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实话,刘恒现在也不喜欢窦漪房。
二人算是少年夫妻,在一起近四十年,可性格方面确实不是很合适。
窦漪房小心眼儿、死板,还特别记仇。
最关键的就是偏心小儿子刘武,不管刘恒怎么说,窦漪房死活改不了。
为此,窦漪房还没少顶撞刘恒。
汉代的皇后权力很大,窦漪房经常以国母的身份带动天下,在民间是个很贤惠的形象,深得百姓爱戴。
而且没有犯过什么大错,刘恒也不好直接废除她。
虽然刘恒管不了窦漪房的脾气,但是以气势压住窦漪房还是没问题的。
刘恒可不是什么傀儡,虽然已经退位三年多了,但是他27年的执政生涯和功绩,在朝中依然有着不小的威望。
窦漪房也清楚,刘恒一出现,刘武基本上就和皇太弟之位无缘了。
“臣妾,拜见太上皇陛下。”
西汉时期,皇家主要人员的权力都是很大的,像皇后、太后、太上皇都可以称陛下。
刘恒走上前将她扶了起来,“你年纪也不小了,跟了我一辈子,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就不用拜了。”
旁边的小宫女很识趣地凑了上来,将窦漪房扶起。
因为窦漪房的眼睛不好,所以她身边伺候的宫女太监都很有眼色,当然相应地,俸禄也是整个宫里最高的。
“你从代国便跟着朕,到现在也有近40年了,朕治权臣、收皇权、打击异己、北击匈奴,这其中有多艰辛,你是跟着朕一路走来的,你难道不清楚吗?
抛开祖制不谈,要让武儿进京,不是复制了一遍朕的经历吗?你看看朕,这日子过的真的好吗?你又何必执着于让武儿做这皇太弟呢?”
刘恒并没有想着以权压人,更没有想着用那些老生黄常谈的话语,而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开口,让窦漪房自己醒悟。
刘恒说的话,句句戳到窦漪房的肺管子上。
刘武要是以藩王的身份进京,那就和刘恒当初以代王的身份进京没啥区别。
刘恒那么多年的苦,那么多年的累,窦漪房是一路跟着走过来的,现在对比一下,又怎么舍得让刘武这个心头肉累成这样呢?
刘恒说得很对,而且又给窦漪房递上了台阶,窦漪房是个聪明人,赶紧借着刘恒的话应下。
“太上皇陛下说的是,是臣妾欠考虑了,立刘武为皇太弟的事情,不仅违背祖制,更是不合时宜。
都是臣妾太过偏心,这么多年苦了启儿,明天臣妾就把他叫过来,当面认错。”
刘恒笑了。
毕竟在一张床上睡了那么多年,刘恒当然清楚窦漪房的脾气,知道从哪个方面入手,能拿捏得住窦漪房。
自己要是以权力强制的话,非但不能起到有利的效果,反而会使窦漪房和刘启的母子关系破裂。
况且刘恒的身体不好,就算是以权压制的话,又能压多久呢?
一旦自己驾崩,他们母子二人又会恢复水深火热的状态。
能够以言语说服窦漪房,让窦漪房从心里不想再立刘武为皇太弟,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
——————————————
第二天,窦漪房果然和说的一样,将刘启找了过来,郑重地向刘启道歉。
这可把刘启搞得受宠若惊的,幸得刘恒在旁边给他使了个眼神,刘启这才安下心来。
刘恒后来又找刘启聊了聊最近发生的事情,父子俩也是好好叙了叙旧。
刘恒帮着看了看刘启最近处理的朝政,刘启对事物安排的火候,拿捏的还是很到位的。
刘启都三十七了,又是云哥带大的,刘恒自然放心。
不过呢,在有些方面,刘恒还是要指点一二的。
“朕早就说过,晁错这个人可重信而不可重用,可是你把他当成心腹,对他委以重任,才导致国家陷入战乱之中。
可他毕竟是个忠臣,为了咱老刘家而死,咱不能亏待了他们的妻儿老小,一定要好好抚恤。”
“多谢父皇教诲,孩儿也是这样想的,孩儿已经重金抚恤了他的家人,他的儿子也被安排出来做官。
孩儿后悔杀了他,可要是重来一次,孩儿还是会杀了他。
孩儿要借他的头来安天下,与这天下相比,任何一个人的头都是微不足道的。”
刘启说出这番话,让刘恒很欣慰。
刘恒一直遵循着这个原则,天下没有任何一个人,有资格和列祖列宗的江山社稷相比,哪怕是自己的亲舅舅。
刘恒好好想了想,又把话题引到了皇储的事情上。
“既然已经立了刘荣为太子,就一定要重视好刘荣的教育。
听说你任命窦婴为太子太傅,朕好好想了想,窦婴此人确实可以,但不够。
朕打算再加一个太子少师,就由贾谊来担任,他性子更沉稳,朕也更放心一些。”
“父皇的意思是……?”
立太子少师的事情是表面现象,刘启没有明白这一举动更深层的意思。
“你的身体也不好,你要早早为太子铺路,窦婴和贾谊都是你的心腹,要让他们二人和刘荣深度绑定,将来刘荣登基后,掌权的阻力会小很多。”
刘启的身体一直不好,这是朝中上下人尽皆知的问题。
既然确立了刘荣为太子,那不出意外的话,刘荣就是大汉的下一任接班人,刘恒自然要为孙子的登基铺路。
“父皇的良苦用心,孩儿明白,可这样的话,太子的权力是不是……”
封建帝王不心疼自己太子吗?当然心疼;封建帝王不忌惮自己的太子吗?当然忌惮。
二十五年的太子生活,那是刘启最不愿意回味的一段时光。
刘启最终还是活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开始忌惮起自己的太子。
刘恒听完倒先笑了起来,“哟,这时候知道做皇帝的不易了?做太子的时候还不是经常埋怨朕,怪朕不给你权力吗?“
刘恒这话说的,让刘启涨红了脸,毕竟刘启确实埋怨过刘恒,更是没想到父皇什么都知道。
“权力大些又如何?你难道没有信心压得住吗?
知道为父为什么选贾谊吗?就是因为他为人谨慎,不肯轻易站队,即便你让他做了太子太师,他也不会成为太子党的人。
现在不是计较这些的时候,太子太过年幼,这是教育和看管的关键时刻;
等以后太子长大了,你可以再重新任命嘛,他可是你儿子,事关汉室江山的传承,不可轻视。”
经过刘恒的一番开导,刘启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
刘启明白父皇的深谋远虑,最终答应了任命贾谊为太子太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