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德帝和荣亲王两人同时震惊起身。
这一刻,宣德帝没有任何犹豫,快步朝外跑去:“快,来人,叫太医!”
荣亲王也紧跟着朝着殿外跑去。
藏在远处的沈浩和李清瑶得知消息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眸里看到震惊。
谁也没想到,只是一晚上,长乐王就出现如此变故。
当宣德帝和荣亲王看到长乐王的尸身后,两人全都沉默了。
长乐王死了,死得很干脆,根本没有任何求饶的打算。
但长乐王的儿子李沐却活着。
他痛苦地抱着父亲的尸体,一个劲儿地流眼泪。
长乐王没留下任何遗书和遗言,只是将属于他那代表皇家身份的玉佩给了李沐。
宣德帝和荣亲王都明白这个三弟是什么意思。
成王败寇,输了就是输了,身为李家人,他输得起。但他只希望能留下他儿子李沐性命。
荣亲王红着眼低声自语:“三弟,你这又是为何,你知道么,你二哥,并不打算杀你了,他还念及我们兄弟之间的感情。”
宣德帝深呼吸:“传旨,前朝反贼裹胁长乐王意图谋反,长乐王誓死不从,以命留清白。今,特封谥号,勇武。并用一万反贼陪葬,告慰长乐王在天之灵。”
“另,长乐王,留下独子,由皇室照料。”
荣亲王听到一万人殉葬时候,眸中出现一闪而逝的惊讶。
放在以前,二弟绝不会做出如此残忍之事。
但此时李沐激动喊出声:“不是的,不是的,不是独子,还有大哥,还有我大哥!”
宣德帝扫了眼李沐,淡淡开口:“你大哥已在西边起兵造反,从今天起,长乐王一脉,只剩下你一人。记住,你父亲早就做好造反失败的准备,才将你带在身边,就是为了失败后自杀,保住你的性命。”
“而你,为了你的父亲,尽快娶妻给你家开枝散叶。”
“当然,以后你就在京师生活,哪里也别去了。”
李沐瘫坐在地,双眸里全是绝望。
没想到父亲带他来攻打京师并不是看重他,而是为了保住他。
反倒是大哥在西边造反,还拿到了军队的掌控权。
没想到,到最后父亲还是偏袒了大哥。
同样,他知道他这辈子完了,怕是到死,都会被软禁在京师。
……
不到一个时辰后。
文武百官全都知道长乐王自尽的消息。
陛下已经让人准备长乐王的葬礼。
但对外,长乐王是抗击反贼的英雄,还用一万反贼的性命为其殉葬,并特封谥号,勇武。
沈浩和李清瑶得到消息,心跳都加快一拍。
殉葬一万人。
那岂不是要杀了城外的一万俘虏!
他们两人想不明白,一万人投降了,完全可以慢慢教化,让其在效忠大京。
没必要非要杀!
这个问题也萦绕在太子脑海中。
李宏去找书房找独自一人的宣德帝。
“父皇,儿臣有事。”李宏道。
宣德帝淡淡开口:“进来。”
李宏进来后,看到父皇正在书写着什么。
靠近过去一看,发现父皇写的居然是三叔李潇的名字。
此刻他能看到,父皇脸上出现了已经很久没有过的哀伤。
等到宣德帝写完最后一个潇字,他道:“为父知道你想问那一万大军的事情。”
“多的为父也不跟你说,你只需要知道,东西回茴到现在都没撤兵,很明显是要拼死攻打并州,这导致并州即便是有幽州的支援,依然岌岌可危,所以眼下守护京师的一万士兵,也要去北方支援并州。”
“另外,西边,你三叔的大儿子已经带人反叛,需要你大伯从南方调动人马去平乱。”
李宏闻言出现短暂瞳孔地震。
他明白父皇什么意思了。
等京师的护城军离开后,那一万俘虏,留在京师很危险。
哪怕将这一万俘虏送到战场上依然危险,毕竟他们参加过叛乱,谁也不知道他们上战场会不会倒戈向敌人。
这种事情,事关国运,赌不起。
当然,若非北边和西边形势严峻,宣德帝倒是愿意用半年甚至一年时间让这一万俘虏重新效忠大京皇朝。
可现在是他特殊时期,这一万人没这个机会了。
