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乐文小说!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张教授去世后的三个月,是林铭人生中最灰暗的日子。他强忍悲痛,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星火燎原”计划中。他每天只睡四个小时,奔波于各个试验田、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之间。

老李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不止一次劝林铭要注意身体,但林铭总是摇摇头,说:“时间不等人,张教授的遗愿不能耽误。”

“星火燎原”计划比林铭预想的还要艰难。国内的推广虽然顺利,但在国际上却遭遇了重重阻力。一些发达国家以技术安全为由,对“火种计划”设置了各种壁垒;一些发展中国家则因为基础设施落后,无法有效应用这项技术。

更让林铭头疼的是,那家跨国农业公司并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暗中动作频频。他们在国际市场上大肆散布“火种计划”的负面消息,甚至资助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对“火种计划”进行恶意攻击。

这天,林铭正在办公室里与国际合作部负责人讨论“星火燎原”计划在非洲的推广方案。突然,老李神色慌张地走了进来。

“林总,你看这条新闻!”老李将平板电脑递给林铭。

林铭接过一看,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一条新闻标题:“中国‘火种计划’涉嫌窃取他国农业数据,引发国际安全担忧!”

林铭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点开新闻链接,仔细阅读。文章中,一位自称是“独立调查员”的人声称,“火种计划”的智能终端设备暗藏后门,可以窃取用户所在国的土壤数据、气候数据、作物生长数据等敏感信息,并将其传输回中国。

文章还煞有介事地引用了一些“专家”的观点,称这些数据一旦被中国政府用于军事目的,将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这完全是污蔑!”林铭看完文章,愤怒地将平板电脑摔在桌子上。

国际合作部负责人也脸色难看:“林总,这篇文章已经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许多原本有意向与我们合作的国家,都开始犹豫了。”

林铭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他知道,这是对手的一次精心策划的攻击,目的是要彻底摧毁“火种计划”的国际声誉。

“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林铭对老李说,“同时,联系国际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对我们的智能终端设备进行全面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公之于众。”

“还有,”林铭补充道,“启动法律程序,追究造谣者的法律责任!”

在林铭的指示下,公司迅速行动起来。他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媒体详细介绍了“火种计划”的技术原理和数据安全保障措施,并驳斥了“窃取数据”的谣言。

同时,他们邀请了国际知名的网络安全公司和农业科技机构,对“火种计划”的智能终端设备进行了全面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这些设备根本不存在任何后门程序,更不可能窃取用户数据。

林铭还将检测报告和相关证据提交给了国际法院,起诉了那家跨国农业公司和所谓的“独立调查员”,要求他们赔礼道歉并赔偿损失。

在铁证面前,那家跨国农业公司不得不承认,所谓的“窃取数据”事件,完全是他们一手炮制的谣言。他们向林铭和“火种计划”公开道歉,并赔偿了巨额损失。

这场风波虽然平息了,但“火种计划”的国际推广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一些国家仍然对“火种计划”心存疑虑,一些原本已经签订的合作协议也被迫中止。

林铭并没有因此而气馁。他知道,要想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光靠澄清事实是不够的,还需要拿出更多的实际行动。

他决定,将“星火燎原”计划的重点,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安全问题突出的国家。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证明,‘火种计划’是真正为全世界农民服务的。”林铭在一次内部会议上说道,“我们要让那些质疑我们的人看到,‘火种计划’带来的不是威胁,而是希望!”

在林铭的带领下,公司加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援助和资金支持。他们派出技术团队,深入非洲、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区的农村,手把手地教当地农民使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精准种植。

他们还与当地政府合作,建立了许多农业技术培训中心,培养当地的农业技术人才。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火种计划”在发展中国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许多原本贫瘠的土地,变成了高产的良田;许多原本缺粮的家庭,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

“火种计划”在发展中国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主动与林铭的公司联系,寻求合作。

然而,就在“星火燎原”计划在发展中国家如火如荼地展开时,一场新的危机悄然降临。

这天,林铭正在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小村庄里,考察“火种计划”的实施情况。突然,他接到老李的电话。

“林总,不好了!”老李的声音焦急而颤抖,“我们在非洲的多个试验田,遭到了不明武装分子的袭击!”

林铭的心脏猛地一沉。他立刻问道:“人员伤亡情况怎么样?”

