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臣……儿臣是在梦中偶得仙人指点。”李豪硬着头皮说道,他知道这个解释很荒唐,但目前也只能如此。
李隆基把竹简递给盛王。
李豪接过竹简,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地记载着今日他在军中所讲的内容,记录得十分详细,显然是有人专门汇报给了李隆基。
“朕知道你胸怀大志,想要为大唐建功立业,”李隆基缓缓说道,“但兵法之道,非同儿戏,切不可轻信妄言。”
李豪心中一凛,他知道父皇这是在警告他。
“父皇教训的是,儿臣谨记。”李豪恭敬地回答。
“朕今日召你来,是想听你详细说说你的那些…新奇的兵法。”李隆基的目光再次落在李豪身上,带着一丝探究。
李豪深吸一口气,他知道这是一个机会,一个向父皇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李豪心跳如鼓,仿佛能听见血液在血管中奔涌声音,他知道,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陈述,更是一场关乎自己命运豪赌。
他稳住心神,抬眼望向御座上那位威严父亲,李隆基那双深邃眼眸中闪烁着审视与期待光芒,仿佛能洞察人心。
李豪清了清嗓子,声音略带一丝不易察觉颤抖,“父皇,儿臣所言,皆是梦中仙人所授,虽匪夷所思,却蕴含至理。”
他顿了顿,仿佛在组织语言,又像是在给自己鼓劲。“这世间兵法,早已跳脱出传统桎梏,儿臣斗胆,欲将其引入大唐。”
李豪声音逐渐变得坚定,眼神中也燃起一抹炽热火焰。
“所谓‘战略’,乃是……”他开始缓缓道来,从宏观战略布局讲起,将现代战争中“全局把控”、“资源调配”、“战略欺骗”等概念,用李隆基和几位大臣能够理解方式娓娓道来。
每讲到精妙处,李豪都会不自觉地提高音量,眼中闪烁着兴奋光芒,仿佛他不是在讲述,而是在亲身指挥一场波澜壮阔战争。
“……而‘战术’,则需灵活多变,因地制宜,因敌而异。”
李豪越讲越是投入,他甚至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在御书房中来回踱步,手中比划着,仿佛面前就是千军万马,而他,正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统帅。
他开始详细阐述各种战术运用,从“闪电战”快速突击,到“游击战”灵活机动,
再到“阵地战”坚固防守,每一个战术,
都如同打开了一扇新世界大门,让在场众人听得如痴如醉。
“至于武器装备……”李豪话锋一转,开始描述那些超越时代武器,他用生动形象语言,
勾勒出火炮轰鸣、硝烟弥漫战场,以及那些威力巨大、射程极远新式武器,让在场众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震撼人心力量。
“后勤保障,乃是战争之根本……”李豪继续说道,他深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道理,将现代战争中后勤重要性,以及如何建立高效后勤保障体系,一一向李隆基和几位大臣阐述。
“而情报收集,更是重中之重……”李豪眼神变得锐利起来,他压低声音,仿佛在讲述一个天大秘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儿臣所言‘情报’,便是要建立一套完善情报网络,洞察敌军一举一动,甚至……”
他神秘一笑,“甚至可以预判敌军行动,从而先发制人!”
李豪声音铿锵有力,在御书房中回荡,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魔力,深深地吸引着在场每一个人。
李隆基原本审视目光,逐渐被惊讶和赞赏所取代,他那紧绷身体,也慢慢放松下来,甚至微微前倾,生怕错过李豪所说每一个字。
而那几位大臣,更是听得目瞪口呆,他们时而皱眉沉思,时而恍然大悟,时而又露出难以置信表情,显然,李豪所说这些,已经完全颠覆了他们认知。
御书房内,静得落针可闻,只有李豪那充满激情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久久不息。
张九龄眉头紧锁,他是一位传统的儒家学者,对于盛王这些新奇的理念,他充满了怀疑和抵触。
“殿下,兵法之道,贵在以正合,以奇胜。殿下所言,皆是奇谋诡计,恐难登大雅之堂。”张九龄语气尖锐地反驳道。
李豪心中有些不悦,但他知道现在不是与张九龄争辩的时候,他需要先说服李隆基。
“张大人此言差矣,”李豪不卑不亢地回应,“兵者,诡道也。正奇相合,方能克敌制胜。”
哥舒翰一直沉默不语,他虽然对盛王的理念感到新奇,但也抱有一定的怀疑态度。
安禄山则是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他的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似乎在盘算着什么。
李豪顶着巨大的压力,继续阐述自己的理念,他知道这场辩论关系到他的未来,也关系到大唐的未来。
“陛下,”杨贵妃的声音柔媚动听,打破了书房中紧张的氛围,“夜深了,殿下也累了,不如先休息吧。” 她说着,端起一杯茶,递向盛王,“殿下,请用茶。”
杨贵妃那纤纤玉手,宛若上好羊脂玉雕琢而成,柔荑轻托着青瓷茶盏,递至盛王面前。
她眼波流转间,媚态横生,一抹温柔而又带着鼓励笑意,在嘴角悄然绽放,仿佛春日里最娇艳花朵,让人心神摇曳。
李豪只觉一股异样情绪在胸中激荡,他深吸一口气,强压下心头悸动,伸出双手去接那茶盏。