因此陪葬也就成为他们的宿命。
……
长公主府。
沈浩和李清瑶相对无言,都觉得最近发生的事情太多了,就连他们的订婚仪式都显得很草率和仓促。
就在两人神情都有些低迷时候,他们收到一条消息,是关于杨墨的消息。
书信上说的是有人看到杨墨,朝着北方逃走了。
对方很可能想藏到北方的贫瘠之地。
于是沈浩立刻让老许组织人马朝北方追杀杨墨,一旦找到杨墨,在以自身安全为前提的情况下,尽可能活捉杨墨。
若是有生命危险,便将杨墨当场格杀。
老许离开后,沈浩双眼中冷意散发,轻声骂了一句:“杨墨还真是蟑螂命,这都不死。”
可杨墨不死的话,沈浩内心难安。
他冒着生命危险去临京县弄死的杨墨,居然真是个替身,这老东西,真够狡猾的。
而且这个老东西,隐藏在暗中,会是一条毒蛇,随时可能咬上他一口。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必须要尽快弄死这个老家伙。
而且,这件事情不能光他自己烦心。
哼,杨墨可是杨家人。
正好,因为长乐王的死,岳父召开临时朝会。这件事可以拿到朝会上讲一讲。
皇宫。
众人先是哀悼了长乐王的死。
虽然众人都表现出来很伤心,但真正伤心的,怕是没几个。
然后便说到西边造反一事。
哪怕有王爷驾鹤西去,也不能因为这件事情扰乱朝廷大事。
所以宣德帝安排完葬礼一事,便立刻发兵平乱。
宣德帝当场宣布:“封世子李峰为平西大将军,薛贵为副将,带五万人马,前往平乱。”
“臣领旨。”李峰当即开口附和。
然后宣德帝继续道:“北方东西回茴联军攻打并州,死战不退,如今并州岌岌可危,朕决定要将守护京师的士兵派往北方支援,你们觉得谁和沈云霆一起带兵回北方最为合适。”
翼国公和郑国公同时请缨:“陛下,臣愿前往!”
文武百官也觉得此时让老将军里面的一位去北方坐镇,可以安定军心。
可是不等宣德帝开口,沈浩先一步请命:“岳父,小婿愿往!”
啊???
满朝文武都看向沈浩。
任谁都没想到,沈浩此时此刻居然会说要去北方。
沈浩当然不能说出自己的真实目的,因为沈浩觉得这是个机会,可以平乱后去建造硝石工坊。
这件事情需要秘密去做,绝不能暴露。
特别是经历过长乐王叛乱一事后,他觉得隐藏情报简直太重要了。
而且此次新武器全都亮相,已经没有秘密可言,必须要先弄出新的武器,新的后手。
所以沈浩听到去北方平乱,当即就要请命过去。
可他的话,宣德帝都没反应过来其中意思,便道:“浩儿,你去北方干什么,你又不会带兵打仗。”
沈浩嘴角翘起,去北方的理由的话,他刚才就想好了,可以让杨墨背黑锅,于是他开口道:“岳父,小婿想去北方一来是床弩的运用以及安装都需要小婿去现场监督。”
“第二则是小婿查到造反的卖国贼杨墨潜逃往北方,所以小婿希望能去北方支援完成后,岳父多宽限小婿几天去追捕卖国贼杨墨。”
还别说,沈浩这个理由一出,反倒是真合情合理了。
现在谁都知道杨墨多次让沈浩陷入危局。
沈浩好不容易有个正当理由去追杀杨墨以绝后患,他不想放弃,想要去北方支援顺便调查杨墨,也是人之常理。
所以文武百官也想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
况且,沈浩也并非没有带兵的潜力,就这一次的京师保卫战,沈浩就让他们开了眼界了。
就连随时准备动身回并州的沈云霆闻言,都没有任何反驳的理由。
哪怕此时并州很危险,需要有经验的将领带队的前提下。他依然觉得沈浩很适合带兵去北方。
毕竟能用三千人挡住两万五千人攻城的成就,在历朝历代的武将里面,也没几个。
所以沈云霆抱着对沈浩的好奇,还真有些期待同这位最年轻的公爵一起前往北方。
到时候也好让父亲认识认识这位传奇的开阳县公。