在了大汉外戚的对立面。
多方势力的影响下,周亚夫最后只有一个选择。
群臣,功臣集团。
———————————————
前元四年,刘启正式册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允许开太子府,同时任命窦婴为太子太傅,贾谊为太子太师。
这个太子太师之位,对贾谊来说并不是什么赏赐,反而是个负担。
如今大汉朝堂并不太平,栗姬又不太会拉拢人,刘荣虽然是太子,但是这个太子身边的势力并不强盛。
除了窦婴、贾谊和栗姬的妹妹栗贲,其他人几乎都是中立,反正是不站队。
太子的势力薄弱,这个太子之位立了也是白立,反而将贾谊摆在了那里。
贾谊从梁国回到长安入朝后,按照苏云的要求,一直是小心翼翼的,尽可能让自己边缘化,做一个别人都不在意的孤臣。
毕竟以前得罪的人太多,要不是苏云以左丞相的身份罩着他,他早死了百八回了。
按苏云的想法,贾谊还年轻嘛,只要将所有人都熬死,自然有出头的那一天。
自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太子太师这个职位就再也没有出现过,太子的教育和属官的绑定,一直是太子太傅负责的。
现在刘恒一回来,就把一个废除了多年的官职重新提了出来,百官怎能不多想?
这不是把边缘化的贾谊,又推向风口浪尖了吗?这么多年的努力都白费了。
册立大典结束后,贾谊便找到刘启。
“臣贾谊,有一言相告陛下。”
贾谊这些年兢兢业业,干的是最苦的活,受的是最苦的罪,他的功绩刘启是看在眼里的。
“贾丞相劳苦功高,有什么话不用藏着掖着,直言就好。”
贾谊点了点头,将自己心里想说的都说了出来。
“这……”刘启一时间语塞,这是刘恒安排的,而且诏令已发,刘启也不太好更改。
“这是太上皇的建议,朕也不太好违背,要不是太子少师你还是继续干着,再想想有没有其他的解决办法?”
贾谊何其精明,眼珠一转,便想到了解决办法。
“七国之乱已经平定,当今地方上再无能掣肘陛下的势力,陛下何不趁此时大封一下诸侯王?
当初臣曾在治安策中提到过,众建诸侯而少其力,朝廷以计徐徐削之,可成大业。
如今七国已平,此策的最大麻烦已经扫除,陛下可以全面实施分封之策。
大封诸侯王,不仅可以彰显陛下坚持封王的决心,安稳那些没有造反,但摇摆不定的诸侯王;
而且七国旧封地上还残留着一些旧势力,将陛下的儿孙分封过去,经过多年的分化打压,最终会将这些旧势力消磨殆尽。
陛下现在也有许多成年皇子,若让他们一直留在皇宫中,怕是会被有心之人利用,搅乱朝中的风向。
因此臣建议陛下,将那些成年的皇子分封到地方,这样能够安地方、稳人心、定朝局,乃一举三得矣。”
“好,好!好——!”
刘启一连说了三个好,可见他对贾谊的建议有多认同。
“朕一直因为七国之乱后地方的势力头疼,没想到贾卿一句话就解决了三个麻烦,这才是切实有用的国策啊!
这太子太师之位乃是太上皇钦定,你们就好好和太子绑定即可,其他的事情不用你来操心。
你想要躲在幕后,边缘化自己,等待出头之日,这我理解。
但是太子将来是要上位的,我现在就是在为太子铺路,让你们和太子深度绑定,等太子上位之后,就是你们的出头之日。”
贾谊明白了刘启的深谋远虑,赶忙行礼谢恩。
……
前元四年八月,刘启将自己的儿子全面封王,目前最小的儿子刘乘也混了个清河王。
这些全面分封的诸侯王,都是从原来一国之地划分出来的,实力比原来弱了不是一星半点。
国家越分越多,诸侯王的实力也越来越弱,他们再也没有资格和中央朝廷对抗了。
刘启和王娡商量后,将刘彻封为了胶东王,但是刘彻的年纪尚小,仍然被留在了宫中。
王娡总是默默地在背后助力刘启,没有表现出丝毫夺嫡的意思,让刘启非常满意。
如果这样的女人不成大业,那就太没天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