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杨贵妃温润如玉肌肤,那触感,细腻滑嫩,仿佛最上等丝绸,又带着一丝若有若无暖意,让李豪心头猛地一颤。
一股酥麻感觉,如同电流般,从指尖迅速传遍全身,让他忍不住打了个激灵。
李豪喉结不自觉地滚动了一下,他甚至能听到自己心脏“砰砰”直跳声音,仿佛要从胸腔里蹦出来一般。
这突如其来触碰,让李豪心跳骤然加速,一股热流自丹田升起,瞬间涌遍四肢百骸,他只觉口干舌燥,心神荡漾。
这细微的互动,自然没有逃过李隆基的眼睛。
他原本紧锁的眉头稍稍舒展,眼中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思量。
李豪轻抿一口茶,茶香沁人心脾,却无法缓解他内心的紧张和矛盾。
他就像一个走在钢丝上的人,每一步都必须小心翼翼。
他所掌握的现代军事理念,对这个时代来说,无异于降维打击。
若是全盘托出,固然能展现其巨大价值,却也可能被视为天方夜谭,甚至招来杀身之祸。
可若是藏着掖着,又如何能真正说服李隆基,实现自己的雄心壮志?
他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在烛光下闪烁着微光。
李豪深吸一口气,胸膛微微起伏,仿佛在压抑着内心翻涌的思绪。
他知道,此刻,自己就像一个孤独的布道者,面对着一群对新世界充满疑虑和抗拒的信徒。
他必须用他们能理解的语言,去描绘那个他们从未见过的世界。
“闪电战”,这个词汇在舌尖打了个转,李豪斟酌着,该如何向这些久经沙场却又固守传统的将军和大臣们解释这种全新的战术理念。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而有力,目光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试图从他们的眼神中捕捉到一丝理解和认同。
“所谓闪电战,其精髓在于‘快’与‘奇’二字,”李豪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像是经过深思熟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集中优势兵力,对敌军的薄弱环节进行猛烈打击,力求在最短的时间内,瘫痪敌军的指挥系统,瓦解其抵抗意志。”
他顿了顿,观察着众人的反应,张九龄依旧眉头紧锁,似乎对这种“投机取巧”的战术不以为然。
安禄山则是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让人捉摸不透他心中所想。
而哥舒翰,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似乎对李豪的理念产生了一丝兴趣。
李豪心中暗喜,他知道,哥舒翰是关键,只要能说服他,就能在军方获得更大的支持。
“诸位试想,”李豪的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一丝激昂,“若我军能如闪电般迅速,如猎豹般精准,直插敌军心脏,敌军纵有千军万马,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他用手在空中比划着,仿佛在排兵布阵,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呈现在众人面前。
“而‘斩首行动’,”李豪继续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冷酷,“则是针对敌军主帅的精确打击,擒贼先擒王,一旦敌军主帅被擒或被杀,敌军必然群龙无首,陷入混乱,我军便可趁势掩杀,一举定乾坤!”
李豪的语气中充满了自信,仿佛他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
“至于‘信息战’,”李豪的眼神变得深邃起来,“这是一种无形的战争,它不需要刀光剑影,却能杀人于无形。”
他顿了顿,让这个新奇的概念在众人脑海中停留片刻。
“通过散布谣言、制造恐慌、瓦解敌军士气,甚至策反敌军将领,我们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李豪的声音铿锵有力,每一个字都像是一把利剑,直指敌军的要害。
李豪的这番话,犹如一颗颗重磅炸弹,在御书房中轰然炸响,震得众人目瞪口呆。
他们从未听过如此大胆、如此新奇的战术理念,这简直就是对传统兵法的彻底颠覆!
张九龄的脸色变得铁青,他无法接受这种“离经叛道”的思想。
安禄山眼中闪烁着阴晴不定的光芒,似乎在盘算着什么。
而哥舒翰,他的眼中则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绪,既有怀疑,又有好奇,还有一丝难以掩饰的兴奋。
李隆基的表情始终波澜不惊,但他的眼神却变得越来越深邃,让人难以捉摸他的真实想法。
李豪知道,自己已经迈出了最艰难的一步,接下来的路,将会更加坎坷。
但他不会退缩,因为他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大唐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
他要让大唐的铁骑,踏遍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他要让大唐的荣光,照耀千秋万代!