“有几名技术人员受伤,但没有生命危险。”老李说道,“但是,我们的试验设备被破坏严重,当地的农民也受到了惊吓。”

林铭知道,这绝不是一起普通的袭击事件。幕后黑手,很可能还是那家跨国农业公司。他们见“窃取数据”的谣言失败了,便开始采取更加极端、更加暴力的手段。

“立即报警,并联系当地大使馆寻求保护!”林铭对老李说,“同时,加强我们在非洲所有试验基地的安保措施。”

“还有,”林铭补充道,“调查袭击者的身份和动机,一定要找到幕后黑手!”

林铭结束了与老李的通话,立刻赶往最近的一个遇袭试验田。

当他到达现场时,看到的是一片狼藉的景象。智能温室的玻璃被砸碎,传感器被破坏,试验田里的作物也被踩踏得不成样子。

几名受伤的技术人员正在接受当地医生的治疗,他们的脸上充满了惊恐和愤怒。

“林总,对不起,我们没有保护好试验田。”一名技术人员看到林铭,惭愧地低下了头。

“这不是你们的错。”林铭拍了拍他的肩膀,“你们已经做得很好了。”

他走到当地农民中间,向他们了解情况。

“那些人……那些人拿着枪,见人就打,见东西就砸。”一位老农心有余悸地说道,“他们……他们还说,这些机器是魔鬼,会吸走土地的养分,让庄稼绝收。”

林铭听了,心中一阵愤怒。他知道,这些农民是被谣言蛊惑了。而散布这些谣言的,正是那家跨国农业公司。

他们利用当地农民的愚昧和无知,煽动他们对“火种计划”的仇恨,进而达到破坏“火种计划”的目的。

“乡亲们,请你们相信我。”林铭对农民们说道,“‘火种计划’不是魔鬼,而是帮助你们过上好日子的工具。那些人是骗子,他们是想让你们永远贫穷下去!”

林铭向农民们详细解释了“火种计划”的原理和作用,并承诺一定会将袭击者绳之以法。

在林铭的耐心劝说下,农民们的情绪逐渐稳定下来。他们表示,愿意继续相信“火种计划”,与林铭的公司一起,建设美好的家园。

林铭在埃塞俄比亚停留了一个星期,处理善后事宜,安抚当地农民,并协助警方调查袭击事件。

经过警方的调查,袭击者是一伙当地的雇佣兵,他们受雇于一家名为“农业发展基金会”的组织。而这家“农业发展基金会”,正是那家跨国农业公司在非洲设立的一个幌子公司。

林铭将调查结果通报给了国际刑警组织,要求他们协助抓捕幕后黑手。

同时,他也意识到,要想彻底消除“火种计划”在非洲的负面影响,光靠打击犯罪是不够的,还需要加强与当地政府和民众的沟通,让他们真正了解“火种计划”的价值。

他决定,在非洲建立一个“火种计划”的示范基地,向当地农民展示智能农业的魅力,让他们亲眼看到“火种计划”带来的好处。

他选择了埃塞俄比亚的一个小村庄,作为示范基地的所在地。他投入巨资,在这里建设了最先进的智能温室、智能灌溉系统、智能气象站等设施。

他还从国内抽调了一批最优秀的技术人员,常驻示范基地,为当地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示范基地建成了。当当地农民看到那些高大、明亮的智能温室,看到那些无需人工操作就能自动浇水、施肥、调节温度的设备,看到那些长势喜人的作物时,他们都惊呆了。

“这……这是真的吗?”一位老农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们……我们也能种出这么好的庄稼?”

“当然可以!”林铭笑着说道,“只要你们相信科学,相信‘火种计划’,你们也能过上富裕的生活!”

在林铭和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当地农民开始学习使用智能终端设备,进行精准种植。

他们发现,使用“火种计划”的技术,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更重要的是,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了。因为“火种计划”的智能气象站,可以提前预警,让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好防范措施。

很快,示范基地的成功,在当地引起了轰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主动要求加入“火种计划”。

林铭趁热打铁,与埃塞俄比亚政府签署了一项合作协议,将“火种计划”推广到全国。

他还计划,将这个模式复制到非洲其他国家,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然而,就在林铭信心满满地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一个意想不到的挑战,再次降临。

这次的挑战,不是来自竞争对手,也不是来自外部环境,而是来自他自己的内心。

长期的高强度工作,加上张教授去世的打击,让林铭的身心都疲惫不堪。他开始出现失眠、焦虑、头痛等症状。

他知道,自己病了。但他不想让任何人知道,更不想让自己的病情影响到“星火燎原”计划的推进。

他强撑着病体,继续工作。但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工作效率也越来越低。

老李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多次劝林铭去医院检查,但林铭总是找各种借口推脱。

直到有一天,林铭在一次会议上,突然晕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