他讲到火药的威力,讲到热气球的运用,讲到特种作战的重要性,每一个字都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他的心头。
张九龄依旧摇头,口中念叨着“奇技淫巧”,对李豪的理念嗤之以鼻。
安禄山则始终保持着那副似笑非笑的表情,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裴耀卿和杜佑则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似乎在努力消化李豪所说的每一个字。
李豪顿了顿,看了一眼哥舒翰。
这位久经沙场的老将,一直沉默不语,但李豪能感觉到,他的
“哥舒翰将军,”李豪突然开口,“您觉得,若是以奇兵突袭,直捣敌军指挥中枢,能否扭转战局?”
哥舒翰沉吟片刻,浓眉紧锁,似乎在脑海中模拟着盛王所说的场景。
“殿下所言,确有几分道理。若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或许真能起到奇效。”他粗犷的声音在书房中回荡,带着一丝迟疑,却又透着几分认同。
这无疑是对李豪莫大的鼓舞,也让在场的其他大臣开始重新审视这位年轻皇子的奇思妙想。
李豪精神一振,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
他趁热打铁,继续阐述自己的理念,将现代军事理论与大唐实际情况相结合,深入浅出地分析着各种战术的利弊。
安禄山在一旁冷笑一声,阴阳怪气地说道:“殿下说得天花乱坠,不知可曾亲临沙场,指挥过千军万马?” 他肥胖的身躯微微晃动,眼中闪烁着狡黠的光芒,试图用激将法让盛王露出破绽。
李豪面色不变,从容应对:“安将军所言极是,本王的确缺乏实战经验。但这并不妨碍本王学习和研究兵法。纸上谈兵固然不可取,但闭门造车亦非良策。本王所言,皆是前人经验总结,并结合实际情况加以推演,并非空中楼阁。”他语气沉稳,逻辑清晰,将安禄山的挑衅一一化解。
安禄山碰了个软钉子,脸上有些挂不住,只得悻悻地闭上了嘴。
李隆基一直默默地听着,眼中闪烁着莫名的光芒,让人难以捉摸他的心思。
李豪侃侃而谈,将“闪电战”的精髓娓娓道来,他以大唐与吐蕃的战争为例,分析了如何利用快速机动,集中优势兵力,突破敌军防线,直捣敌军指挥中枢,从而迅速结束战争。
他甚至还提到了“斩首行动”的概念,建议组建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专门负责执行高风险、高回报的特殊任务。
他讲得口干舌燥,却不敢有丝毫懈怠
杨贵妃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李豪身上,她的一颦一笑,都像一朵盛开的牡丹,娇艳动人。
她轻轻地为盛王添了一杯茶,柔声说道:“殿下辛苦了。”
李豪感激地看了杨贵妃一眼,接过茶盏,正要喝茶,却听到李隆基沉声说道:“环儿,你所说的这些,确实新奇,但也过于…大胆。若是传出去,恐怕会引起朝野震动。”
李豪心头一紧,他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他放下茶盏,目光坚定地看向李隆基,“父皇……”
李豪顿了顿,组织着语言,继续说道:“父皇,儿臣所言,皆是为了大唐江山社稷。如今大唐四面强敌环伺,若不思变图强,恐有倾覆之危。儿臣恳请父皇,给儿臣一个机会,让儿臣为大唐建功立业!” 他语气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展现出年轻皇子应有的魄力与担当。
杨贵妃在李豪慷慨陈词之时,美眸中流露出毫不掩饰的倾慕。
她纤纤玉指轻捻着一方丝帕,掩住微微上扬的嘴角,眼波流转间,似有千言万语。
李豪偶尔与她目光交汇,感受到她传递的暧昧情愫,心中泛起一丝涟漪。
书房中的气氛,在君臣严肃的议论之外,又增添了一丝微妙的暧昧。
空气中,仿佛弥漫着牡丹的芬芳,令人心旌摇曳。
李隆基沉默良久,目光深邃,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心思。
他缓缓起身,背负双手,走到窗前,望着窗外深沉的夜色,许久才开口道:“环儿,你的想法,朕需要好好考虑。你先回去吧,等候朕的旨意。” 他的声音低沉而威严,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断。
李豪心中一凛他躬身行礼,恭敬地退出了书房。
夜色如墨,宫墙巍峨,李豪走在空旷的宫道上,心中充满了期待与不安。
他不知道李隆基最终会做出怎样的决定,也不知道自己接下来会面临怎样的局面。
他抬头望向夜空,繁星点点,仿佛在诉说着亘古不变的真理。
他深吸一口气,将心中的杂念抛开,加快了脚步。
回到自己的府邸,李豪辗转反侧,难以入眠。
他脑中不断回想着书房中的一幕幕,李隆基的沉思,张九龄的反对,安禄山的冷笑,杨贵妃的柔情……
各种画面交织在一起,让他思绪万千。
他不知道自己的大胆进言,最终会给大唐带来怎样的改变,也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将会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